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2020-12-25 科學塢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

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對於一隻貓來說,只能是要麼死、要麼活這兩種狀態當中的任何一種,不存在又死又活的狀態。如果您有足夠數量的薛丁格的貓,你會發現結果是死一半活一半。這樣的結果跟是否觀察無關,跟如何觀察無關、跟誰去觀察無關。所以不存在意識影響了物質,再一次駁斥了朱清時的量子佛學。

嘿嘿,跟朱院士槓上了。說實話,這就是是故意的。因為這涉及到物質跟意識的關係問題,這個實驗從根本上說,既證明不了有意識地參與,也證明不了意識能決定物質。只能證明物質波的粒子狀態存在一個統計的概率解釋,這,就是真相。也許這個概率解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亞量子力學的秘密,但是不是現在能解決的問題。

如果您認真的看了我前幾章的內容,這個結果很好理解。小得意一下,在波函數的理解上,小編戰勝了薛老大。如果您之前沒有一丁點的量子力學的基礎,請先看我寫的五分鐘量子力學的前幾章,做點功課。

書歸正傳

小編跟各位小夥伴在前面幾篇裡面討論了波函數的統計解釋,並且通過對電子的雙狹縫延遲實驗驗證了這個解釋背後的物理意義。

但是,之前我們的討論過程中沒有包含量子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問題。描寫這個微觀粒子的量子態隨時間變化的方程就是薛丁格方程,這是小編將在本文中想跟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的重點。

只要高中畢業的小夥伴都知道,在經典力學裡面,當質點在某一時刻的狀態是已知的情況下我們利用運動方程就可以求出以後任意時刻質點的狀態。

思考:在這種狀態下,世界都是可知的。只要我們知道初始值,我們就能通過公式計算出未來的各種可能。這樣我們人類的安全感就得到了滿足,因為這個世界是確定的。

跟經典力學的這種計算方式類似,在量子力學中,當微觀粒子在某一時刻的狀態為已知時,以後時刻粒子所處的狀態也應該可以用一個方程寫出來。跟經典力學不同的是,在經典力學中質點的狀態用質點坐標和速度來描寫,描述質點運動的方程就是牛頓運動方程;而在量子力學 中,微觀粒子的狀態是用我們前面說的波函數來寫的,這時候,決定粒子狀態變化的方程不再是牛頓運動方程,而是我們這章裡面介紹的薛丁格方程。

薛丁格方程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26年提出的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假定。跟牛頓運動方程一樣(還記得高中物理實驗課上我們做過的那個用砝碼牽引的小車實驗嗎?就是用打點計時器那個實驗,如果您不記得了,我也無話可說了。),薛丁格方程的正確性只能靠實驗來檢驗。

同樣道理,應該也存在一個描述德布羅意的「物質波」隨時間變化的波動方程。這個方程的解應該是一個波函數,它告訴我們關於量子系統在任意時刻的一切,例如單個粒子在一個盒子內的運動。該方程是由薛丁格在1926年提出來的。

一個粒子三維空間運動的薛丁格方程

V是粒子的勢能(它是 x,y,z,t 的一個函數),i是虛數,m是粒子的質量,h是普朗克常數。該方程的解為波函數 Ψ(x,y,z,t) 。

如果您有高等數學的基礎,這個方程不難理解。Ψ(x,y,z,t) 對時間t的微分,跟經典力學中位置坐標除以時間的物理含義差不多。

在某些情況,勢函數不依賴於時間 t ,也就是說函數 Ψ 的值僅依賴於空間 Ψ =Ψ(x,y,z),因此薛丁格方程簡化為

E是粒子的總能量。整個方程的解為:

留兩個思考

思考1:我們注意到,這個方程跟我們數學中推導方程的過程不一樣,這是一個從自由粒子平面波公式的複數形式得到的,奇怪吧。這裡留個懸念,給數學好的小夥伴自己驗證,為啥不是從平面波的實數表達式出發。

思考2:跟經典物理中的解不同,薛丁格方程得到的解是一個平面波的波函數,這說明了什麼?提個醒,波函數的含義是什麼?

薛丁格方程揭示了微觀物理世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就像牛頓定律在經典力學中所起的作用一樣,它是原子物理學中處理一切非相對論問題的有力工具,在原子、分子、固體物理、核物理、化學等領域中被廣泛應用。

我是郭哥論道,一個致力於科普相對論、量子力學、計算機、數學,讓深奧的科學理論通俗易懂起來、讓科學更有趣的科普搬運工。

相關焦點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在切入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量子力學內容的列表,以下內容都是小編故意PASS的部分,(說明一下,這些內容僅僅是量子力學的入門部分)請各位小夥伴諒解:一、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
  • 五分鐘量子力學(六),量子史話:詭異的量子疊加態
    五分鐘量子力學(六),量子史話:詭異的量子疊加態及量子佛學的謬誤。標題只能寫30個字實在不能表達我的本意啊。
  • 「薛丁格的貓」誕生始末:薛丁格與愛因斯坦抨擊量子力學的工具,卻成了量子力學最知名的標誌
    面對迫近的世界大戰、種族滅絕和德國人土崩瓦解的精神世界,薛丁格聯想到毒藥、死亡和毀滅並非巧合。因此,薛丁格的貓不僅告訴我們量子力學的光怪陸離,還提醒著我們,科學家也像普通人一樣有情感、會恐懼。薛丁格打造這個思想實驗,是在1935年夏天與愛因斯坦的一場對話中。
  • 薛丁格小傳:貓比人還出名的鬼才科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1926年1月(39歲),薛丁格在《物理年鑑》發表文章《以特徵值問題處理量子化理論》,來處理波動力學,並引入了現在稱之為的薛丁格方程。本文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創造出量子力學的革命,並延伸到物理及化學的各個領域。隨後,薛丁格在幾個月內,連續發表了多篇重要文章。
  • 周世勳版《量子力學》分析及考試說明
    Ⅱ 考查目標考研對量子力學要求包括: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並以波動力學為主要表現形式,具體有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力學量、微擾理論和自旋等。要求考生:(1)掌握和準確認識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掌握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粒子狀態以及波函數的意義。
  • 量子力學簡史
    9月27日,發表了關於物體慣性和能量的關係,這是狹義相對論的進一步說明,並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單單這一年的工作,便至少配得3個諾貝爾獎。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論。玻爾是個看上去沉默駑鈍的人,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哪一場認真的辯論。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對於量子計算來說是基礎
    基本量子力學,量子態和量子糾纏,量子糾纏的測量過程,對稱性和守恆定律,薛丁格方程,海森堡、狄拉克方程,基本拓撲結構,基本微分流形,廣義坐標和廣義動量,格林函數,波動方程,量子場論,薛丁格方程和相干態,能量弦10種量子態表示,低能薛丁格方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對於量子計算來說是基礎吧。人工智慧的基礎量子力學你是躲不掉的。量子信息跟計算機領域的量子計算機進展是分不開的。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06 我們的世界是復的戴森和楊振寧關於薛丁格發現波動力學方程的歷史回顧,對於理解量子力學的實質很有助益,可惜一般量子力學教科書中不記述。1925年11月,薛丁格在閱讀愛因斯坦關於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論文時,得知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深有感觸。
  • 量子力學那點事兒華山論劍之二: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哈哈大笑,早在提出波動方程之時,愛因斯坦就稱他為"真正的天才",兩人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再說了,這些年來,也受夠了波恩的窩囊氣,天天在耳朵邊嘟囔什麼概率波,好像自己的方程是他寫出來一樣。薛丁格表示愛因斯坦說的有道理,不過這還不能解薛丁格的心頭之恨,乾脆火上澆油,扔出一隻不死不活的貓來噁心量子學派,這隻貓就是薛丁格送給愛因斯坦的投名狀。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有幾個基本的東西:整體微分方程、極限定義、不定態薛丁格方程、不定態勢阱、多體耦合、多體張量。然後是高階數學:傅立葉、拉普拉斯、李代數、解析實變函數。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 薛丁格的怪異定理引發了一場量子革命
    原來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 。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哥本哈根學派的補刀「嫁接」,造成確定性的薛丁格方程「樹杈上」,開出概率性質的波函數「奇葩」,致使量子力學陷入無法自洽的困境。量子迷霧量子力學是繼相對論之後,20世紀物理學取得的重大的成果,也是被眾多的實驗所證實,描述微觀領域現象最精確的理論。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
    由此,人們也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所有難以理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求解量子力學基本方程來解決。但事實上能夠精確求解方程的體系少之又少。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70多年,它的氫原子求解還是很困難,超過2個電子的氫原子便很難保證精確度。不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 量子力學
    20世紀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學的發展促使它成為原子物理學的標準表述。1925年夏天,玻爾和海森堡發表的研究成果終結了舊的量子理論。在某些過程和測量中,光的量子表現出類似粒子的特性,因此光的量子被稱為光子(1926)。1926年,埃爾溫·薛丁格提出了電子等粒子波函數的偏微分方程。當被限制在有限區域時,這個方程只能得到特定的解,對應於分立的量子態 -這與矩陣力學所給出的結果相同。
  • 想學量子力學,弄懂薛丁格方程還不夠
    對於很多朋友們來說,矩陣是一門很陌生的數學,尤其是國內物理系學生(包括我在內),在剛接觸量子力學的時候,都是從波動力學(薛丁格方程)開始的。一、量子力學是如何引入矩陣的用矩陣來描述量子力學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物理學家們在探索微觀粒子的行為過程中,為了描述粒子的運動狀態,在粒子的位置、動量等與可觀測物理量之間建立聯繫而找到的一種方法。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過程。
  • 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 量子力學很詭異?從十個方面全方位探索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
    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玻恩、狄拉克等人為解決量子理論遇到的困難,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先後提出電子自旋概念,創立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詮釋波函數進行物理以及提出測不準原理和互補原理。終於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肩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從這時起,量子力學就一發不可收拾,前前後後三代幾十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而這當中,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和薛丁格的波動方程稱為了量子力學的核心理論。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薛丁格於1925 年聖誕節上了一個滑雪場,在那裡待了一周,得到了著名的薛丁格方程-iℏ∂ψ/∂t = Hψ 。這個意義下的薛丁格方程也稱為泡利方程[14]。泡利還於1930 年預言了中微子的存在。加入了自旋,原子中電子的狀態可以用四個量子數, (n,ℓ,m; ms) ,來表徵。在這段時期,英國的狄拉克在量子力學創立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他發展了躍遷概率理論,從經典泊松括號得到了對應量子化條件的一般意義下的兩個算符之間的對易式, uv - vu = iℏ[u,v] 。
  • 量子力學講了什麼?薛丁格的貓是怎麼回事?不懂這些你就落後了
    乍一聽感覺很荒唐,但就是這樣一個荒唐的問題,在量子力學的科學家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說呢?薛丁格的貓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目前人類的量子力學研究處於什麼狀態呢?我們這期視頻告訴你。帶你了解量子力學說到量子力學,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悉的也是正在運用的叫做經典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