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 再創歷史新低

2020-12-17 人民網北京頻道

房山生態環境局監控人員查看「天眼」實時傳回的數據。劉海軍 攝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尹星雲)近年來,北京房山通過一系列大氣治理的精細化管理,不僅摘掉了全市倒數的「帽子」,而且今年PM2.5的累計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7,再次創歷史新低,天藍雲白成為百姓的生活常態。

走進房山生態環境局的監控中心,一個240英寸的大屏幕首先映入眼帘,上邊的房山地圖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點兒」,監控中心陳曉林介紹,這就是大氣環境預警系統,每個「小點兒」都是一個空氣質量監測探頭,房山區的24個鄉鎮街道上共有24個標準監測站和550個微觀監測站,標準監測站每隔5分鐘向系統發送一次數據,微觀監測站則是每隔10分鐘發送一次,當某個點位的探頭數據明顯高出周邊其他數據時,平臺將自動推送報警信息,提醒相關社區、村工作人員巡查周邊環境,充分發揮了「崗哨」作用。

「就像『天眼』一樣,24小時不間斷對空氣質量進行實時監控」,陳曉林說,這個系統,可以對監測站傳回的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讓空氣質量綜合分析工作從以前的「憑經驗」升級為現在「用數據說話」,同時形成一本電子版的「汙染日歷」,可以記錄該區每一天的大氣PM2.5平均濃度數值,並將大氣質量優、良、輕度汙染、重汙染、嚴重汙染分別用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紫色進行標注。打開「日歷本」,就可以直觀地通過顏色辨別那一天的汙染程度。

事實上,空氣中的汙染成分有很多,不能光是盯著PM2.5看,今年,房山區又新裝了28臺多參數監測設備,對空氣中的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氣汙染物進行實時監測,這對於「十四五」大氣治理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十四五』期間,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是大氣汙染防治的重點目標之一」,監控中心主任劉輝說,「十四五」期間,房山將構建「點線面、天空地」全方位、全覆蓋、全時空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劉輝說,未來,科技手段會繼續加強,「高空有無人機,地面有微型空氣站,道路上還有應急監測車,對臭氧、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分布狀況、變化情況進行全方位掌握,摸出變化規律,找準汙染源,對VOC精準管控,實現PM2.5和臭氧、VOC協同下降。」

(責編:尹星雲、高星)

相關焦點

  • 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創新低,原來是這三項機制發揮了作用
    來源標題: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創新低,原來是這三項機制發揮了作用 今年以來,房山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6微克,全市排名第7,再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
  • 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再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
    原標題: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創新低   本報訊(記者 陳強 通訊員 劉海軍)今年以來,房山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6微克,全市排名第7,再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房山區「實時監控」「把脈問診」「一把手負責」三項機制發揮了作用。
  •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前10月PM2.5濃度創歷史最低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昨天(15日)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論壇上透露,今年前十個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創歷史新低。同時,2017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僅有8微克/立方米,與歷史最高值的1998年相比下降了93.3%,目前北京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已與歐美平均水平相當。
  • 31微克!廣東PM2.5年均濃度創新低
    ◆陳昊 黃慧誠  31微克/立方米!2018年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  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從2015年起廣東全省大氣6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4年達標。  2018年,深圳市PM2.5年均濃度僅為26微克/立方米,創15年來歷史新低;廣州連續兩年達標,佛山也實現首次達標。
  • 北京前10個月優良天數同比增31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
    今年前10個月,北京的空氣品質可圈可點。昨天,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四項汙染物濃度再創歷史新低,其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兩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21天,同比增加31天。
  • 廣東去年PM2.5僅31微克,深圳26微克創15年來新低
    31微克/立方米!2018年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從2015年起廣東全省大氣6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4年達標。2018年,深圳市PM2.5年均濃度僅為26微克/立方米,創15年來歷史新低;廣州連續兩年達標,佛山也實現首次達標。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NO2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 27微克/立方米!8月份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達二級標準
    1-8月,河北省六項主要大氣汙染物平均濃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月份,河北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為今年以來連續第五個月達標。河北省各項大氣環境質量指標全面改善。
  • 42微克/立方米,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進50以內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情況顯示,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時2019年全年北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歷史同期最佳 11月北京PM2.5平均濃度達38微克/立方米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12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11月,北京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持續保持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45天,同比增加30天。其中,11月份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同期最佳,首次實現單月「30+」。
  • 河北:今年10至12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以內
    《河北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今年10至12月  全省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以內今年10至12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以內,各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4天以內。2021年1至3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75微克/立方米,力爭控制在67微克/立方米以內,各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10天以內,力爭控制在8天以內。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朱競若、賀勇)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北京1-7月PM2.5累計濃度42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6.7%
    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陳杭)14日,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1月至7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累計優良天數145天,同比增加20天。7月份,北京市PM2.5月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
  • PM2.5濃度最低!重慶一季度環境空氣品質創歷史同期...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3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陳娟)今(23)日,重慶市召開2020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重慶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優良天數、優天數為歷史同期最多,PM2.5濃度創歷史同期最低。
  • 北京發布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心城區PM2.5濃度減至52微克/...
    同時確定了各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目標。 北京市政府官網9月14日發布關於印發《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比2015年減排30%以上;重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時確定了各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目標。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一、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  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NO2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平均濃度4、5、6月連續三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其中,PM10、NO2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 10微克!東莞SO2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藍天白雲下的東莞市區10微克/立方米,2018年東莞SO2(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自2018年4月份打響藍天保衛戰以來,影響空氣品質的六項汙染物呈下降趨勢,其中SO2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6.7%,年均濃度自2013年達到峰值後,在2018年降到歷史最低水平。藍天保衛戰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從「見行動」朝「見成效」轉變,NO2(二氧化氮)、PM10、PM2.5的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9%、2.7%、2.0%,全市空氣品質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