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微克!東莞SO2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2020-12-22 東莞時間網

■藍天白雲下的東莞市區

10微克/立方米,2018年東莞SO2(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自2018年4月份打響藍天保衛戰以來,影響空氣品質的六項汙染物呈下降趨勢,其中SO2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6.7%,年均濃度自2013年達到峰值後,在2018年降到歷史最低水平。藍天保衛戰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從「見行動」朝「見成效」轉變,NO2(二氧化氮)、PM10、PM2.5的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9%、2.7%、2.0%,全市空氣品質有所改善。

昨日,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我市降水減少,微風日增多,總體氣象條件較往年不利,但空氣品質逐步好轉,「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措施有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壓減煤炭用量、淘汰改造生物質鍋爐、管控柴油車輛,為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壓減煤炭用量162萬噸

「壓減煤炭,效果好。周邊空氣逐步改善,員工上班也感到舒適,周邊居民的投訴也少了。」東莞福田綠洲供熱公司總經理黎景懷嘗到了「煤改氣」甜頭,「企業不僅要算經濟帳,也要算生態環保帳,對員工和周邊市民負責。」

位於沙田的東莞福田綠洲供熱公司,在廠區內配置燃煤電廠,以前每年要消耗20萬噸煤炭。自藍天保衛戰打響之後,「煤改氣」工程分兩期施工,去年少燒近10萬噸煤炭。預計今年9月底前,可以關停所有燃煤鍋爐,全靠清潔能源供熱。「以前燃燒煤炭,散發的煙塵夾帶著大量顆粒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汙染物。」黎景懷說,「如今在廠區,抬頭也能看到藍天白雲。」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逐年壓減煤炭用量,使用清潔能源替代勢在必行。市領導帶隊深入一線調研督導燃煤電廠關停情況,聯繫協調電網、電廠的關停調度、改建等問題。

煤炭消耗大戶積極響應環保政策,調整生產計劃,通過使用高熱值動力煤、錯峰生產等方式逐步壓減煤炭用量,各屬地鎮街積極推進煤改氣,圍繞壓減目標,深入一線督導,幫助企業分步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措施。針對去年底我市冬季空氣品質的嚴峻形勢,主要龍頭造紙企業帶頭實施限產,為全市壓減煤炭消費起到表率作用。

全市煤炭用量應聲下降,500多家企業完成煤改氣,用上了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完成壓減162萬噸,同比下降約10%。其中,8個重點鎮街用煤849萬噸,同比下降13%。企石、萬江、道滘三個鎮街如期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煤炭消費同比壓減30%的工作任務。

淘汰572臺生物質鍋爐

「投入41萬元,改造一臺生物質鍋爐,減少43噸汙染物,值。」鳳崗鎮宏盈工業區永豐餘紙業(東莞)有限公司廠長趙至謙告訴記者,「淘汰生物質鍋爐,是個明智的決定。」

環境監測數據顯示,永豐餘紙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從160微克降至28微克,產生的煙塵由60微克減少至2.4微克,二氧化硫基本實現零排放,三項汙染物排放量減少了85%,每年減少汙染物排放量達43噸。「使用清潔能源後,廠區環境明顯改善,員工離職率現在不到1%。」趙至謙如是說。

無獨有偶。在望牛墩鎮聚龍江村,東莞市華昌紙品有限公司現在也用上了天然氣。一臺「工齡」達9年的生物質鍋爐終於淘汰了。環評報告顯示,這臺6噸生物質鍋爐,每年得「吃」2000噸生物質燃料,排放12000立方米的廢氣。而每立方米廢氣中就含有30毫克的SO2。鍋爐使用清潔能源後,排放廢氣就是水蒸氣和少量氮氧化物,不再產生SO2、煙塵等汙染物。

在過去一年,全市劃定高汙染燃料禁燃區,著力淘汰生物質鍋爐,獎懲分明。市大氣辦向全市發出通告,對2018年底前主動淘汰生物質鍋爐的企業,實施補貼激勵政策;企業生物質鍋爐摻燒燃煤、廢木料、垃圾等違法行為,一經查實,就依法嚴厲處罰。

截至2018年底,全市燃氣管道或集中供熱通達區域的660臺生物質鍋爐,已淘汰572臺。石龍、南城、中堂、麻湧、厚街、清溪、鳳崗、謝崗、常平、石排、茶山等11個鎮街完成了轄區內生物質鍋爐的淘汰任務。

整改284輛超標柴油車

「柴油車一過,濃煙刺鼻,周邊SO2濃度頓時爆表。」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鍾秒平對柴油車排放的尾氣汙染仍印象深刻。

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柴油中含有硫,燃燒後變成SO2或SO3,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嚴重影響空氣品質。過去一年,全市全面強化機動車尾氣防控,重點對國三以下柴油車進行路查路檢,強化環檢機構監督管理,從源頭遏制機動車超標排放行為。

市生態環境、交警、交通等部門抽調執法人員,在全市各鎮街主要路段開展柴油車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抽檢柴油車的尾氣。自打響藍天保衛戰至2018年底,全市開展機動車尾氣聯合檢測行動429次,抽檢6483輛柴油車,責令284輛超標柴油車限期整改。

市生態環境局對機動車安檢機構實施雙隨機監督檢查制度,通過現場監督檢查和網絡遠程監控,全面強化環檢機構監管,從源頭遏制車輛超標排放上路行駛。過去一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14人次,檢查環檢機構234家次,對2家違法檢測環檢機構進行立案調查,並罰款30萬元。

此外,全市加強對車輛定期排氣檢測。過去一年,全市環檢機構累計對122.9萬輛次汽車進行定期排氣檢測,其中對13.5萬輛次不合格車輛不予通過年審,經過整改、維修、重新檢測後,確保達到排放標準,才能上路行駛,從源頭上減少了尾氣汙染,降低了SO2的濃度,有效改善了空氣品質。

相關新聞

提前淘汰生物質鍋爐 33企業獲補助589.6萬元

企業提前淘汰生物質鍋爐,將獲得相應的財政補助,現在可以兌現了。2月26日,記者從市大氣辦了解到,第一批淘汰生物質鍋爐的財政補助已審核,33家企業符合補助方案要求,補助總額為589.6萬元,這筆資金近期將撥付至各企業帳戶。

據介紹,東莞對企業淘汰生物質鍋爐實施激勵政策,在2018年4月17日至12月31日期間,企業對鍋爐進行淘汰改造,可以申請相應的財政補助。符合條件的生物質鍋爐等燃燒設施淘汰後,企業可一次性獲得每蒸噸4萬元的補助。

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批完成生物質鍋爐淘汰改造並申請財政補助的企業共有37家,鍋爐規模從0.5蒸噸~12蒸噸。市生態環境局對企業提交的相關材料進行審核,發現有3家企業在2018年度內有環境違法行為,不符合補助政策。有1家企業屬於2017年度「環保不良企業」,被列入環境違法「黑名單」,懲戒約束期至2021年8月7日,同樣不符合補助政策。因此,符合補助條件第一批企業,只有33家。

記者 周桂清/文 鄭志波/圖

相關焦點

  • 31微克!廣東PM2.5年均濃度創新低
    ◆陳昊 黃慧誠  31微克/立方米!2018年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  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從2015年起廣東全省大氣6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4年達標。  2018年,深圳市PM2.5年均濃度僅為26微克/立方米,創15年來歷史新低;廣州連續兩年達標,佛山也實現首次達標。
  • 廣東去年PM2.5僅31微克,深圳26微克創15年來新低
    31微克/立方米!2018年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從2015年起廣東全省大氣6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4年達標。2018年,深圳市PM2.5年均濃度僅為26微克/立方米,創15年來歷史新低;廣州連續兩年達標,佛山也實現首次達標。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朱競若、賀勇)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01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前10月PM2.5濃度創歷史最低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昨天(15日)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論壇上透露,今年前十個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創歷史新低。同時,2017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僅有8微克/立方米,與歷史最高值的1998年相比下降了93.3%,目前北京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已與歐美平均水平相當。
  • 42微克/立方米,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進50以內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情況顯示,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時2019年全年北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一、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  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NO2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 北京前10個月優良天數同比增31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
    今年前10個月,北京的空氣品質可圈可點。昨天,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四項汙染物濃度再創歷史新低,其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兩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21天,同比增加31天。
  • 北京發布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心城區PM2.5濃度減至52微克/...
    同時確定了各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目標。 北京市政府官網9月14日發布關於印發《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比2015年減排30%以上;重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時確定了各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目標。
  •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根據該環保組織提供給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統計結果顯示,PM2.5年均濃度最高的10座城市,仍有7座都在河北,另外3座在山東。河北邢臺仍舊是PM2.5濃度最高的城市。同時,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6-2012),只有年均濃度小於35微克/立方米,才算達到二級標準,2014年,僅三亞等18座城市達到這一標準。
  • 北京房山PM2.5累計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 再創歷史新低
    劉海軍 攝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尹星雲)近年來,北京房山通過一系列大氣治理的精細化管理,不僅摘掉了全市倒數的「帽子」,而且今年PM2.5的累計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7,再次創歷史新低,天藍雲白成為百姓的生活常態。
  • PM2.5濃度最低!重慶一季度環境空氣品質創歷史同期...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3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 通訊員 陳娟)今(23)日,重慶市召開2020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重慶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優良天數、優天數為歷史同期最多,PM2.5濃度創歷史同期最低。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上海這項數據再創歷史新低,公眾卻更滿意,打分比2015年高了11.6分...
    2020年上海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為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1月14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過去一年上海生態環境質量的交捲成績。在2017年底取消分散燃煤基礎上,上海完成中小燃氣(油)鍋爐的提標改造,燃煤電廠實現超低排放;累計完成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262家;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上海港率先實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6.4萬輛,貨櫃鐵海聯運達到26.79萬標準箱。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的確,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預定目標。現如今,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即將開啟。北京如何鞏固治理成果,力爭PM2.5濃度繼續下降?這既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也將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梳理總結剛剛結束的16個區的人代會,發現新一階段大氣汙染治理仍將從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主要汙染源入手。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去年PM2.5年均濃度較四年前下降36%
    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總工程師劉賢姝介紹,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 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