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記事的文章經常會有自然環境描寫,好的自然環境描寫,就像電影的背景音樂,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喚起讀者的內心情感,強化、升華文章的主題。但是,同學們往往不太重視環境描寫,有時僅用「天氣晴朗,一絲風也沒有。」「天空烏雲密布,不一會兒下起雨來」等簡單一句話就一筆帶過。這樣的環境描寫與主題關係不緊密,甚至毫無關係,不僅不能起到烘託、渲染的作用,有時甚至是畫蛇添足。那麼,怎樣才能寫好環境描寫呢?下面舉例說明。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豐碑》一文開頭這樣描寫:「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裡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簡單的幾句話,突出了紅軍面臨的巨大困難:冰天雪地、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突出了寒冷、道路難行;狂風呼嘯,大雪紛飛與裝備很差作對比——突出紅軍面臨的挑戰。使讀者不由得為紅軍戰士擔心,認為他們無法應對這樣的困難。這就為後文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其他人,自己穿著破舊的單衣被凍死的崇高行為做了鋪墊,使這種行為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爍爍生輝。
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環境中,產生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如果軍需處長是在一個普通的冬日把棉衣讓給戰士,必然不會如此的震撼人心。而《愛的奇蹟》中小比利如果不是在一個極度乾旱的季節捧水給小鹿喝,他的母親也斷不會被兒子的行為感動得落淚。
可見,若想使作文中的人物真實感人,開頭寫清環境、做適當的鋪墊是非常重要的。
二、萬水千山總關情。
環境是為中心服務的,不論在文章中何處描寫環境都要和此時人物的情感有關聯。而人的情感是最為豐富的,且主觀性很強,即使同樣的景物,因人的心情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秋雨在煩惱的人眼裡是寒冷,在高興的人眼裡是浪漫。而在同一篇作文中,環境大致是相同的,而人物的情感卻一般都會發生變化。如果在情感起伏處重複描寫同一環境,往往會突出這種變化,使讀者對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深深思索。
《草地夜行》幾次寫到「狂風」、「大雨」、「茫茫的草海」。表明小紅軍面臨的困難並沒有變化,但他的內心卻由開始的「無助」到「痛苦」再到最後對前方充滿希望等經歷一系列變化。是什麼力量使小紅軍有了這種變化,正是老紅軍那種捨己為人的品質,對革命無限的忠誠,使得小紅軍燃起了鬥志,能勇敢地面對困難,一次次的環境描寫突出了老紅軍對小紅軍的精神鼓舞,也使老紅軍的精神一步步得以升華。
三、淡妝濃抹總相宜。
什麼時候要描寫環境,該寫多少,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內容要做不同的安排,有時,一枝紅杏也可寫盡滿園春色,而有時唯有萬紫千紅才能表現春天。一般來說,寫人記事的文章環境描寫不宜過多,只要渲染一個大背景即可,類似於做畫時先確定一個底色,作曲時先確定一個基調。底色、基調既成,剩下的就是雕琢重點人物和事件了。但有時也可分幾次進行環境描寫,類似於詩歌中的間斷重複,一步步深化事件和人物。
《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中,幾次提到敵機和炸彈,第一次炸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第二次落在小廟周圍,第三次廟的一角被炸壞,門帘被燒著,火苗甚至撲向手術臺,環境越來越危險,而白求恩卻依然鎮定地做著手術。危險緊張的環境,把白求恩一心搶救傷員,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質表現得越來越高大。
好的環境描寫是調味劑,能使文章更生動;好的環境描寫也是催化劑,能使文章更感人。希望同學們能在寫作文時重視環境描寫,寫好環境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