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琴鍵,眼睛是錘子,而心靈則是鋼琴的琴弦。
畫家是彈琴的手,彈某個琴鍵,引發心靈的震顫。
「我寫《論藝術的精神》和《藍騎士年鑑》的目的是為了喚醒那些在物質和抽象事物中的精神的體驗能力。這種能力對於未來的發展是絕對必要的,它使無限多樣的體驗成為可能。激發那些並不具備這種快樂力量的人是這兩個出版物的主要目的。」
——瓦西裡.康定斯基
了解抽象,從康定斯基開始:
瓦西裡·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國畫家,是世界公認的現代抽象繪畫的創始人。傑出的藝術理論家、詩人、劇作家。代表作:《湖上》《黃-紅-藍》《蔚藍的天空》《白色的線》《即興31號》《粉色的音調》等等,他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錘子,而心靈則是鋼琴的琴弦。畫家是彈琴的手,彈某個琴鍵,引發心靈的震顫。」。他的理論著作被譯成多種語言。綜觀其藝術一生,他幾乎是一個轉變世紀的人物。
抽象的開端
藝術史上的一份關鍵性檔案
瓦西裡.康定斯基( 1866-1944) 的藝術生涯改變的不僅是他自己的風格,也包括整個藝術史的進程。從早期的肖像和風景畫,到後來探索精神性、情感性和節奏感的顏色與線條,因其率先創作抽象式作品而被今人銘記。
康定斯基既是老師、理論家,也是一位實踐的藝術家,他對音樂、詩歌、哲學、民族學、神話和神秘學均感興趣,這些興趣本身也是他繪畫、雕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參與到藍騎士社和包浩斯團體中,並且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其中不僅包括那些耀眼的視覺作品,也包括比如《論藝術的精神》等頗具影響力的理論著作。他創作的關鍵性理論原則包括繪畫、音樂和神秘體驗之間的關聯,脫離材質式現實主義的純粹藝術,以及用色塊探索一種情感表達。
本文摘自塔森經典藝術基礎系列中文版《康定斯基》。
在康定斯基早期的抽象繪畫中,他通過強調色彩能夠引起通感的價值,通過發現形式會精確地影響觀眾這一事實來嘗試抵消這種危險,因為這些色彩和形象多少還會讓人聯想到客觀具體的形象。
《黑色拱形的繪畫》(上圖)是情緒化地主宰抽象形式的世界的一個美妙例證。這幅作品中三個不同形狀的區域彼此對立構成了極具戲劇性的組合。從右下角延伸到畫面中心的紅色塊顏色越來越深,和它相對的是一個藍色的輪廓,點綴著少量筆觸明顯的淺黃色和橘紅色,一個紫紅色的圓形圖案在紅色塊和藍色塊之上。儘管畫面下方的兩個色塊在畫面邊緣較為穩定,但畫面頂端的形式還是通過邊角較小的色塊顯得自由動感。紅與藍調和的紫色似乎在努力融合這種緊張的衝突感。
所有的圖像元素奔跑著穿過畫面,拱形則給整個畫面增加了重量。這個拱形更像是一個直角,連接著三個色塊,並起到加強紫紅色圓形穩定性的效果。但同時,你也可以把這幅作品看成是一個運動的瞬間,從一個紅色色塊開始,然後它略微變成紫紅色最後滑向藍色色塊。黑色的拱形看上去就像充滿能量的火山,作為一個暴力抗爭的圖像,一邊是紅色形式,一邊是藍色輪廓。
康定斯基在他表現主義時期的創作中建立的基本主題之一就是衝突, 這一主題貫穿他的作品,從包浩斯時期到他後來的作品中。在《論藝術的精神》的一個較為重要的篇章中,他有一段對該作品及與之相伴的主題的實際描述:或許我們是帶著嫉妒與悲憫的心情來聽莫扎特的音樂的。樂曲就像是我們內心世界嘈雜混亂中一個難得而愉悅的暫停,是撫慰,是希望,但是聽上去又像是來自古老時代的某種迴響那樣陌生。色彩的衝突、我們失去的平衡感、搖搖欲墜的原則、意料之外的突襲、巨大的疑問、毫無意義的掙扎、暴風雨、斷裂的鎖鏈、對立和衝突,這此構成了我們的和諧。
黃-紅-藍 1925
127cmX200cm
這種對藝術衝突的描繪不僅是康定斯基眾多主題中的一種,而且是康定斯基所處的時代所提出的核心主題,它的目的是再現色彩之間的衝突而非和諧。藍紅交織的《黑色拱形的繪畫》就是一個證據。色彩不只是創造性的策略,而且是一種包羅萬象的表達力量,描繪經驗及智慧。「紅色的無限溫暖不同於黃色的不計後果的吸引力,卻有著堅決的充滿能量的內在張力。它充分地灼燒著自己,卻從不漫無目的地耗散自己的活力.....藍色是典型的天堂的顏色,在於創造一種靜止的感受」。在這種觀察下,康定斯基認為色彩充當了一個能夠表達生理和心理情感經驗的角色,一個在繪畫的舞臺上扮演了為形象和客體安排構圖的角色。康定斯基對線條細節上的研究都體現在他的著作《點、線到面》中。色彩、線條和自由流動的形式相結合,共同製造出一個戲劇性的視覺風格,來表達物質與精神的對抗,並把當時末世論的情緒轉為抽象卻又觸手可及的圖像。
Improvisation 26 (Rowing)
1912
Oil on canvas
38.2 × 42.3" (97.0 × 107.5 cm)
這種矛盾衝突正是藍騎土社的題中之義。康定斯基在一個咖啡桌前玩世不恭地給這個團體起了藍騎士社這個名字,近乎一樁逸聞趣事。但是,藍色這種「典型的天堂」,對康定斯基和馬克來說,也是心靈顏色。就像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騎馬者的主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以多樣的面貌出現,並且也預示著一個新的審美轉向——從神話傳說中的王子到戰鬥騎士。聖喬治的形象在年鑑中反覆出現,並且轉化為在基督教場景下的一個變體主題,就如同康定斯基眾多的夾金玻璃屏畫一樣。正如在展覽上,公正的觀者在翻閱書頁時,首先會被豐富多變的印象搞得十分迷茫。人們會發現與巴伐利亞的還願畫和夾金玻璃屏低相件的是中世紀木刻畫,中國畫,威尼斯聖馬可的馬賽克裝飾,來自墨西哥、喀麥隆以及東方島嶼的雕塑,日本的水墨畫。俄羅斯的民間圖像以及埃及的皮影戲人物。
Improvisation 28 (second version)
1912
Oil on canvas
New York,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康定斯基創造力極強,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也成為由他建立的抽象繪畫新領域裡的一位領軍人物。每一小步的積澱為康定斯基在繪畫中探索出新的理念打下了基礎。他小心翼翼地將具象元素從他的構成裡清除出去,主體形象通過這些元素轉化成色彩和形式的「獨特輪廓」。1910年,康定斯基已經在第二次慕尼黑藝術家新協會展覽的序言中描述了他繪畫的新主題:「表達神秘的方式就是神秘。難道那不是內容本身?難道那不是意識和潛意識強迫性衝動的創造? ......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描述超人的東西——這就是藝術的語言。」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下面這本書裡了。
再也沒有一本書,像塔森經典藝術基礎這樣,詳細介紹康定斯基的藝術探索之路了。中文版,閱讀無障礙:
目刻薦書
康定斯基
本書呈現了康定斯基的重要作品,並由此介紹他在鮮豔的色彩、形式以及感受方面的點點滴滴。在追尋藝術家這一鮮明風格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畫家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抽象表現所走過的心路歷程。
原標題:《抽象的開端 | 康定斯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