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西 藏 憂 慮 故 事
作者:Ariel Schweitzer
翻譯:張碧思
電影《氣球》前幾分鐘是一個模糊但卻並不抽象的畫面,兩個男人在談論孩子們手裡的玩具是什麼。鏡頭拉遠,於是發現之前的畫面正是透過這個玩具——一個「氣球」拍攝的,而這個氣球是一個被吹起來的保險套。萬瑪才旦新片的開頭以一種令人驚嘆的畫面質感揭示了影片的主題。
《氣球》 劇照
和萬瑪才旦最近兩部在法國上映的影片《塔洛》(2018)和《撞死了一隻羊》(2020)相同,《氣球》也是由導演的短篇小說改編的,而小說集將於2021年在法國出版。影片在廣袤的青海拍攝,描繪了一個以牧羊為生的西藏家庭,因生育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由於家裡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所以根據計劃生育政策不可以再要孩子,妻子一直用衛生所發放的保險套作為避孕措施。但當男主人公的父親去世以後,妻子又發現自己已經懷孕,於是事情變得複雜,藏傳佛教認為死者的靈魂會轉世降臨到新生兒身上,所以丈夫希望妻子把孩子生下來,儘管妻子本身並不情願。
《氣球》 劇照
一個小小的保險套就這樣成為了藏族人生活中面臨各種張力的聚焦點,祖先留下的傳統,宗教信仰的虔誠,還有政策帶來的改變。而這個隱喻卻也成為了影片的一個局限,儘管電影本身很有魅力,但它比《塔洛》和《撞死了一隻羊》都要更符合規範,沒有達到那種對政治和美學同時顛覆。問題之一,就是過於注重風景的優美,比如太過聚焦於孩子們「天真無邪」的遊戲,而越過了社會層面。遠沒有達到《撞死了一隻羊》中幻覺的力量,《氣球》中那些夢幻的場景因為存在感過強的配樂而變得平淡,在現實和想像之間幾乎沒有製造出任何混亂。
《撞死了一隻羊》 劇照
《氣球》的寫實部分和它的人文層面更能打動人。在捕捉牧羊人生活日常、村裡的生活場景、鄰裡關係、工作和交易習俗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賣羊談價錢的場景,人們還真是在大衣袖子裡談價錢的(譯者註:法語中表示「秘密、地下」(交易)的俗語可直譯為「在大衣裡」),電影表達得更加直白,甚至有些簡單粗暴。讓人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對一位女性的刻畫——女主角卓嘎(由索朗旺姆精彩演繹)。她同時承受著來自父權制度、西藏宗教以及社會環境的多重壓力。這一抹女性主義,使得影片超越了文化與政治衝突的層面,也是《氣球》中最中肯和現實的部分。
-FIN-
編輯:電 車
豆瓣 @Lution
原標題:《《電影手冊》評《氣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電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