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考了 8 分,求誇""沒吃飯,求誇""深夜備考學習中,求誇" ...... 近日,"誇誇群"在各大高校甚至職場躥紅,只要在群聊中發一句"求誇",立馬就能收到一大波來自陌生人的花式讚美。
連日來,深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高校學生和職場年輕人加入各類"誇誇群",沉迷於向陌生人"求誇"。而隨著"誇誇群"的爆紅,一些電商平臺的商家也看中其商機,開始提供付費式的"誇人服務",消費者花錢就能得到各種花式讚美。對此,專家表示,過分沉溺"誇誇群"容易迷失自我,建議市民在現實生活中搭建真正的朋友圈,獲取真實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誇誇群"在高校職場中走紅
"最近壓力比較大,想尋求一下被讚美的感覺。"抱著對"誇誇群"的好奇心,目前正在深圳讀大三的章欣欣(化名)花了 50 元,在群裡體驗了一番陌生人的轟炸式讚美。
"這簡直是一個大型『彩虹屁』現場。"章欣欣在體驗後感言,這種誇讚式的服務,就像是被"彩虹屁"包圍了。據了解,"彩虹屁"來自網絡流行語,意思為粉絲們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且誇人不帶重樣。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隨著 "誇誇群"的高調走紅,不少高校學生和職場年輕人也紛紛加入,開啟"求誇"模式。記者就"誇誇群"隨機在線上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受訪者對"誇誇群"略有耳聞,但並不感興趣,三成受訪者表示有了解,並已加入體驗。
花錢就能體驗轟炸式讚美
不少電商平臺的商家也發現其商機,線上售賣誇人服務,如"一本高材生在線誇人群"、"專業誇對象,送朋友"等,價格普遍在 1~200 元 /5 分鐘,一些商家還推出 520 元的"定製款誇讚"服務。
記者在一家銷售量較熱的店鋪詢問得知,該店可提供三種誇人服務。其中,在 5 分鐘的誇人服務中,普通誇誇群收取 50 元,讚美語句有部分重複。而精品誇誇群則分為 80 元和 100 元兩種,全程互動不冷場。該店鋪客服告訴記者,所有"誇誇群"均為 100 人以上真人群,群內的"誇手"都是大學生,純人工打字,不是機器人回復。
隨後,深晚記者購買了 50 元 /5 分鐘的誇人服務,商家稱需提供性別、特徵、被誇方向等信息,群內的人會根據相關信息確定誇讚方向。在付款 2 分鐘後,記者被拉進一個有 239 人的群,還沒來得及說上一句話,群內就彈出一連串誇獎美貌、性格的信息,10 條讚美語句中有半數用詞雷同。
值得一提的是,當記者發出"剛加完班,求誇",許多人並沒有"對症"誇讚,依舊發送帶有"漂亮""可愛"的讚美語句,且回復的都是同一批人,約有 10 人。當記者提出"讚美是否屬於複製粘貼"的疑問時,只有寥寥幾個人回復"不是"、"都是人工手打"。當記者想再次發送信息時,群主提示 5 分鐘已到,隨後記者被踢出群。
體驗效果褒貶不一存爭議
對於"誇誇群"的效果,許多人態度褒貶不一,存在不少爭議。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四成受訪者表示"誇誇群"可以讓人得到鼓勵和安慰,其餘受訪者則表示"純屬娛樂,不必當真。"
"誇誇群緩解了我煩悶孤獨的心情。"楊先生今年 20 多歲,最近他常常在"誇誇群"尋求誇讚,他告訴記者,由於性格靦腆,不善於交流,加上在深圳朋友較少,在群裡"求誇"成了他最近的快樂源泉。
與楊先生相比,王小姐的體驗效果截然不同。前兩日,為了舒緩朋友的負面情緒,她為朋友購買 50 元 /5 分鐘的誇人服務,但朋友進群後,發現群裡的回覆很不積極。經過溝通,賣家同意將時間延長到 10 分鐘,但群裡依然只有幾個人回復寥寥數語誇讚,氣氛很尷尬。體驗完畢後,王小姐在售後評價上給了差評。
劉先生為了"圖新鮮",在網購平臺購買了 188 元 /5 分鐘的"精品"誇人服務,他在體驗後表示這些誇讚內容比較機械化。記者在多家店鋪的評價頁面看到,買家對 "誇人服務"的態度也褒貶不一,不少買家表示"很敷衍,回復機械化,氣氛尷尬",但也有一些買家表示"好玩,解壓神器","被誇暈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專家:過分沉溺容易迷失自我
對於"誇誇群"的走紅,深圳大學社會和心理學院研究生導師高秋鳳表示,如今,許多人面臨來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壓力,社交網絡的發展讓許多人減少了面對面傾訴的機會,因此,人們更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而人又是群體性動物,需要來自群體的支持,"誇誇群"的轟炸式讚美正是滿足了人們尋求社會鼓勵、關心的心理需求。
她進一步表示,在"誇誇群"裡,人們能夠無所顧忌地將自己的真實困惑、焦慮表達出來,尋求來自陌生人的鼓勵和誇讚,盡情地享受來自外界的賞識和認可,這也進一步說明,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缺少支持性的社會關係。
"只想不勞而獲,求誇""打遊戲到天亮,求誇" …… 針對"誇誇群"中"不論說了什麼,誇就對了"的現象,她建議,人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搭建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從身邊親人、好友中獲取真正、有效的支持和理解,如果長期沉溺在不切實際的讚美中,容易被誤導,從而迷失自我。
深圳晚報記者 林咪玲 李瑤娜 實習生 廖舒妹 薛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