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第31個「全國愛牙日」。今年「全國愛牙日」的宣傳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本周五上午,台州中心醫院門診大廳口腔科將舉行一場義診活動,以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關係為切入點,加大口腔健康科普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口腔健康意識。
齲齒、牙周病是台州人牙齒的兩大重災區
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種痛徹心扉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更可怕的是,口腔疾病雖然發生在口腔,卻有可能關聯全身,影響著整個人的身體健康。所以能擁有28或32顆健康的牙齒就成了當代人迫切追求的目標。
據台州市中心醫院口腔部2018年門診數據統計,齲齒、牙周病是台州人較為普遍的兩個口腔疾病。此外,因鬆動牙、牙折裂、拔除後缺失修復的患者也不少。其中牙周病主要指牙周炎和牙齦炎,是常見的感染性口腔疾病。在發達國家有15%的人患有牙周病,而在中國有2/3的人患有牙周病,成人牙周病患者佔97%,35歲以上人群失去牙齒的主要原因正是此類牙周病。
「儘管我們的健康教育普及每年都在做,大家的口腔健康意識近幾年雖有明顯提升,但是口腔健康問題仍然不容樂觀。」吳偉力醫生說,「2018年台州市中心醫院口腔部門診量57881人次,2017年是54467人次,口腔門診量是逐年增加。就診患者中,大多是齲病、牙周病等問題,許多學齡兒童都已經成了齲病的「主力軍」了。而老年人面臨的問題多為牙周病和殘冠殘根導致牙齒拔除後所致的口腔咀嚼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口腔問題。」
比牙籤更靠譜的剔牙神器:牙線
那如何能避免這些惱人的口腔疾病發生呢?吳偉力介紹,對抗牙周炎最關鍵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堅持正確刷牙,按摩牙齦,清潔牙齒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牙周病發病後應積極治療,千萬不能拖,初期療效尚好,晚期療效較差,可喪失牙齒。
今年愛牙日的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這個宣傳口號喊得很必要也很及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滿口的爛牙也是如此。」吳偉力解釋道:蛀牙都是一開始只蛀一點點,吃東西塞到牙縫中殘留造成牙齒齲壞,用牙籤挑出食物殘渣也會造成縫隙越挑越大,也容易刺傷牙齦,對牙面的牙菌斑也無法做到徹底清潔,蛀牙便越來越嚴重了。因此,建議使用牙線剔牙,牙刷清理鄰面。
「在台州,牙線的普及率較差,市民還是趨向使用傳統牙刷牙膏,近5年來電動牙刷使用率較高,但衝牙器、牙縫刷、牙線普及率較低。如果人人做到規範刷牙,定期洗牙,定期專業口腔檢查,我相信台州市民口腔問題起碼降低50%。」吳偉力篤定的告訴記者。
三個「老掉牙」的觀念必須改
除了剔牙要有新觀念,還有三個「老掉牙」的觀念,保護愛牙,必須跟他們斷舍離!
觀念1:小孩刷什麼牙,換牙後再好好重視就行了
從孩子6個月起長出第一顆牙,就要有口腔清潔的措施跟上去。6周歲以內建議家長幫孩子刷牙或監督孩子刷牙,10周歲以內家長要每天檢查孩子刷牙的效果。針對當下兒童的齲齒疾病,吳偉力建議,家長除了要注意日常衛生保健外,孩子6歲左右六齡齒萌出後,最好能帶孩子去做牙齒窩溝封閉,這是目前預防蛀牙最有效的方法了。乳牙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治療,以免給孩子帶去額外的痛苦,甚至影響恆牙的正常萌出。
觀念2:起啤酒蓋,破螃蟹腳,無所不能的牙齒
台州人豪氣,起個啤酒蓋吃硬蟹腿磕個核桃都不帶用工具的,咔咔兩下,直接上牙了。台州人牙隱裂的發病率要高於我國內陸地區。吳偉力說,其實牙隱裂以往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但現在年輕人出現牙隱裂的越來越多,除了跟愛吃甲殼類海鮮有關外,也跟一些人不好的用牙習慣有關,比如用牙齒直接咬核桃、啃骨頭,甚至用牙齒開啤酒瓶蓋等。「一般,牙齒的咬合力量可以達到22-68公斤,雖然力量很大,但也經不住總是超上限地去『工作』,今兒吃大閘蟹,明兒咬10個核桃。長期下去,牙齒不出問題才怪。」
觀念3:牙疼吃片消炎藥沒沒事了,去啥醫院
牙病不能拖,拖到最後被坑的只有自己。牙齒問題可能影響其它器官健康,口腔是呼吸道、消化道的入口,因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發生牙周炎時,牙面及牙周袋壁上存在大量細菌聚集,牙周袋壁上皮變薄及表面結構完整性受損,形成糜爛潰瘍面。在牙周袋內這麼大的破潰面上有大量細菌堆積時,日常咀嚼活動可使細菌及毒性產物進入血循環中,增加全身病的患病風險。
牙不好,頓頓抿豆腐。聽到嘎嘣脆三個字,都忍不住捂一下自己那口「老掉牙」。是時候甩掉這些「老掉牙」的觀念,儘早開始進行口腔健康管理。愛牙日只有一天,愛牙可要每天打卡,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定時去醫院潔牙,定期進行牙齒和口腔檢查。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
責任編輯:泮非非 陳瑤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