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快件運營中心
深圳新聞網10月31日訊(記者 潘潤華)深圳國際快件運營中心已落地一年多。10月31日,據深圳海關統計,海關共監管快件3511.2萬件,重量達2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3%和25%。據快遞公司反映,直接放行貨物佔總貨物比例已達95%,相比以往通關時間、人力成本均可節省三分之一以上。據悉,目前該中心已進駐順豐、敦豪、聯邦等14家快件企業,並成功吸引順豐國際快件轉運中心、DHL南中國集散中心建設等項目落地深圳。
快件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 上線放行僅22秒
今年以來,關檢進行了機構改革,深圳海關在中心快速推動統一快件監管系統,通過增設檢驗檢疫風險參數、統一整合查驗作業場地、X光機及生化監測設備等監管設備和後續處置流程,實現報關報檢「一次申報、一次布控、一次查驗、一次處置」,有效減少企業通關成本。
「以前是海關與檢驗檢疫分開作業,現在查檢合一,快件通關時間也再次提速。」深圳海關駐郵局辦事處快件監管三科科長金旭軍介紹說。目前,平均每票快件從上線到放行耗時僅22秒,日均監管量由改革前的日均5.2萬件,提升到改革後的日均11萬件,95%的快件能夠即來即走,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以上,整合後企業報關報檢人力資源可較之前節省三分之一多。
智能審圖讓違禁品無處遁形 查驗效率提升2.5倍
據了解,海關在監管作業中,大量運用科技手段來提高效率。深圳海關在該中心積極探索「智能審圖+圖單比對」智能監管模式,收錄各類快遞物品圖像共5.6萬多張,搭建快件基礎圖像庫,重點採集現場查獲的違禁品圖像數據。
目前,這個系統可有效識別商品160種、部分識別商品89種。通過智能審圖系統與快件通關管理系統數據的對接,實現快件物品圖像信息與申報信息系統自動比對,發現異常自動生成查驗記錄單,實現由人工判圖同屏比對至機器自動識別比對的突破。查驗效率較改革前提升2.5倍。
深圳國際快件運營中心
7×24小時通關實現國際快件當日清
中心剛落地2個半月時,深圳海關就在順豐公司啟動7×24小時通關模式試點。試行當日,自動驗放95%以上的包裹。據統計,試點以來,順豐國際快件量較改革前增長70.5%。
順豐速遞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7×24小時通關改革讓企業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真正做到國際快件「當日到貨,當日清關配送」,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快捷的進出口快遞服務。據了解,為了保障7×24小時通關改革順利進行,深圳海關所屬駐郵局辦事處的海關關員們實行24小時倒班制。
近年來,深圳國際物流業飛速發展,國際快件單量不斷攀升。為了更好地服務物流企業,深圳海關多次開展政策宣講會,解答企業疑難問題,讓企業及時了解國家政策法規。同時,加強對一線關員業務能力培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力求為深圳國際快件業務創造更為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