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調查:學用落差大? 5成4受訪上班族首份工作學非所用

2020-12-14 臺灣頻道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5成4受訪上班族坦言,首份工作與在校所學完全無關;且工作一段時間後,現職工作仍與在校所學無關的受訪者也高達3成6,凸顯臺灣教育與職場的「學用落差」相當大。

1111人力銀行日前公布「職場學用落差現況調查」,調查顯示,有4成6受訪上班族的職場第一份工作與在校所學相關,另有5成4的人則學非所用,而身為新鮮人平均薪資為新臺幣2萬8168元。

針對5成出現學用落差的上班族,自評無法學用合一的原因,依序為「理論與實務差距大」(45.9%)、「一技之長不足以滿足企業需求」(36.1%)及「學校課程的專業度不足」(26.7%)。

若從畢業系所交叉分析,初次進入職場學非所用比例最高的是「文史、哲學與外語學群」(57.6%),較整體平均值高出近3.4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已在職場拼搏多年的上班族,在職業生涯方向「學有所用」與「學非所用」的比例各佔一半,其中1成8認為自己「選對系入對行,完全學以致用」,31.4%的人認為「在校所學僅部分符合企業需求仍需持續進修」。

另外,有14.7%的人認為「學用落差大,在校所學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有3成6則坦言,現職工作與在校所學完全無關,職涯之路呈現「學非所用」。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指出,臺灣中小企業佔約97%,企業主仰賴多工型人才,其中不乏有「一人當多人用」的傳統觀念,因此學校單一科系的專才畢業生已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尤其是文史、哲學與外語學群的畢業生,學識技能與企業所需要的人力運用有落差,能對應的從業選擇相對有限。對此李大華建議,上班族步入職場後,可選擇自修、考證等方式,持續進化就業力。

為了解職場學用落差現況,1111人力銀行設計「職場學用落差現況調查」調查,針對會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11月15日到12月1日,有效樣本1248份,信心水準在95%下,正負誤差為2.84個百分點。

(責編:劉潔妍、常紅)

相關焦點

  • 近6成臺灣上班族首份工作學非所用 比學以致用少一萬元
    近6成臺灣上班族首份工作學非所用 比學以致用少一萬元 2018年09月20日 15: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據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57%上班族自認第一份工作與學校所學無相關,也就是「學非所用」。
  • 調查顯示:臺灣超半數職場新人學非所用
    新華社臺北12月5日電(記者張鍾凱 劉剛)臺灣人力資源平臺1111人力銀行5日發布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職場新人所學專業與當前工作不相關,該現象在文史哲及外語專業畢業生和民生及服務業中最為明顯。  調查顯示,有46%的受訪上班族的職場第一份工作是與在校所學相關,另有54%的人則選擇學非所用。
  • 調查顯示:五成多臺灣上班族後悔選錯大學專業
    新華社臺北7月18日電(記者潘麗君何自力)臺灣yes123求職網站18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51.8%的受訪臺灣上班族後悔當年選填的大學專業,其中29.8%「畢業求職後對此感到後悔」,22%「求學期間就後悔」。
  • 學以致用與「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然而現實中面臨的困境是「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往往學了個專業,畢業後卻很難運用在對應專業,從而導致畢業後只能選擇從事其他專業。會形成這種狀況?究其原因往往是學習的專業(內容知識)是過去時,而非進行時和未來時。如何做到學以致用?1.根據社會的現時需要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來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將來所要從事的行業職類。
  • 逾三成畢業生「學非所用」,高職院校該反思什麼?
    國內著名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且有超四成2015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內轉換行業。調查數據基於麥可思對於2018屆大學畢業生(全國樣本為30.3萬)畢業半年後,以及2015屆大學畢業生(全國樣本約25萬)畢業半年後的調查問卷。(6月10日 中新網)數據是單純的,但現象背後的原因卻值得深思。三成以上的學生為什麼畢業後會選擇與專業不關聯的工作,這是一個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以及學生管理都息息相關的問題。
  • 學非所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學非所用,所學的不是所應用的,所應用的不是所學的。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出自:《後漢書·張衡傳》:「必也學非所用,術有所仰,故臨川將濟,而舟楫不存焉。」近義詞有:用非所學,學非所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學用落差關鍵在臺灣新當局
    臺灣新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後,對於學用落差只有幾句話來說明態度,站在戰略立場上,要學用可以結合,應是教育主管單位與經濟部、產業界找出未來20年的人才走向,輔導學校往未來有競爭力的學門前進,給整體一個願景所在,否則競爭力難以提升。
  • 朱立倫:改善學用落差 開放人才來臺
    華夏經緯網12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朱立倫表示,他會檢討外勞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改善學用落差問題,讓企業找得到人力、年輕人找得到工作,並開放世界各地優秀人才到臺灣。
  • 這真是個「學非所用」的時代嗎?
    他在電話裡告訴阿史,曾經以為自己專業沒學好,到部隊會吃不開,可是現在才發現,專業學得好與壞,根本不影響自己把「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啊……阿史沉默。學長依然滔滔不絕:學弟,其實我每天都在做選擇題。怎麼講。阿史不解。
  • 調查顯示:臺灣應屆畢業生起薪預期與實際落差拉大
    調查顯示:臺灣應屆畢業生起薪預期與實際落差拉大 2016-06-04 15:04:52(記者李來房 陳建興)臺灣1111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今年臺灣應屆畢業生的預期月薪平均為32609元(新臺幣,下同),但企業實際給薪平均為27254元,落差創7年來最高。
  • 調查顯示:臺灣逾六成上班族曾在職進修
    ,有62%的臺灣上班族曾在工作期間進修,主因是填補專業不足、培養第二專長及考取執照等。  調查指出,整體來看,有在職進修經驗的上班族,平均每周要花5.2小時進修上課,其中18.7%會尋求免費課程,81.3%則平均每月要支出3201元(新臺幣,下同)。另外,55%的上班族表示,進修後薪資因而增長,平均每月增加3875元。
  • 跟川普學的?調查稱近4成受訪美國人用漂白劑洗食物預防新冠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在川普自曝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喹預防新冠病毒引發巨大爭議後,美媒5日又曝出一些美國人為預防新冠的「奇葩」新方法:用漂白劑洗水果蔬菜。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29日,首都華盛頓正式「解封」,包括餐廳室外座位、理髮店、公園等「開門」。圖為民眾在餐廳室外座位保持「社交距離」用餐。(圖片來源:中新網)「福克斯新聞」當天援引美疾控中心一份調查結果稱,近4成受訪者表示正使用漂白劑洗水果蔬菜以預防新冠。
  • 臺灣4成上班族不敢生小孩 4成5怕育嬰假丟工作
    人力銀行業者在「婦幼節」前夕發表上班族生育調查,4成上班族不管有沒有結婚,都不想生小孩,而「賺的錢不夠養」是最大主因。另有4成5害怕請了育嬰假後,無法回到原職工作,雖然9成企業鼓勵員工生育,但願意提供生養補助或福利的公司不到2成。
  • 學用落差日漸增大 臺灣:大學多了也有煩惱
    人才素質漸趨低落    學用落差日漸增大    「廣設大學」,衍生了很多問題,最嚴重的,一是大學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人才素質漸趨低落。二是學用落差日漸增大,一方面是臺灣的企事業單位鬧起「人才荒」,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
  • 超七成受訪應屆生對於找到好工作有信心
    你找到工作了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9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求職網站和校園招聘會是受訪應屆生獲取招聘信息的兩大主要渠道。73.9%的受訪應屆生對於找到好工作有信心,越有信心的受訪應屆生越傾向於認為學校幫助大。
  • 學用落差怎麼辦?這間大學用「使命感」教出有競爭力的青年
    學用落差怎麼辦?這間大學用「使命感」教出有競爭力的青年一間位在波士頓1小時車程外,不到5千人的學校──伍斯特理工學院,教出的學生在畢業10年後,平均薪資是美國的第8名,僅次於耶魯大學,更贏過臺灣熟悉的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 海歸回國後」學非所用「 在職場上混得怎麼樣?
    碩士+商科是當下海歸的最熱標籤受調查的海歸中有超過六成為碩士畢業,博士生僅3.5%。海歸就業崗位中,前兩位分別是銷售(13.5%)和技術(12.3%)崗位,緊接著是市場公關和運營類。超過四成的海歸沒有海外工作經驗,而曾經在海外就業的待的時間也不長,有6年及以上海外全職工作經驗的僅佔3.5%。
  • 當就業成「選擇題」 近六成受訪大學生可接受過渡性工作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微調查近六成受訪大學生可以接受過渡性工作因為與期待中的求職方向相匹配的工作崗位較少,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求職卻沒有結果,2020屆畢業生趙一迪決定降低預期,調轉方向,入職杭州的一家創業公司從事運營策劃工作
  • 媒體調查|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優化網絡青少年模式內容池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孩子使用網絡平臺時,79.7%的受訪家長會打開青少年模式。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
  • 近九成受訪家長不放心孩子用眼習慣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5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2%的受訪家長在開學前後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50.6%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視力降低了。恢復校園生活後,89.1%的受訪家長更擔憂孩子的用眼習慣和護眼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