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優化網絡青少年模式內容池

2020-09-03 傳媒評論

全文共2145

閱讀大約需10分鐘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75億。疫情防控期間,不少青少年長時間在家,家長無暇照看,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問題愈發嚴重。此前,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報告稱,部分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與一般模式無差異,形同虛設。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孩子使用網絡平臺時,79.7%的受訪家長會打開青少年模式。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

受訪家長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0.3%,二線城市的佔51.2%,三四線城市的佔16.5%,城鎮或縣城的佔1.9%,農村的佔0.2%。

69.1%受訪家長擔心

可以用其他帳號登錄繞過青少年模式

在北京某私企上班的劉紅(化名),兒子在上小學。劉紅說,前段時間孩子在家學習,使用各種電子設備的時間變得更多了,每次都會給孩子設定好青少年模式,再讓他使用。

「為了讓孩子在家上網課方便,我特意準備了一個平板,裡面只下載了她需要的軟體,登錄帳號用的是我的手機號,驗證碼也發到我這裡。」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喬琳(化名)說,孩子使用視頻軟體時,會給她開啟青少年模式。

調查顯示,在孩子使用網絡平臺時,79.7%的受訪家長會給孩子打開青少年模式,9.2%的受訪家長不會,6.3%的受訪家長表示不知道什麼是青少年模式,還有4.6%的受訪家長坦言想開但找不到。

按地域分析,二線城市受訪家長會給孩子打開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81.3%),縣城或城鎮受訪家長不了解或不會用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

劉紅告訴記者,雖然會先設定青少年模式,再讓孩子用電子設備,但總有一些看不住的時候。「有一次我忙著開視頻會,就把手機給了孩子,讓他去看學習視頻。等我開完一個多小時的視頻會,發現孩子還捧著手機看視頻,我才發現這個平臺青少年模式雖然限定了40分鐘的觀看時間,但到了時間只要點擊提示就能繼續觀看」。

劉紅還發現,有些平臺的青少年模式需要每次登錄時主動選擇,如果不點擊進入,就會進入正常模式,還有的可以通過卸載再安裝的方式,繞過青少年模式。

「青少年模式更多是需要用戶自己選擇的,對於家長來說就得在孩子使用這些平臺時,先給孩子選成青少年模式。」喬琳說,有的家長會直接把手機給孩子,這樣孩子很有可能沒有進入到青少年模式。

調查中,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31.8%的受訪家長覺得一般,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

受訪家長對青少年模式的主要顧慮有:用其他帳號登錄繞過青少年模式(69.1%)、缺少對青少年充值消費的限制(64.6%)、可以輕鬆被破解(47.9%)以及與正常模式的功能無差異(30.8%)等。

「青少年模式是針對青少年的內容篩選模式,現在很多平臺都有這樣的功能。其中有一種開啟方式是,每次登錄平臺時進行選擇。一般來說,家長如果沒有給孩子註冊帳號,可以在把手機交給孩子用之前,選擇青少年模式。」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分析,如果註冊用戶就是未成年人,那麼就不應當自主選擇,而是直接進入到青少年模式中。

「現在確實存在通過輸入解鎖密碼、跳轉帳號等方式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情況,對此家長需要承擔起監護的職責。」朱巍認為,家長的監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把手機扔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操作,這樣的行為不夠負責任。

70.8%受訪家長希望

優化青少年模式內容池

喬琳曾瀏覽過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感覺整體內容定位是比較符合青少年的,但也有平臺存在少兒不宜的東西,「還有的平臺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明顯少,更新慢」。

「我覺得現在許多網絡平臺大數據技術都比較完善了,可以藉助這些技術,更加精準地識別未成年人。」劉紅說。

要完善青少年模式,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70.2%的受訪家長建議關聯監護人的帳號平臺,方便監督。其他建議還有:更加精準地識別青少年用戶(56.0%),對青少年用戶的使用行為進行限制(42.7%)等。

「有的家長為了安撫孩子,或者讓孩子不要打擾自己,就把電子設備交給孩子,任由他們操作使用。現在的小孩子操作電子設備都很溜,繞過青少年模式對他們來說也不難。」喬琳覺得,在監督和引導未成年上網上,家長需要更用心、多留心。

「對於平臺來說,設置青少年模式只是一種最低要求。」劉紅覺得,在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上,內容提供平臺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能把青少年作為牟利對象,要堵住一些漏洞」。

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方面,70.1%的受訪家長建議不要輕易交給孩子個人的網絡平臺帳號,67.1%的受訪家長認為平臺不能以過度吸引青少年用戶為目標,56.2%的受訪家長建議給予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40.0%的受訪家長建議及時關停、處罰違規及故意「放水」的平臺。

對於網際網路應用平臺來說,朱巍認為,平臺需要盡到責任,在設置青少年模式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方式來判斷用戶是不是未成年人。「據我所知,有些遊戲平臺開啟了人臉識別或通過電話來識別用戶是否是未成年人。另外,在青少年模式內容篩選上,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未來需要進一步加以規範」。

來源:中國青年報

投稿郵箱:cmpl@8531.cn

或電話 85311731 85311662

相關焦點

  • 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優化網絡青少年模式內容池
    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受訪家長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0.3%,二線城市的佔51.2%,三四線城市的佔16.5%,城鎮或縣城的佔1.9%,農村的佔0.2%。
  • 【護苗】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優化網絡青少年模式內容池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孩子使用網絡平臺時,79.7%的受訪家長會打開青少年模式。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
  • 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 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優化內容池
    43.8%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模式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上效果好,24.4%的受訪家長覺得效果不好,70.8%的受訪家長建議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受訪家長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0.3%,二線城市的佔51.2%,三四線城市的佔16.5%,城鎮或縣城的佔1.9%,農村的佔0.2%。
  • 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還需再升級
    為期兩個月的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已進行了一段時間。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就「青少年模式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來自各地的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參與了該次調查。針對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網絡平臺的青少模式提出更多的需求:多數受訪家長期待優化青少年模式中的內容池,關聯監護人的帳號平臺以方便監督,半數左右家長希望更加精確地識別青少年用戶,或對青少年的使用行為進行限制。家長的反饋是完善青少年模式的依據和參考,平臺應關注家長與未成年人的實際需要,查缺補漏,改進系統,使之成為網絡環境中未成年人真正的保護傘。
  • 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稱開學後孩子視力下降,男孩尤尤為嚴重
    《方案》中哪些措施最受家長關注?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49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學期開學後,71.0%的受訪中小學生家長坦言孩子視力比之前有所下降,發現孩子視力下降的初中生家長、男孩家長相對更多。92.9%的受訪中小學生家長關注《方案》。
  • 76.2%受訪青少年關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教育就業最受關注
    這份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對於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在14-35歲青少年群體中進行了一項「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6.2%的受訪青少年關注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85後關注度更高(91.0%)。
  • 讓「青少年模式」真正維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
    不過,據媒體近日調查,一些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漏洞百出,存在未強制實名認證、內容把關不嚴、難以控制使用時長、誘導打賞、個人信息保護不力等問題。隨著網際網路深入滲透人們的生活,青少年已經成為觸網的重要人群。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佔18.3%,為1.72億人,學生佔比最多,達23.7%。
  • 青少年模式流於形式 超四成被測App存在「少兒不宜」內容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啟動了為期兩個月的「清朗」行動,針對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進行專項整治,以切實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不受侵害。  然而,日前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的《網絡直播App未成年人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多數被測App在未成年用戶操作過程中,缺少需徵得家長同意的功能設置,有的甚至無法有效識別未成年用戶;一些App所設置的青少年模式功能流於形式,內容池有待進一步優化;此外,超四成被測App存在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內容,其中尤以軟色情內容最為突出
  • 六成受訪家長直言育兒自媒體無用信息過多
    但是這些育兒自媒體門檻低、內容雜,專業性無法保證,有些內容會誤導家長,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你覺得育兒自媒體可信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有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
  • 育兒自媒體層出不窮?六成受訪家長:無用信息過多
    自媒體時代,育兒公號、短視頻博主層出不窮,內容豐富,能及時給新手家長一些建議。但是這些育兒自媒體門檻低、內容雜,專業性無法保證,有些內容會誤導家長,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你覺得育兒自媒體可信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有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
  • 鄧浩:「青少年模式」上線,家長絕不能下線
    同時,一項1990名未成年人家長參與的調查顯示,七成受訪家長擔心孩子可以用其他帳號登錄,繞過「青少年模式」。 今年4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報告稱,部分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包括輸入密碼可輕易延長使用時限、未推出強制實名認證等問題。
  • 網絡視頻推行「青少年防沉迷」,B站推出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時間
    據艾媒網獲悉,嗶哩嗶哩(B站)近日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公告顯示,在該模式中,B站篩選了一批教育類、知識類內容呈現在首頁,且無法進行充值、打賞等操作。青少年模式開啟後,首頁上方僅「直播」、「推薦」、「追番」三個欄目被保留;屏幕下方的「會員購」、「頻道」標籤消失。
  • 育兒自媒體層出不窮 六成受訪家長稱無用信息過多
    自媒體時代,育兒公號、短視頻博主層出不窮,內容豐富,能及時給新手家長一些建議。但是這些育兒自媒體門檻低、內容雜,專業性無法保證,有些內容會誤導家長,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你覺得育兒自媒體可信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有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
  • 孩子在線上課 超六成受訪家長最關心學習效率
    與面對面互動不同,在線學習師生主要依靠網絡互動。新的學習模式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家長帶來了新的挑戰。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2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7%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在線學習效果好,40.3%的受訪家長覺得一般。高三學生家長對孩子在線學習效果不滿意的比例最高。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學業有成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近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稱孩子暑假期間視力下降
    孩子視力下降,82.8%受訪中小學生家長歸因於無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  當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暑假期間,大量補習班和作業,不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以及不健康的用眼習慣,導致他們難以趁假期放鬆眼睛,很多人視力下降。
  • 「衢州家長看看中招了嗎」六成受訪家長直言育兒自媒體無用信息過多
    自媒體時代,育兒公號、短視頻博主層出不窮,內容豐富,能及時給新手家長一些建議。但是這些育兒自媒體門檻低、內容雜,專業性無法保證,有些內容會誤導家長,如何「去偽存真」也成了家長們頭疼的事情。你覺得育兒自媒體可信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有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
  • 未來15年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七成受訪學生家長支持教育懲戒制度 最認可點名批評
    七成受訪學生家長支持教育懲戒制度 受訪家長最認可的教育懲戒方式是點名批評,最反感言語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