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並發表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
習近平表示,在中方最困難的時候,國際社會許多成員給予中方真誠幫助和支持,我們會始終銘記並珍視這份友誼。
3月2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4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3月24日,在湖北,武漢主戰場疫情傳播基本阻斷,武漢市整體由高風險區降為中風險區。
中國自上而下控制疫情努力取得的成功,為全球抗擊疫情帶來了希望。
境外,每天新增數字過千,增長速度令人揪心。全球累計確診已超40萬例,各國醫療物資、人員壓力都趨近飽和。
義大利每日上千例的新增確診,將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壓力逼近極值。
在美國華盛頓州,由於醫療物資緊缺,醫務人員用辦公用品製作口罩。
舊金山的急診室醫生,美國急診醫師學會加利福尼亞分校院長Vivian Reyes說:「這是不平常的時期。我們的供應鏈受到了阻礙。我們沒有獲得新的補給,我們的庫存也快要用光了。」
疫情是全世界共同的敵人,世界曾「投我以木桃」,而今中國也正「報之以瓊瑤」,努力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向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施以援手。
塞爾維亞總統含淚求助
3月15日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含淚稱中國是唯一向塞爾維亞提供幫助的國家。
這之後,中國專家組馬不停蹄趕往塞爾維亞,總統親自到場迎接;在南非,中國援助的醫療物資抵港,物資上「人心齊,泰山移」的語句令人印象深刻;在義大利,中國專家團的抵達,為義大利帶去了最新的防疫策略,義大利外長甚至高呼,現在應該承認加入一帶一路能救命。
烈火煉真金患難見真情,在疫情面前,中國真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攜手各國,共同抗疫。
據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介紹:
「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衛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其中多批援助物資已經送達受援方。」
目前已援助國家有:
(向下滑動)
日本愛知縣豐川市最近也遭遇口罩短缺問題,豐川市市長也是個實在人,他說正在跟友好城市無錫市討論,「如果有存貨的話,能不能把之前的還回來。」
愛知縣當時捐贈4500個口罩,無錫:10倍回贈50000個。
10倍回贈的背後,完全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而是靠著中國實打實的產能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正以另外一種方式衝擊著全球製造業,中國的復工復產,正承擔著解決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難題的重擔。
01
小口罩 透視產業鏈大優勢
疫情的爆發,竟短時間讓口罩成了2020年的「全球硬通貨」,隨之而來的口罩供應量也緊俏起來。為解決供需矛盾,中國全社會都「運轉」起來。
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達到1480.6萬隻;2月27日,全國口罩日產能產量超過7000萬隻;僅僅3天後,3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全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隻。
從一「罩」難求,到口罩不再難買,中國依託完整產業鏈條,迅速解決口罩供需難題。
比亞迪公司近日確認,比亞迪將與美國超市Costco合作,為美國提供七千萬口罩供貨,這將是中美之間共同抗疫以來最大的合作之一。
從1月23日,一聲令下生產口罩,全廠就動起來了,
3天拿出設計圖,
7天做出機器(90%零件自產),
10天口罩就下線了。
一個月產量就達到500萬每天,全球產量第一。
目前還在以50萬左右的增速,向日產1000萬口罩邁進。
從最簡單的口罩開始,在中國,口罩製造從一個不足百億的小產業,疫情之下,大量資源湧入供應鏈,迅速擴張,目前口罩日產突破1.16億隻,口罩行業規模更是在今年迎來30%的上漲。
這些口罩,在保障中國復工復產當中每日千萬需求的同時,也為我們再次見識中國產業鏈完整度,提供了絕佳「觀測窗口」。
全國多地出現的口罩自動販賣機
諸多行業巨頭快速湧入口罩產業鏈,比亞迪、富士康、中石化、上海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紛紛加入,並積極推動口罩設備研製。
中國製造業的實力,讓我們在對外援助當中更加遊刃有餘。
中國從2010年開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2018年佔全球比重超過四分之一。規模增長的同時,中國全球供應鏈地位也與日俱增。
資料來源:OECD,招商證券
當地時間3月24日,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在疫情通報會上,甚至怒批美聯邦政府抗疫不力,26000名病人只送來400臺呼吸機?
為什麼歐美國家設備、試劑、口罩等物資產能跟不上?
是因為設備的製造須整合供應鏈資源,電氣元件、機械加工、氣動元件、焊接裝置等,從設備製造所對接的每一個節點,往往又會延展出一個更廣的網絡結構。
一臺設備的生產,可能需要幾十家企業的協同,缺一不可。
中國的完備產業鏈條,不是看一眼就能學會的。
2019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寧波)上,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主任周濟指出,
我國製造業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中國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世界500餘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餘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圖:周濟在2019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寧波)上發表演講
與一個月前相比,現在已經很少聽到「口罩難買」的抱怨了。
有了物資保障,各地企業復產復工步伐也在加快。
在上海自貿區,特斯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短暫停工之後的特斯拉上海工廠已正式復工生產;
在鄭州,政企齊發力 ,打通堵點,富士康復工超八成;
在全球範圍內,蘋果將關閉中國以外所有零售門店,中國大陸42家門店已全部開業。
......
隨著產能恢復帶來的運輸需求,中國的物流貨運開始「熱」了起來。
通過衛星遙感可以看到:中國的航線開始忙起來,
到3月20日,全國貨運進出港船舶數量達到1月20日的119%。衛星遙感下,中國港口船舶航跡密度正變得越來越高。
復產復工需要人,疫情之下造成的人員流動堵點,成為一切企業復工的阻礙。
而中國創新的用工方式,讓企業有員工好復工,讓員工有活幹有錢拿,切實解決了企業復工所面臨的用工難題,有力保障了全社會的有序復工。
02
大廚乾電商 共享員工揀貨忙
「原來在超市工作這麼累,但是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新技能。」小朱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從餐廳服務員,跨界去做超市員工。
自疫情爆發以來,盒馬鮮生就通過共享員工模式,吸納了西貝、溫莎KTV、大眾出行等停業企業數千名員工,
通過共享員工模式,他們來到超市工作,疫情結束之後,再回到原企業。極大緩解了停工企業的用工成本。
超市對接人馬先生表示「最近我的電話被打爆了,有很多餐飲企業表達了合作意願,感謝大家的信任。」
模式推廣以來,超過5000名「共享員工」加入了超市用工隊伍。在飯店行業全線關停,人員成本壓力巨大的時刻,「共享員工」這一舉措,無疑是雪中送炭。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電商亞馬遜公司,也開始效仿這一機制。
國家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孫梅君表示,這一次疫情防控期間,零售企業和餐飲企業實行了「共享員工」模式,解決了400多萬餐飲從業人員就業困難,同時也緩解了商場超市員工短缺問題。
此外「點對點」運輸、復工專列、綠色健康碼一碼通行等措施,都在逐步推動中國經濟「引擎」重啟。
國務院辦公廳更是下發通知:「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原則上不得限制返崗務工人員出行。」,切實保證人員復工路的暢通。
我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全國主要城市返崗活力指數呈爬坡式上漲,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陸續返回工作崗位,回到熟悉的生活狀態。
03
防疫知識庫 向世界傳遞中國經驗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上線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驗知識庫」(英文版)
網址:知識庫旨在向外國分享防止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以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寶貴文件,共同打贏這場全球戰「疫」。
3月27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又與美國方面的專家進行視頻連線,就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經驗和診療情況進行合作研討,積極向外方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先進經驗。
在中國專家組建議下,塞爾維亞方艙醫院也已建設完成,將用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中國正用這些事實,告訴塞爾維亞,國際大合作不止存在於童話故事中。
從共享員工到方艙醫院,從防疫措施到有序復工,中國方案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這背後是中國產業鏈的構建、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更是中國承擔大國責任的體現。
快速部署生產,積極援助國外,我們提供物力;
創新用工模式,打通人員流動堵點,我們貢獻人力;
而在這基礎上,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正從防疫的核心指導上,幫助國際社會共抗疫情。
就如美國作家科爾頓所說:「最牢固的友誼是共患難中結成的,正如生鐵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錘鍊成鍋一樣。」
「風波易迢遞,千裡如咫尺」,在疫情面前,全人類都是此次戰「疫」中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中國不會缺席。
患難之際,「命運共同體」是守望相助的真摯情誼。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力打贏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向世界積極分享中國經驗,把團結合作共同戰疫的理念落在了行動上。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梁澤運、趙剛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原標題:《數據看中國 | 日本捐4500口罩 中國十倍回贈 網友:You 滴答me I 譁啦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