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倪軼容 / 2020-02-26
摘要:捐贈完之後,陳竹林自己家裡,只剩下了30隻口罩。
天下網商記者 倪軼容
從文理上論,39歲浙江諸暨商人陳竹林這句「吳越同舟,和衷共濟」,其實有語法問題,且明顯模仿日本支援武漢物資那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拾人牙慧之嫌。
按照中國人的修辭和禮儀,此處當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或「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再不濟也得「不及汪倫送我情」。
幸而,這些都無傷大雅。
2月20日起,連續三天,日本大阪最熱鬧的購物區心齋橋,一家名為「大阪熊」的藥妝店門口打出了這張海報:「吳越同舟,和衷共濟」。店外,則排滿了來領免費口罩的日本人。
一位中國商人,一位看著《地雷戰》長大的中國商人,一位看著《地雷戰》長大還給日本人捐了2萬多個口罩的中國商人——陳竹林。他的2萬多個口罩,很可能是日本爆發非冠疫情後,來自中國民間的第一筆捐助。
「自己家就剩30個口罩」
2月25日,日本新冠肺炎感染者共計853人,據央視報導,「日本政府出臺疫情防控對策基本方針,建議企業遠程辦公或錯峰上班」。另外,J聯賽停擺,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成為話題。
2月21日,眼看疫情日趨嚴重,日本政府宣布,將逐步從中國恢復進口口罩——此前在該國銷售的口罩,70%由中國生產。
2月17日,「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博表示:日本政府第五趟包機再次為武漢市民運來捐贈物資。評論欄中,清一色的「別捐了,你們也留點」,「看著東京市民排長隊買口罩,我們不好意思收啊」,「日月共賞,遙望君安」。
陳竹林便是在以上背景下做出的決定。
39歲的陳竹林,出生在浙江諸暨的農村,和所有的中國80後男生一樣,在《地雷戰》和《小兵張嘎》的陪伴下長大。
多年後,陳竹林來到日本打拼。2014年,他的「大熊物產株式會社」成立,目前已是日本關西地區規模最大的日系產品跨境電商平臺供貨商,主要合作夥伴包括天貓國際、考拉海購等。當陳竹林決定向日本捐口罩時,妻子也很支持。她認為,兩人在大阪創業,如今反哺日本,也是應該的。
陳竹林
在浙江民間,對諸暨商人的形容詞就一個字:直,包含剛正、耿直和正義之意。陳竹林亦如此。他從小內向,因為口吃,還一度被同學嘲笑,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從自卑的陰影裡走出來。對於這次給日本人捐口罩,陳竹林說,沒想那麼多,就是看到一些在日中國商家囤口罩,想賣高價,「不能讓日本人把我們看扁了!」
製作海報時,陳竹林想,日本在捐贈中國的物資上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自己身為中國人,也應該寫點什麼。最後,他決定寫「吳越同舟,和衷共濟」——陳竹林是浙江人,「吳越」正是指代江浙地區。陳竹林笑稱,當時時間緊張,不到1個小時就要把所有工作安排好,實在來不及琢磨一句更有意境的詩。但他覺得,行為本身比寫了什麼詩句更重要。
派發完之後,陳竹林突然發現,家裡只剩30隻口罩,只夠夫妻倆撐半個月。
「日本企業都沒有這樣做的」
2月20日中午,大阪最熱鬧的購物區心齋橋,「大阪熊」藥妝店門口,等待領口罩的人們排起了長隊。
雖然戴著口罩,但工作人員臉上的笑容卻沒有被遮掉。他們一邊向行人打招呼,一邊把免費口罩塞入他們手中,每人兩隻。
活動持續了三天,一共派發了2萬隻口罩。當地電視臺注意到這一活動,隨即進行了採訪。從口罩箱子上貼的說明上,人們了解到,這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感動」、「正能量」,是幾位領取口罩的日本市民,最常提到的詞語。一位日本市民稱,眼下,日本企業都沒有這麼做的,「中國企業了不起。」
疫情之下,日本口罩遭遇瘋搶,很難找到充裕的口罩貨源。此前,陳竹林花費整整3天時間,動用各種關係,才從15家供應商手裡湊齊了一定數量的口罩。這些口罩中,一部分是N95,另一部分,則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本土防病毒口罩。
「N95太搶手了,實在沒法拿到太多。」對此,陳竹林有些遺憾。如果按照市場價平均4-5元人民幣一個來算,陳竹林採購的這批口罩,總價高達五六十萬元。
而就在搶到這批「貨」之後,陳竹林獲悉,日本口罩廠家、大型批發商都被政府徵用了。如今想在日本大量批發口罩,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
陳竹林最近一次的捐助,是給一家日本保育院的2000個口罩。此前,這家保育院給武漢捐過口罩,然而,隨著日本本土疫情爆發,保育院自身難保。陳竹林實在看不下去,想辦法周轉了2000個過去。
「匪報也,永以為好」
陳竹林的公司「大熊物產」的Logo,是一隻萌萌的大熊。在陳竹林看來,大熊憨厚、實誠,這和他自己有幾分相似。
對陳竹林而言,一衣帶水的日本要幫,自己的家鄉諸暨要幫,全國人心所向的武漢更要幫。
「日本諸暨同鄉會副會長、大熊物產株式會社社長陳竹林,在努力為武漢籌集捐贈物資的同時,也積極為家鄉諸暨捐資捐物。日前,由他捐贈的1000盒N95口罩、10320盒醫用外科口罩、100件防護服等物資運回國內。」這是浙江一家本地媒體2月19日的報導,或許陳竹林自己都沒注意到。
在武漢和浙江諸暨等地,陳竹林一共捐贈了10萬隻口罩和500套防護服,其中不少物資,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初,就抵達了國內。捐贈完後剩下的2萬多隻口罩,陳竹林並沒有留給自己,而是把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捐給了日本。
在諸暨老家,當陳竹林的父母聽說兒子在日本捐贈口罩時,不但沒有反對,反而說「多做好事,積德的」。陳竹林的母親今年60歲,父親71歲,往常兩三個月他便回家一次,今年因為疫情,至今未能回國。
這些年越孤懸海外,陳竹林越念故國山川,也更願以自己的行為來呈現華人的禮儀、見識和修為。
日本「旗袍女孩」為武漢募捐
來日本之前,陳竹林曾對日本人心懷偏見——有很多日本人對中國人亦如此。在陳竹林看來,偏見正是隔閡的源頭,而要消除偏見,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視野,更多地和對方去交流。在和多家日本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陳竹林意識到,當中國人還在自嘲「富不過三代」時,日本卻有不少百年企業,幾代人只專注於把一個產品做好、做精。而他和天貓國際、考拉海購、阿里健康等平臺合作,正是希望把這些有著百年積澱的品牌介紹到中國。與此同時,他也希望國人更多地去學習日本的「匠人」精神。
如今,在陳竹林的公司裡,有不少日本員工。陳竹林一直認為,他人的尊重,是贏來的,日本員工是否會打心底裡尊重你,是由你的言行舉止決定的。
2月21日,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又發了一條微博,云:「近期收到很多來自中國朋友對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心,對此我們深表謝意。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結果收穫近萬國人點讚和兩千條評論,其中網友「新同利貿易」留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