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667 篇文章
王小雅是位全職太太,與愛人相戀多年結婚。年初,王小雅懷孕了,這是一個讓全家人都很興奮的消息。接下來她經歷了和多數人一樣的孕吐、產檢等,在懷孕大概6個月的時候,王小雅看到了一個關於孕婦吃垃圾食品對胎兒不好的新聞後,開始出現坐立不安、睡不好覺、擔心胎兒發育不好的情況……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想起來了自己作為準媽媽時的經歷呢?在我們的想像裡,準媽媽本應該是美好和幸福的,但是調查研究表明,約有64%的女性在孕期會出現不良情緒,甚至出現產前抑鬱和產前焦慮等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問題的產生呢?
妊娠期是女性最為脆弱的時期,在孕期女性的生理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僅是形體的改變,還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激素的改變,導致孕婦情緒波動較為明顯,會出現暴躁、哭泣行為,如果此時經歷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則會加重不穩定情緒。
伴隨著連續複雜的生理變化的同時,其也面臨著較強的心理壓力,常出現驚訝與矛盾、接納與期待、依賴性增強、擔憂和焦慮、情緒波動等情緒反應。如確認懷孕時的震驚、驚喜或矛盾心理,隨著胎動出現,關注自身與胎兒健康,隨著胎兒發育,對家人的依賴性逐步增強,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與家庭關愛。如果孕婦有不良妊娠史、妊娠期併發症等會加大準媽媽的心理壓力。另外研究表明社會經濟狀況、社會支持系統、婚姻衝突及消極的應對方式都是影響準媽媽們情緒狀態的因素。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準媽媽調節情緒呢?
1.學習孕期保健知識
無論是準媽媽還是家人,應學習孕產期的心理和生理保健知識,及時調整策略來幫助準媽媽們順利度過孕產期,可以參加孕婦學校,在APP上、微信公眾號上等相關媒體上學習孕產期的知識。
2.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我們知道家人的支持和關心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準媽媽們處於特殊時期更需要家人的關懷,特別是配偶高質量的陪伴非常重要,和產婦一同學習孕產知識,同時為自己角色的轉換做好準備。陪同準媽媽產檢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兩個人同時經歷每一個緊張的時刻,也是家庭親密關係建立的重要過程。
3.學習情緒調節的小技巧
很多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人們改善心情。雖然是妊娠期準媽媽們也可以根據自己孕期的不同時期選擇適當的方式來運動,不僅會讓自己心情好起來,也有利於胎兒的健康,當然我們要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運動。我們還可以聽胎教音樂,這不僅有利於胎兒的發育,高質量的音樂也會讓孕婦情緒平穩。還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放鬆的技巧,如放鬆訓練、正念減壓等,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指導語來幫助自己練習。
4.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孕婦長期處在不良的情緒下,自己不能夠改善,那麼我們要尋求專業的人員的幫助來改善我們的狀態。如果已經達到產前抑鬱和焦慮的程度,心理醫生才是你正確的選擇。
讓我們一起關注準媽媽的身心健康!
作者:長春市第六醫院 黨委書記兼院長 桑紅
長春市第六醫院 心理治療師 付佳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