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奇怪,和菜頭和他的自媒體,以及在「得到」專欄收穫了好口碑和高熱度,可我卻在很久之後,才機緣巧合,關注到他。
我這等小透明作者的專業敏感性太低了。
他的文字,第一次就戳中了我:
一個是我們關注那天,他的文章裡說到,有多久都沒聽過別人問他,你最近在讀什麼書?
一個是,我看到他作為內容創作領域的佼佼者,樸實又美好的祝願:
願你熱愛寫作,願你願意表達,願你找到願意閱讀的人。除此而外,寫作再沒有別的奧秘可以言說。
有些人的通透練達,遊刃有餘,並不等同於一定就是所謂的心靈雞湯。
看起來都像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區別就在於,雞湯還是擅長講著故事,說著正確的廢話;而和菜頭這類的作者,熨帖易懂的文字背後,總是在不經意間,敲擊人性,叩問人生。
有時候,是溫柔平靜的一刀,像羅振宇的評價:和菜頭時常對我暴起斷喝,如晨鐘般醒腦。
有時候,是一種不幹涉,不強制的提示,讀者各取所需,用自己的感悟,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就好。
這本《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是他在「得到」App第一季個人專欄、「槽邊往事」文章精選,也許時效性並不那麼強,可是他所表達的很多內容,恰恰經得起時間,經得起我們豐富閱歷後,常讀常新。
1.不必給自己太多使命感
放心,99.99%的可能,你改變不了世界。所以,不必給自己太多使命感。
我從小都是非常要強高要求的人,所以一旦受挫,自我反省的力度也非同尋常。
但我現在逐漸明白了,人當然要努力,但這個世界能讓我們沮喪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就沒必要自己還為難自己。
而且也不要將正常的上進心,一不小心,轉化為「低自尊」也好,「討好型人格」也好,總之都是給自己平添更多焦慮和困擾,卻沒有實際改善和提高。
對自己,別太急於求成而忘記了生活本身的樂趣,對自己可以不由分說地喜歡,不求回報的深情,更要努力討好自己。
2.別難過,大家都一樣
在很多文章裡,和菜頭都在表達,我們真的不必妄自菲薄。
我們總是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淹沒,被人為製造的焦慮困擾,雖然別人都過得很好,可我們也很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差,就挺好。
其實大家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
比如9成人可能會放棄自己的專業,用別的方式謀生。終其一生,大多數人都沒弄清楚,自己最適合幹什麼。
比如來自同齡人的壓力peer pressure。
和菜頭會調侃:少去同學聚會,這樣在退休的時候重聚還能最大限度保持美好回憶。
日益成熟,就越珍惜真正有益有情的人際關係,而不是那些虛假,無效,浮誇,浪費時間的社交。
比如應對那些來自陌生人的試圖比較,碾壓,幹涉,或者冒犯。
和菜頭很精闢:同同事討論車子、房子、股票不是真的為了討論,而是為了炫耀,或者給某個特定的人炫耀的理由。
因此一連串的鄙視鏈,為你好的勸說,各種隱私的打探,接踵而來。
這種時刻,就像看論壇網絡上的獵奇貼,禮貌微笑,適度配合,巧妙終止。
有些人確實特別讓人羨慕,然而,平凡的一生一樣值得好好過下去。
我一般都會用銘記了好幾年的馮唐的精闢總結,提示自己:
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3.關於生活的小美好
扎心的事實,成人世界的生活要比校園生活更無聊,有時候加班的原因因只是因為回家沒地方可以去。
確實如此,很多成年人,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中年工具人,每天都在按部就班地活著,仿佛得了「空心病」,
1.關注小而美,生活的品質和品味,不見得很貴。但有錢不一定就有。
再怎麼難,房子再怎麼破,房間裡也要養一盆植物。處境總能改變,有些能力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2.找個業餘愛好,最好是終身的,這樣生活抗壓能力會提升好多。
和菜頭是非常會讀書,也愛讀書的人。
他提出讀書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保持懷疑,保持思辨,不可盡信,總要保持一點自我,從第一頁開始就要和作者爭論、抗辯,找到他的漏洞和試圖隱藏的缺陷;甚至需要完全反過來審視。
「無我之境」——重複不斷的思辨過程中,不要讓所得當作自我炫耀的本錢,不然讀再多書籍其實也一無所得,反而會變成個人發展的障礙。看到別人讀書的時候,或者其他與己不同,與眾不同的觀點時,就會感到恐慌和憤怒。
讀書總是會從傾慕、盲從開始,逐步走入有我之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走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可真正困的是從有我之境裡再前進一步進人我之,期你能明出出這一步,感受一下世間喧囂的聲音陡然全部消失的那種感覺。
主動輸入到主動表達輸出,與我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發洩出口。避免自己深陷於那些因為各種挫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4.關於財富和消費
年輕人,經濟壓力大,非常正常。
和菜頭也是一針見血:
走上社會的頭幾年,最折磨人的感覺是沒錢。別擔心,你遲早會有的,只是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你很可能發現自己既沒有了食慾,也沒有性慾。如果你一直都沒什麼錢,好消息是:那兩種欲望會一直都在壞消息是:你始終滿足不了它們。不過,你會習慣的。
只是大家沒有想過,很多其實並不愁溫飽的年輕人,會輕易被過度奢靡的消費主義裹挾,才會讓很多匪夷所思的社會問題產生。
背上很沉重的債務,不是因為意外災害,不是因為車房前途,而是單純的消費過度,追求精緻生活。
錢花在哪裡,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好。
必要不過分的體驗感沒有錯,和菜頭也在強調「買少買精」的消費觀。
寧願省半年的錢,買雙2000元的鞋子,也不要每個月在淘寶買2雙200元的鞋。ご終承受範國內典好的東西。而不是性價比最佳的東西。
但前提是,affordable可負擔的消費。
而且,超前消費之前,最該有的是儲蓄意識——最低儲蓄額=3個月生活費。
這個社會躁動激進的青春期已經過去了,正在步入中年。所以謹慎穩健一點是好的,大部分能冒的險都被前幾代人冒得差不多了。
成年人,應該減少無腦無用的憤青思想,學會去認識,接受世界的客觀規律,分析如何才能獲得平衡和自洽。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都應該時不時念通一下「誰掏錢」。提醒我們自己:這個世界的基礎是利益的流轉,和利益的分在一開始,我們就談利益,反而使得道德擁有了存在的空間。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在這個前提下,還願意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人,這就是純粹的善行。相反的,每個人都為了道德而奮鬥,那麼,就沒有人會真的為了他人的付出而心懷感激,於是善就完全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且,一個一開始就言利的世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簡單許多。言利才會有規則存在的可能,而「大德不逾矩,小德出入可也」,道德是彈性的,會浪費許多時間。要想做一個現代人,過一種相對簡單的生活,擁有一種相對獨立的人際關係,那麼,最最好時時在心底念誦我給的這個「咒語」,它是個人自由的開始。
5.尊重那些踐行自己理想的人
警惕所有和你談理想主義的人,但要尊重那些踐行自己理想的人。
堅持是好的,無論後接什麼賓語,但是,這並不等於所有事情都需要堅持。人生裡的大部分事情都堅持不了,而且,我一早就發現了和菜頭大猜想:凡是需要堅持去做的事情,最後多半都堅持不下去。堅持下去是人生的偶然,堅持不下去オ是人生的常態。而且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成敗的關鍵並不在于堅持。之所以堅持被如此重視,我分析是因為存在這樣一條邏輯鏈條:成敗的關鍵在於勤奮,勤奮的關鍵在于堅持。於是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能堅持,等於他勤奮,他勤奮等於他成功。
能夠毫無顧忌地做自己,堅持過那些常人眼中難以理解,低性價比的理想人生,堅持自己的人生選擇的人,我們不必效仿,也無需推崇,但真的應該給予最起碼的包容和理解。
尊重別人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尊重他們不想去追求」短平快「的高效成功人生。
人生真的不只是一種成功的活法。
很多人還是會覺得,這不過是文筆很好的雞湯,又喪又扎心又治癒,但不過如此。
所以和菜頭,也很明白,他說:
所有給你寫人生箴言的中年人都是騙子,他們自己都沒想清楚呢,更何況他們警告你的那些坑,他們都掉進去過,不止一次。
哪裡有完美人生指引,完全不出錯的成功,大家不過都是第一次經歷此生。
只要我們能真心覺得幸福和快樂,有選擇的自由,就是最好的人生。
作者:小冒,讀書帳號「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帳號「芸淡風傾」。
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