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出行越來越便利,私家車的數量增加,在出行過程中很多人被暈車問題所困擾,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會暈車嗎?它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暈車是暈動病的一種,由於運輸工具不同又分為與暈車病、暈船病、暈機病(航空暈動病)以及宇宙暈動病。暈動病是汽車、輪船或飛機運動時所產生的顛簸、搖擺和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速運動,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發生的疾病。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對半規管和前庭的橢圓囊和球囊。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當汽車啟動、加減速和剎車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中樞傳遞並感知。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暈動病症狀。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體體質、精神狀態以及客觀環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也由此,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現運動病症狀。
那麼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暈車現象呢?
和成人相比,兒童更容易暈車,且症狀也比成人重。因為在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發育還不完善,4歲後不斷趨於完善,16歲完全發育成熟。隨著前庭功能的逐步完善,孩子暈車的症狀會越來越輕,以至消失。
同時坐在後排比前排更容易暈車,這是因為坐在車後排座無法保證寬闊的視野,當你耳朵裡的平衡器官正在適應向前移動的速度時,眼睛卻沒有充足的視野來認定自己是在運動還是靜止,如果此時眼睛盯住車輛內部的物體,大腦就會收到「沒有移動」的信號,造成內耳和大腦信息不同步,進而出現頭暈。
雖然暈車的現象很常見,但它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兒童來說,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藥物很容易進入中樞神經,會對神經系統發育產生副作用,因此不建議8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暈車藥及長效暈車貼。對於兒童來說,可以用一些自然療法來預防和緩解暈車。例如:
1. 在出行之前保證睡眠充足、不要吃得太飽、太油膩。
2. 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摺,然後對準兩鼻孔擠壓,皮中便會噴射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餘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3. 行駛途中將鮮薑片拿在手裡,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把薑片貼在肚臍上,用傷溼止痛膏固定好。
自然療法中除了以上介紹到的還有其他方式,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所使用。當然這些自然療法也適用於成人,此外成人還可以使用暈車藥和暈車貼等方式,在這裡小編提醒大家要保持車內空氣清潔,勤通風,這些都可以緩解暈車。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