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科技
⊙ 復旦兒科:心內科團隊發表川崎病研究成果
美國兒科學會官方學術期刊《兒科學》(Pediatrics)於2019年11月15日,在線刊登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劉芳教授領銜的心內科團隊關於川崎病的研究成果。
醫院心內科團隊在近3年通過血管磁共振和體動脈造影篩查和隨訪可能發生體動脈瘤的高危川崎病患者(合併冠狀動脈瘤或難治性川崎病),其中14.2%(23/162)的患者合併體動脈瘤,從而推測體動脈瘤在川崎病中的發生率至少為2%(23/1148)。體動脈瘤最常見的部位依次為腋動脈、髂總動脈和肱動脈。小嬰兒、長時間發熱以及合併大型冠狀動脈瘤是發生體動脈瘤的危險因素。在平均6個月的隨訪期間, 92.9% 的體動脈瘤都有不同程度的回縮,其中80%恢復正常。同期體動脈瘤的回縮率明顯高於冠狀動脈瘤。
文章首次揭示了體動脈瘤在川崎病中的發生和預後情況,進一步增加了臨床醫生對川崎病併發症的認識。
⊙ 山東省立醫院:獲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
國家衛生健康委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批准立項,山東省立醫院申報的「十三五」新藥專項示範性藥物臨床評價技術平臺課題「內分泌與腎病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建設」獲得2020年度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該項目共獲得1454萬經費資助,其中中央財政經費資助454萬元,該課題實施時間1年。
⊙ 中山醫院:與中科院聯合攻關破解疾病之謎
11月27日,中山醫院-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科研臨床醫療產業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謎,腦病和各類神經系統疾病等侵襲著人類健康,亟待攻克。中山醫院攜手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開展全方位協作,進一步推動在重大疾病機理與治療、基因編輯、神經調控、腦機接口等基礎前沿、交叉技術和臨床研究。
根據戰略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科研臨床實驗中心,承擔相關重大科技任務,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對行業發展有帶動性和前瞻性的腦科學應用技術,促進雙方的人才培養,科研學術交流,醫學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各學科大數據信息化建設和產業孵化轉化等。
⊙ 西南醫院:在《Biomaterials》發表靶向治療炎症相關性心血管疾病新方法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胡厚源教授團隊與大學藥學與檢驗醫學系藥劑教研室張建祥教授團隊合作,在《Biomaterials》(IF=10.231)在線發表研究論著「A pH/ROS dual-responsive and targeting nanotherapy for vascular in?ammatory diseases」。
該合作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針對炎症微環境的ROS響應性納米藥物,可有效抑制大鼠頸動脈球囊損傷後新生內膜的形成(Biomaterials.2016,105:167-184),以及對ApoE基因敲除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ACS Nano.2018,12:8943-8960)。
該研究進一步針對PTA術後損傷血管局部具有的微酸和高ROS環境,設計合成了基於β-環糊精的pH響應性材料(ACD)和ROS響應性材料(OCD),通過改變ACD和OCD的比例,成功製備了包載雷帕黴素(RAP)的pH/ROS雙響應性納米藥物(AOCD NPs),進一步利用靶向於IV型膠原的多肽 (KLWVLPKGGGC) 對AOCD NPs進行表面修飾,使其主動靶向於血管內皮損傷部位,從而更加顯著地抑制新生內膜的形成。初步體內外評價表明,AOCD NPs和RAP/AOCD NPs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湘雅醫院:黑素瘤團隊診療經驗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
在陳翔教授、陳明亮教授和粟娟副教授的帶領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黑素瘤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 70.67)以圖片病例報導形式發表黑素瘤臨床文章《A Bleeding Toe》,皮膚科趙爽博士、羅鍾玲博士分別為該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本文報導了一例右足拇趾甲受外傷後間斷出血不癒合,形成紅色甲下結節逐漸增大並發生潰瘍,臨床表現極易與化膿性肉芽腫等疾病混淆,後經外科手術切除及病理檢查確診為黑素瘤。該患者術後結合大劑量幹擾素治療隨訪三年無復發。本文作者特別指出,由於廣大基層醫師對於黑素瘤的認識、診療經驗不足,對於這種出血性的、少或無色素性的肉芽腫性皮損,常以電凝、冷凍、雷射等物理方法直接將皮損去除,這將導致後續無法取到合適的病理組織,大大延誤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時機,嚴重影響預後。這種情況下,應在初診治療時取活檢病理,以免延誤診斷。此外,外傷在黑素瘤發生發展中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既往有過外傷史或經外傷後皮損發生變化的指甲/趾甲病變,必須將黑素瘤的列入診斷考慮範圍,高度警惕。
學科
⊙ 中日友好醫院:成立全國首家骨壞死專病醫聯體
中日友好醫院骨科孫偉教授通過申請、組織,11月22日,「骨壞死專病醫聯體及早期骨壞死診治聯盟」成立。孫偉教授擔任醫聯體主任,李子榮教授為聯盟主席。
骨壞死專業團隊將繼續踐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發展新模式,通過醫院網際網路+醫聯體平臺,發揮組織、協調、指導、引領功能,積極開展學術會議和繼續教育培訓,與所有全國20餘省市65家骨壞死早期診治聯盟單位一道,普及、規範、拓展骨壞死早期診治新理念,新技術,加快推進我國骨壞死醫學專業的健康發展,造福廣大患者。
管理
⊙ 同濟醫院:被授牌「中國管理會計創新實踐平臺」
11月29日,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舉辦2019首屆中國醫院總會計師大會,授牌同濟醫院為「中國管理會計實踐創新平臺」單位。
同濟醫院管理會計體系以醫院戰略規劃為導向,以持續創造價值為核心,內置於同濟醫院完善的組織架構、全面的制度建設、智能信息化建設、梯隊化人才隊伍的環境中,通過該體系提取過濾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信息,融合使用多項管理會計理論和管理會計工具,通過多維度、多層級信息篩選、分析、可視化形式呈現等流程,拓展財務管理職能,將單一分析、點狀分析發展為整體分析、關聯分析,提供面向決策的多層級管理會計報告,發揮管理效能、決策效能。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開展的「中國管理會計實踐創新平臺」工作旨在通過發掘並培育中國原創性管理會計案例,系統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形成具有廣泛推廣和應用價值的標準化管理會計框架、流程以及具體操作要點,為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務提供較全面的、規範的、系統的實踐指導。
⊙ 北醫三院:藥劑科牽頭研發的智能文獻篩選管理系統發布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藥學會循證藥學專業委員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主任、中國藥學會循證藥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趙榮生教授,代表中國藥學會循證藥學專委會正式發布了由醫院藥劑科牽頭研發的「EBM AI-Reviewer——基於PICOS的智能文獻篩選管理系統」。
作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循證AI文獻篩選管理系統,該系統實現了類腦的文獻AI篩選。經過100餘個項目、合計30餘萬篇文獻的訓練與驗證,該系統具備良好的篩選效能。目前,圍繞該系統已申請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
⊙ 同仁醫院:舉辦護理創新擂臺賽
近日,第二屆「智慧杯」同仁護理創新擂臺賽成功舉辦。此次創新擂臺賽共有30項創新項目報名進入初選,經過層層選拔,共有16項創新項目進入決賽。決賽現場,各項目成員分別運用情景模擬、視頻展示、專利介紹等形式進行匯報。她們從臨床中發現問題和不足,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和考慮,在健康教育模式、優質護理新舉措、護理用具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和創新。
通過舉辦此次護理創新擂臺賽,推動和促進了同仁臨床護理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和服務創新,促進了護理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引領和帶動了護理創新事業的前行。
⊙ 鄭大一附院:為醫護人員配「助理」
日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面向社會招聘首批103名醫護助理。經過系統培訓,這批醫護助理已經上崗,正在幫助醫護人員做一些非直接醫療的服務工作,以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為醫院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
據介紹,鄭大一附院從3000多名報名者中擇優錄用了103名醫護助理。他們大多是護理、藥學和檢驗等專業畢業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才,平均年齡在24歲左右。在接受了醫院安排的關於突發事件的預防及處理、醫院感染與職業防護、消毒隔離制度、患者安全防護與急救等相關知識培訓後,這批醫護助理被分配到門診部和消毒供應中心,主要承擔分診導診、輔助治療、秩序維護、物資轉運等方面工作。
人事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楊國瑞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終身成就獎」
在近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神外分會第十八次學術會議(CNS2019)上,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楊國瑞教授獲得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終身成就獎。
楊國瑞教授1987-2004年擔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從事神經外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六十餘年。編有《實用手術學-神經外科胸外科分冊》、《實用小兒外科學》、《先天畸形學》等著作,其中1974年出版的《實用手術學-神經外科胸外科分冊》是國內較早的神經外科手術學教材之一,為我國東北地區的神經外科專業建立了一支規模龐大,素質優良的神經外科隊伍。楊國瑞教授雖已年過八旬,仍然以健康的體魄、紮實的神經外科功底活躍在臨床第一線。
獲得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終身成就獎的,還有中山一院的陳明振教授。
⊙ 湘雅醫院:張衛社教授獲評2019年「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女醫師大會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主任張衛社教授等全國6名女醫師獲得2019年「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張衛社,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主任。張衛社教授擅長高危妊娠的孕期監測和健康指導、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的搶救、晚期流產和早產的綜合防治。在嚴重產科出血的手術治療、危重孕產婦的救治、早產和難免流產的預測及綜合診治、新型早產藥物的研發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每年門診5000餘人次、手術300多臺、拯救1000多位危產婦,迎接近100位因母親疾病九死一生的「湘雅寶寶」降臨人間。承擔了省級及省內9州市嚴重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的培訓和救治任務的指導工作。多次受邀進行全國產科醫療安全巡講。負責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6項,發表專業論文70餘篇,獲省級科技成果3項,醫療新技術獎3項。
文化
⊙ 浙大二院:被授牌「浙江省對臺交流基地」
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醫院院長論壇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5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上,浙大二院被授牌「浙江省對臺交流基地」。浙江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莊躍成表示:「浙江省有3萬多個醫療衛生機構,1200多家等級醫院。但是授予「浙江省對臺交流基地」的,這是第一塊、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塊牌子,分量很重。」
⊙ 齊魯醫院:出版《山東現代護理起源與發展》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宣傳統戰部編輯的《山東現代護理起源與發展》一書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由醫院宣傳統戰部部長呂軍、護理部副主任曹英娟主編,臨床一線護理工作者等參編,共有5章,13萬餘字。
本書從醫護一體的護理起源,到現代護理引入中國,再到山東現代護理事業發展,推本溯源、脈絡清晰,忠實地記錄了現代護理事業在山東的發展軌跡,是對中國護理發展史研究的有益補充。
招聘
⊙ 北大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2020年博士後招聘
https://mp.weixin.qq.com/s/6jN9kY_bQ1Px71vzB8PNVQ
⊙ 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2020年新職工招聘
http://www.rjh.com.cn/2013ruijin/ruijin2017/rjcz/yygg/44029.shtml
(以上內容來自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媒體報導等公開渠道。歡迎各醫院投稿,投稿郵箱:xianghai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