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男子顏某被約飯買單時朋友都跑了,只剩下他一人,拒絕支付全額餐費被起訴,一時間登上熱門。關鍵是該男子自己也是莫名其妙,他說自己是臨時被叫過來吃飯的,買單的應該是點菜的那個人,其他都找各種理由先後離開,最後怎麼只剩下他一個人,店家也只能逮著他要求付款了。據悉他們當晚包括他的朋友林某總共7個人,以談生意的名義聚會吃飯,總共消費2759元。吃一頓飯也能鬧上法庭也是醉了。
約飯跑路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這個男的肯定是被騙了,談生意為假,讓他出錢才是真的。那麼這個顏某和林某也就是生意上的一般朋友罷了,估計也沒有什麼太多交情。猜測是估計是他這個朋友請客戶出來談生意,生意沒談成,雙方都很尷尬,但是菜已經點了吃了,酒也喝了,就估計藉機走掉了,至於飯錢都沒太多想。對方客戶也是很雞賊的,也藉故離開,就剩下老實的顏某,沒想到顏某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人,直接拒絕支付全部款項。
其實事件的經過,大家都大致了解了。平常生活中,吃飯就是一門學問,請人吃飯也是一門學問,如何付款,誰去付款也是一門學問。正常的家庭吃飯,那是沒得說,誰付款,顯得誰有責任感,誰有擔當,這個都沒問題。關鍵到了生意場,如何吃飯付款?誰付款就要說一說了。
這是千百年留來來的規矩,大家也不要打破,比如主人請客吃飯,客人就不要去主動付款了。老闆請員工吃飯,員工也就是不要說再去客套話,去付款了。如果客人強行付款,就是給主人不給面子了。中國是禮儀之邦,欠一個人情,就得還一個人情,禮尚往來。
請客吃飯
我們還是說生意場請人吃飯,誰攢這個局,那誰就是組織者,那誰就應該套這個錢。當然有些是公共活動,比如大家都是AA制的,這個就沒話說,都AA就好,但前提就是大家事先都要說好。對於前面談到的案例來說,要看誰是這個飯局第一個組織者,誰叫誰的,那肯定是誰要套這個錢吧。但是事實上,有些很難說得清,有些的確不能說是誰請誰,那最好也是採用AA方式付款。
在我們的常識中,都是最後一個人付款,這的確沒錯。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做法。本案例中也就是店主以這個理由把顏某告了。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誰點菜,是誰第一個訂餐,誰才是應該付款的那個人,起碼也是付大部分款的那個人。顏某既不是首先來的攢這個局的人,也沒有點餐,只是中途來的,可能還是個受害者吧。
有些人(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人)不管什麼地方,只要有人叫就去,就吃,可曾想這個吃可不是白吃的。一定是建立在某種利益上的,這個請是要還的,並不是白吃的。特別是商業上的飯局,和什麼人吃,怎麼吃,都要分得很清,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這還不是亂說的。據說很多生意都是吃飯的時候談成的,一杯酒下肚,心情好了,什麼都不是事兒,一切好談。吃飯就講究,自己該做什麼,該說什麼話,該做哪個位置,對方都是什麼身份的人,這個一定要心知肚明,一句話說不好,可能就會很尷尬,鬧得不愉快,關鍵還是要儘可能了解對方人是什麼樣的人。
誠信為本
做生意,談不攏其實這個是正常不過的事情,那個生意就是一次性就可以談成功的。可能你的一次大度,會換來以後的大生意也說不定。現在隨著我們生活節奏加快,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刻意去注意,很多人也不去吃虧,精明的很,一點虧都吃不了!老人常說,吃虧是福,很多人也不了解這個意思,吃虧怎麼成了福。其實很簡單,我們大部分人心底還都是很好的,不會讓老好人永遠吃虧,他可能是在某些方面會以另外一種方式補償自己。你會從心底喜歡那個滿嘴圓滑舌調,阿諛奉承的人嗎?老闆最喜歡的還是那些踏實能幹,誠信的員工。別看有部分小人暫時得意,長期來看得不償失。
古代「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估計大家都知道,懂得吃虧讓步,其實是一種智慧。讓步,並不是退卻,也不是一味的妥協,而是一種尊重,一種胸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涵養。真正有涵養的人,智慧的人不在於爭強爭勝,不在於這點蠅頭小利,而在於懂得寬容與讓步,化幹戈為玉帛。做個大度大氣的人,懂得讓步的人以後運氣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