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動物園大家都去過,晚上的動物園會是什麼樣子?昨日,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在全省首個試點「夜間動物園」,邀請了10個市民家庭,搭帳篷夜宿園區中,觀察動物的夜間習性,看看夜晚萌態十足的長頸鹿,觀察夜間斑馬的眼睛是啥顏色……體驗不同尋常的「動物園奇妙夜」。本報記者也受邀參加先睹為快。
記者 于波
新鮮 動物園夜間「納客」
在國外,泰國清邁等地都有夜間開放的動物園。而國內,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曾經短暫地實行過夜間開放。從這個月起,島城的市民足不出市也能夠逛一回夜間開放的動物園了。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試點推行「夜間開放」,限量邀請市民以家庭為單位夜宿動物園,和獅子、老虎、狐猴等野生動物來了一次夜幕中的近距離接觸。
「從今天開始一直到8月底,我們都將推出『夜間動物園』。每個周末,我們森林野生動物世界都將有5至8個場館區域在夜間開放。」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總經理齊曉新說,昨日,經過前期的考察和論證,首批試點開放長頸鹿館、火烈鳥區、科趣館、猛獸館、河馬區等。同時,邀請了10個市民家庭作為首批夜間遊客。
釋疑 不少動物夜間更活躍
聽到動物園夜間開放,相信很多市民都擔心遊客們夜間遊覽會不會影響動物休息。 「其實,很多動物夜間比白天還活躍。市民看過一些外國有關動物的紀錄片都知道,很多精彩的片段都是在晚上拍攝的,這是因為很多動物是夜行性動物,和咱們人類的作息規律是不一樣的。」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市場部經理孫曉瑩說,不少動物白天和夜間的行為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貓科動物,都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到動物園,常常會發現它們懶懶地趴在地上睡覺,不太搭理人。不過休息一整天后,晚上就會精神煥發,到處踱步,「晚上還可以聽到獅吼、虎嘯,夜深人靜正是它們練嗓子之時。 」
此外,像蛇、蜥蜴等也都是夜行性動物,到了晚上反而比白天活潑好動。孫曉瑩笑著說:「還有長頸鹿這種覺特別少的動物,一天只睡半個小時,它是怎麼睡覺的,這些都可以在晚上一探究竟。 」
現場 夜幕中「綠眼睛」萌萌的
晚上7時許,十個家庭的帳篷搭建完畢,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的工作人員開始集合隊伍,一起向著森林深處進發。 「打開手電,儘量在路中間走,小心有蛇出沒。」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孩子們緊緊牽著家長的手,揮舞著銀光棒和手電筒爬山探險。第一站是看斑馬,和白天在樹蔭下乘涼的斑馬不同,見到有光束照到自己的身上,四五頭斑馬先是小心翼翼地打探,隨後信步在圈內跑動起來。「我們這次的任務是看看動物的眼睛,你們看斑馬的眼睛是什麼顏色?」工作人員一發問,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快看,是綠色。」
還沒趕到第二站,記者就聽到了一陣急促的蹄聲,打開手電才發現是成群的梅花鹿。它們並沒有一絲困意,反而精神抖擻地在田埂上跳躍,還時不時地整齊抬起頭望遊客們。不少孩子高興地發現,梅花鹿的眼睛也是綠色的。繼續向前是長頸鹿館,一改往日吃貨的形象,萌態十足的長頸鹿讓人忍俊不禁。由於是第一次在晚上見到這麼多遊客,兩隻長頸鹿「害羞」地把身子藏在牆後,只把腦袋探出來瞅兩眼,活脫脫像個靦腆的閨房姑娘。
「我看到了泰加蜥蜴蛻皮!」更讓二年級的李玉毅著迷的是,頭一次和獅子、老虎、狗熊的距離只有10釐米。「害怕它們咬我,但是又想上前看看,攥著媽媽的手都出汗了。」李玉毅說。
計劃 建立野生動物科普基地
和野生動物親密接觸後,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談心,困了就去樹下的帳篷裡睡覺。早上喚醒他們的不是鬧鐘,可能是獅子老虎的吼叫聲。除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外,在森林野生動物園還能學到知識。給長頸鹿怎麼量身高、你知道狐猴都喜歡吃什麼、小熊貓的尾巴上有幾個圈……這些問題不是腦筋急轉彎,而是工作人員出給孩子們的知識問答,考驗的是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很多金點子是孩子想出來,家長們去實施,比如利用長頸鹿的影子量身高,這都是孩子們的主意,也是我們的正確答案。」孫曉瑩說,考慮到青島市缺乏和動物相結合的科普教育,所以想出了在寒暑假期間,利用兩個月的周末時間舉辦兩天一夜·夏日叢林螢火之旅,以新形式的課外課堂,讓孩子們學著保護自然愛護動物。據了解,森林野生動物世界二期將增加原生態校外課堂、拓展訓練等,孩子們除了能見到動物,還將學習野外生存知識,比如扎帳篷、自救、防蟲蛇等,最後想達到的效果是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孩子們就能夠獨立完成一些野外生存技能。想來體驗探險之旅的市民可以撥打電話86835557、86835555以家庭為單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