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動物園閉關修煉兩年 改造後遊客將「零距離」觀賞動物)
未來的展區分布圖。大熊貓「春俏」。小熊貓「糯米雞」。
澳洲區效果圖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希 通訊員 趙旋 陳立雲
35年前,漢陽墨水湖畔一座半島,因成百上千動物而沸騰。35年來,它豐富了武漢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
2021年元旦起,武漢動物園閉關修煉兩年。歸來時,它仍會是少年!
未來將以地理位置分區
此次改造的最大特色,就是未來不會按動物種類分區,而是以地理位置分區,共有澳洲區、非洲區、亞洲區、美洲區、兒童互動區、溼地鳥區六大主題展區。「讓遊客像在環球旅遊中與動物偶遇、交流,非常自然!」武漢動物園公園建設管理部副部長戚洪斌說。
未來,你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亞洲區大熊貓、小熊貓比鄰而居,小熊貓就在你的頭頂蕩鞦韆;樟樹林一分為二,一側是環頸雉等特色禽類,一側是老虎、熊、金錢豹、狼等猛獸;金絲猴及各種獼猴在東南亞雨林裡自由飛舞。
非洲區有馬賽馬拉草原、馬達加斯加島和剛果叢林,大象、長頸鹿、河馬、犀牛自在棲息。
美洲區僅一座亞馬遜雨林館,館內活躍著小浣熊和紅䴉等動物。
兒童互動區裡,小朋友們可以和山羊、火雞等家畜家禽親密接觸……
動物展區大部分進行了乾坤大挪移式的改造,但也有不變和微創的建築,比如,去年新建而成的大熊貓館、遊客們的熱門打卡地兒童樂園大門、國際交流合作的象徵郢趣園等就基本保持不變;企鵝館、鸚鵡館、中猛館等最近幾年新建的館舍,也只需實施「微創手術」。
動物假裝在野外生活
「改造後的動物園,模擬野外的自然環境,動物們假裝在野外。」武漢動物園總工程師高燕鴻說,改造就是為提高動物心理、生理、行為、環境和衛生等5種福利,在仿野外的自然環境中,能大大降低其心理壓力,幫助它們釋放天性,延年益壽。
如何做到假裝在野外?
戚洪斌介紹,比如喜歡爬山的巖羊有了模擬的自然山體,豹展區內設有水潭,小爪水獺有捕魚水池和小瀑布空間,靈長類有了更高的攀爬空間和丰容器。
自然環境優化上,不同展區將會種植一些符合地域特色的植物,例如非洲區的剛果叢林,會有棕櫚、芭蕉、蕨類等,馬達加斯加島會種植蘇鐵、鳳尾蘭、再力花等。「既能豐富植物層次,又能營造動物們的生境風貌,讓它們能夠看到家鄉植物。」該園公園建設管理部部長劉士菊說。
「產房」「幼兒園」和「養老院」
未來,每個場館都會有「產房」「幼兒園」和「養老院」,保障不同年齡動物的需求,動物活動空間至少為以前的兩倍。
園方添加了特別關愛設置,比如大象有了專門修腳的地方,猩猩可通過取食器取食……這些設置能促進動物和飼養員之間建立起信任,增強動物們的幸福感,同時成為遊客觀賞的特色亮點。
「給予動物更多尊重是改造的一大進步。」劉士菊說,以前的觀賞方式是籠舍加欄杆,或是人站在高處往下看動物,對動物來說是很有壓力的。改造後,動物展區將與遊客區融為一體,展現出自然、人、動物和諧相處的景象,遊客的觀賞體驗也更強了。比如,大象、河馬、長頸鹿、斑馬、羚羊、鴕鳥的外活動場集中在「非洲大草原」上,遊客視覺感受上這些動物混養在一起,其實它們是被隱形隔欄分開的。
春俏和胖妞將回四川老家
高燕鴻總工程師介紹,目前武漢動物園有90多種、700多頭動物,改造期間,大部分保留在園內,僅十餘種動物將輸出到其他動物園。
最令人關心的是大熊貓「春俏」和「胖妞」,雖然此次熊貓館不改造,但為避免施工噪音打擾,它倆將離開武漢回四川。改造完後再來作客的大熊貓,不一定是這對姐妹花了。
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它們未來的新家就建在現址旁邊,所以它們會先在老房子過渡,等新家建好後直接搬過去;溼地鳥區也不用大改,只是部分展區提升,所以大部分鳥類可暫住原址。除此之外的其它動物,則會搬進兒童樂園區域裡的臨時場館。
金絲猴「細細」與河馬是動物園的老壽星,老虎獅子大象也是一二十年的老朋友了,五隻新來的金絲猴是小可愛,如今一別就是兩年。閉園前,讓咱們一起好好再看它們一眼吧!
「移動動物園」線上月月有
一別兩年,遊客們特別是小朋友們感覺好漫長。為啥閉園兩年呢?
戚洪斌解釋,因新建或改造的建築總共有60多棟,施工量巨大,因此得耗時兩年。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會變成工地,不僅存在施工安全隱患,還會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因此閉園兩年。好消息是,大家再來動物園遊玩時,停車會較為舒心,設計有800餘個停車位。
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
武漢動物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該園將在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也讓市民們了解動物園改造進度和其間動物們的生活情況。
12月27日下午2點,物外書店有一場科普講座,屆時,該園動物管理部負責人楊毅以「動物園是活的博物館」為題,與市民分享動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