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來,李萬利陪伴大象左右。 熊啟全打掃「原住民」河馬的居室。 張建新觀察東北虎精神狀態。 王真厚給剛出生的小企鵝餵食。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希 通訊員 陳立雲 彭少波
跑完2020年,35歲的武漢動物園即閉關修煉。
打開記憶的門,記憶是不是就像環園一周的樟樹大道那樣長,不管你是遊客還是動物園的主人。
時間長河裡,動物園裡光陰的故事,關乎生命關乎愛,咱們選取幾個重要坐標倒帶,聽聽武漢動物園的深情告白。
最土著
河馬從開園就來入住
你知道嗎?35年前開園時的原住民,還能在園內相遇。它,就是河馬館的一隻大的公河馬,「公河馬1984年5月從南寧引進,如今至少37歲了。」當時的飼養員劉國躍回憶道。
它的妻子是上世紀90年代武漢動物園用金絲猴從南寧交換而來,它們夫妻溫順可愛,相偎相依三十一載。
時值寒冬,這對河馬就呆在溫水裡取暖。「只是一日三餐就餐時,在外場吃草。」照顧它們已有8年的飼養員熊啟全介紹,冬季河馬適應的水溫在16℃-17℃,夜間暖氣片供暖的室溫要保證在15℃左右。
為此,飼養員宋文斌在夜間陪伴河馬,「鍋爐是否運行正常,特別是下雪天能量消耗大,要及時往鍋爐添加柴油。」
目前圈養河馬的最高年齡可達50歲,37歲的這隻公河馬也是壽星了,它仍步履穩健,是飼養員為它精心減了肥的。「當時胖得走不動,非常緩慢,減肥兩年成功。」熊啟全笑著說。
57歲的熊啟全見證當時1985年2月20日開園的畫面:當時屬於邊建邊開放,河馬館、獅虎山、熊山、大象館是最早一批館舍,當時開園時,動物園就引進金絲猴、老虎、獅子、狼、金錢豹、河馬等一批明星動物,狼、金錢豹等中猛動物還關在鐵籠裡放在地上展出。
最長情
多年陪伴培養壽星團
河馬之後,在動物園資歷排第二和第三的就是28歲的金絲猴「細細」和23歲的一對大象「阿海」和「阿南」。
59歲的張幫勝1984年就與猴兒們打交道,36年的時光奉獻給了猴兒們,他也煉就一雙火眼金睛,通過照片就能一眼辨認出小猴的雌雄和年齡。
他守著「細細」出生,一直陪伴著它成為28歲的壽星「老奶奶」(一般圈養金絲猴年齡最高在30歲左右),他1991年就評為武漢市勞模,曾舔猴屁股助排便,成為同事們學習的楷模。
與張幫勝一樣,58歲李萬利的工作生涯基本都陪伴了大象,最開始養亞洲象,1997年開始照顧一對非洲象「阿海」和「阿南」。
如今這對大象正值23歲的壯年階段,精力旺盛胃口好,冬季每頭大象每天要吃500斤乾草、胡蘿蔔包菜甘蔗黑豆等精料90斤,每頭大象每天排便200斤,但在大象館內聞不到異味,這是李萬利勤於打掃保潔的效果,「工作量是相當的大,要專業專心,才能呵護好它們。」
49歲的張建新,31年的工作時間大部分圍著獅虎轉,25歲的母虎「紅紅」去年去世,也是壽星的年齡了,一般人工飼養的東北虎能活到25至30歲。如今獅虎山中的老虎們大多20多歲了,步入中老年階段,他給了它們最長情的陪伴。
獅虎山中一間東北虎的圓籠,大熊貓「都都」曾住過一段時間,那裡留下了大熊貓飼養員陳軍的青春記憶,他飼養的大熊貓「都都」以37歲高齡離世,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武漢動物園湧現老虎「紅紅」、大熊貓「都都」、金絲猴「細細」和河馬等一批壽星,飼養員也大多是幾十年的陪伴,「這是飼養員們專業專心養育的成果。」武漢動物園總工程師高燕鴻表示,動物只要適應了圈養環境,一般年齡都比野外要高,飼養員們對動物的養育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希望那隻「原住民」河馬能活到50歲。
最輝煌
金絲猴曾到國外展出
令高燕鴻最為驕傲的是,上世紀80年代武漢動物園金絲猴曾到日本、美國展出,「上世紀90年代每年繁育2-3隻,當時金絲猴種群數量最大有21隻。」
「1991年10月1日,百鳥樂園開放,為華中首創,有戴冕鶴、大鴇、丹頂鶴等珍貴鳥類,1994年長頸鹿館建成開放,1997年阿海阿南這對非洲象從海南上岸,2005年首次引進兩隻白犀牛……」作為總工程師,高燕鴻清晰地記得武漢動物園發展的黃金時段。
武漢動物園動物館舍雖陳舊,但所擁有的動物仍有90多種、近千頭。該園至今仍擁有河馬、長頸鹿、大象和犀牛等大噸位的動物,「這是一個動物園的標配。」高燕鴻笑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此外,大熊貓、金絲猴、黑葉猴、長臂猿和東北虎等珍稀瀕危動物也仍在該園展出中。
最硬核
繁殖飼養技術上臺階
繼去年首次人工繁殖出4隻小企鵝後,王真厚珍稀鳥類人工繁育工作室又傳佳音:3隻小企鵝分別在11月28日、12月1日和12月7日破殼而出。
小企鵝在溫箱裡睡醒後亂動,「它餓了,每兩小時餵一次,食物和水都必須是溫溫的。」51歲的王真厚憐愛地將它捧起,用毛巾裹住保暖,再一小勺一小勺地餵食魚糊。
工作室內的孵化機正在運轉,再過20多天,再迎接幾個小生命的到來。每天傍晚,王真厚都會來工作室觀察孵化機和溫箱的相對溼度和溫度是否正常,觀察小企鵝的精神狀態,「生命的守候,就在細微之間。」他期待來年能在火烈鳥和鵜鶘的人工繁育上有新的突破。
動物醫院院長鄧麗玲每天帶隊巡園了解動物們的飲食和排便情況,「風雨無阻!必須要全面的掌控,從細微處發現動物有無異常,動物就會少受罪。」改造後,動物醫院硬體設施會更完備,鄧麗玲要求團隊堅持找準動物的每個病因,因為野生動物有很多未知領域需深入探究。
這兩年武漢動物園引進4名碩士研究生,該園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所技術骨幹郭玉琦是其中一員。她和同伴們深知新的動物園不僅需要優質場館等硬體設施,軟體也亟待提高,為此她和同伴們近兩年加強野生動物科研項目的研究。閉園期間,將加強飼養員和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苦練內功,提升全園技術和管理水平。
10月23日引進的5隻金絲猴增添新的活力,該園正在進行全新改造,飼養繁育技術不斷邁上新臺階,硬體軟體,一切如新,期待在遊客、專家、社會志願者和動物園人的共同努力下,35歲的武漢動物園再續輝煌!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