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行開發投產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
楊蔚
為積極助力普惠金融發展,創新優化金融服務,7月伊始,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簡稱「四川中行」)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正式投產。這是該行秉承「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將「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多渠道場景」科技模式運用於普惠金融領域,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的又一重磅舉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變大,從弱到強,承載了穩就業、促發展的歷史使命,對國民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產生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普惠金融事業是關係國計民生、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而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堅守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銀行作為國有大型銀行積極發揮頭雁效應,堅決落實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積極響應民營企業座談會指引號召,率先發布了《中國銀行支持民營企業二十條》。四川中行自2009年成立中小企業部以來,創新推出「中銀信貸工廠」模式,已累計為超過1萬戶小微企業客戶群體發放貸款近1500億元,切實打通資金到達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裡」,擴量降本,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與活力。
科技引領踐行普惠 創新驅動扶小助微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技術、區塊連、物聯網等科技的驅動引領下,信息科技已成為商業銀行的第一生產力、核心競爭力與轉型推動力,普惠金融業務也已開啟數位化發展的全新篇章。
四川中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持續提升創新研發投入,順應普惠金融數位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應運而生。該平臺投產後,客戶可以實現貸款產品的全流程線上自助申請與預授信額度的查詢,銀行通過線下融合完成對客戶的授信投放。從稅貸通寶、結算通寶,再到流水化高效審批的「信貸工廠」,豐富的產品服務可以滿足不同客群的差異化需求。
四川中行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的順利投產改變了傳統普惠金融服務與客戶之間的觸碰接入方式,打破時空約束限制,讓融資觸手可及。「網際網路+」的模式延展了普惠金融產品服務的供給半徑,讓小微企業主足不出戶,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就能方便快捷完成貸款申請,跨越地域與時差限制讓金融產品更易得,有效降低了金融產品服務的獲得門檻。銀行也告別了過去單純依靠物理網點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服務的「點」式連結,實現了遠程化、批量化的獲客,通過「點—線—面」的渠道數位化,實現普惠金融服務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與「擴面增量」。
大數據的運用有效解決了傳統普惠金融服務中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銀行風險防控的智能化提供了可靠保障。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不僅對內部交易等基礎金融數據進行了深挖細耕,更對外部系統數據進行採集梳理,從而實現對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與信用現狀的交叉驗證,利用大數據實現客戶的精準畫像與精準營銷,集中所有與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要素,為風險評級、自動審批、監控預警等流程功能提供有效支持,實現銀行資金對小微企業的「精準灌溉」。
信息透明公開的發展趨勢,將對全川民營企業自身的完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自身是否經營粗放?在環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規範的問題?從而引領民營企業真正走向「擼起袖子加油幹、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的良性發展之路,激勵民營企業家們「敢闖敢幹、聚焦實業」。
雲計算網際網路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靈活運用,則有效降低了客戶與銀行的交易成本,使得商業模式可持續良性發展。平臺的投產,令銀行得以憑藉信息科技手段代替人工作業,提升了批量獲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從而能真正做到讓利於客戶。客戶通過線上平臺申請貸款後,銀行系統會將客戶信息自動分配給銀行客戶經理,完成後續金融服務的及時無縫對接,形成「線上+線下」的「新普惠體系」,實現流程的再造與優化,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低至4.56%的利率,充分體現了中國銀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引領擔當,普惠金融線上貸款申請平臺將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帶來全新助力,極大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與獲得感。
深耕普惠久久為功 燈塔領航聚力前行
中國銀行深知「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需要、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樸素真理。站在金融行業信息科技變革發展的重要歷史關口,中國銀行憑藉沉澱百年的歷史底蘊,厚積薄發「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的創新魄力,致力於讓每一名普惠金融工作者都成為打造智能化、多渠道、人性化普惠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的見證者、參與者與建設者。
未來,中國銀行將在全球化、數位化的新徵程上行穩致遠,踏實踐行深耕普惠、久久為功的初心和使命,在以金融力量服務國計民生的徵程中領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