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藥物臨床研究:只有5個藥拿了批件,卻有73個在試驗

2020-12-13 第一財經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中,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具有臨床試驗資格的只有5款藥品,但目前卻已經有73個相關藥品在各大醫院開展臨床。

第一財經記者從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http://www.chictr.org.cn/)註冊的以COVID-19為題目或疾病名稱的各類研究中查詢發現,與治療相關的臨床研究有259個實驗,其中涉及相關藥品73個之多。

而事實上,「國家藥監部門只批了5個與新冠病毒肺炎治療相關的藥品。

這5個藥品中,只有一個藥品是與新冠病毒直接相關的新藥——吉利德的瑞德西韋。其他四個藥分別是法維拉韋(又稱法匹拉韋)片、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CAStem細胞注射液、BDB-001注射液。

「這四個藥都是已經上市的老藥,現在批准的是擴大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因為這四種藥的適應症之前並不包括冠狀病毒類。」一位藥學博士表示。

試驗太多數據不夠用

新冠病毒所展示的傳播迅速、傳播路徑以及傳播方式,的確讓人應接不暇,在沒有針對性、特異性的有效抗病毒藥物的狀況下,尋找可以用的藥物是成為救治生命的重要抓手。

2月1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研發有效的臨床救治藥物,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是當前應急攻關的重中之重。科研攻關組成立以來,系統部署了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工作,力求儘快滿足臨床救治的緊迫需求。科研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篩選、體外酶活性測試等方法對七萬多個藥品或化合物進行篩選,遴選出五千個可能有效的候選藥物,在普通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水平上進行初篩,之後選定了100個左右的藥物在體內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活性實驗。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最後眼光聚焦到少數幾個藥品,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

這一輪找藥,全國都行動起來。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已經登記的信息中,包括大劑量痰熱清注射液、糖皮質激素、血必淨注射液、宮血幹細胞、金葉敗毒顆粒、託珠單抗、臍血NK細胞聯合臍血間充質幹細胞、大劑量維生素C、「火神顆粒」等73種藥物上了臨床。

這一規模的臨床試驗,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中國疾控中心原主任、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立明等專家在中華流行病學預發表版刊登了《關於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臨床試驗的建議》。專家認為,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的嚴重疫情,為更好地預防和救治,應積極支持診斷性研究與有關流行病學和疾病臨床特徵的觀察性研究。如果是為了評估治療效果而進行臨床試驗,則需要謹慎,因為目前階段,是病例積壓最多、臨床最困難的時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的關鍵時刻。要儘量避免對臨床救治的幹擾,避免增加臨床工作的負擔,除非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

專家的這種意見並非空穴來風。專家分析認為,根據目前資料看,輕症患者治癒率可達90%以上,如果試驗藥物能將有效性提高到95%,則每項試驗需要近1000例知情同意者參與;如果採用重症轉化率,湖北地區的重症佔比不超過20%,如能降低5%就是非常好的治療了,同樣需要800~1000例患者參與研究。

如果選擇重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當以病死率為主要療效指標,根據目前資料看,初診為重症的患者病死率為6%,如果試驗藥物能將病死率降低50%,理論上則每項試驗至少需要800例重症患者參與。目前專家發現,有些研究的樣本量明顯不夠,可能因把握度不足而難以獲得預期結論。而如果100多項研究都滿足樣本量要求,顯然不可能有這麼多患者。事實上,研究的數量還在增加。

專家認為,如果所開展的試驗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設計,如樣本量不足,對照組的選擇不合理,分組的隨機化與遮蔽執行不嚴格,療效指標的評價標準不客觀,加之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保障不充分,這些臨床研究就難以提供高質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使得受試患者、研究者和管理部門的努力付諸東流。

專家認為,在抗疫如此緊張繁忙的非常時期,無需這麼嚴謹、操作上也有困難的設計,可以在樣本量和試驗設計上作些讓步。這些想法也許初衷是好的,但後果往往是得不出可靠的結論,也就是對患者不負責任。

SARS時期我們有了足夠的教訓,不能再犯這類錯誤。治療無效不等於沒有副作用,尤其是在這個時候,不允許將無效藥物的風險轉嫁給患者。

研究者需要注意:臨床試驗責任自負

尋找藥品的目的是為了治療。但是如此多的藥品臨床實驗,會不會干擾了生命的救治?

2月25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印發《關於規範醫療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治療臨床研究的通知》(下稱《通知》),稱開展相關藥品臨床研究,應當堅持治療優先、疫情防控優先,堅決防止因研究影響患者治療、影響整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對創新性強以及風險較高的項目,要加強科學性審查和風險評估。

「這則《通知》,針對的是沒有經過國家藥監部門批准的新冠肺炎適應症的藥物臨床試驗,非國家批的那種5個品種。」上述藥物博士表示。

《通知》同時提醒,所使用的藥品應為已上市藥品。相關藥品應在體外實驗中對新冠病毒具有明確的抑制作用,或動物實驗結果支持開展新冠肺炎治療臨床研究。在臨床研究中給藥方法不超過現有藥品說明書的用法用量,預期人體內藥物濃度可以達到體外實驗換算到人體的有效濃度。

「這幾天吵得非常厲害的氯喹劑量,總的來說還是沒有超過說明書劑量的,文獻雖有差異但也僅是用來參考,畢竟說明書內容源自三個期的臨床研究,無論數據量還是統計學意義,應該更靠譜一些。」上述藥學博士表示。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臨床研究的責任主體。按照要求,醫療機構是臨床研究的責任主體。在開展相關藥品臨床研究的醫院應當按照《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倫理審查、立項,按要求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這個系統是針對研究者發起的試驗(IIT)的登記系統。

「文件明確醫療機構是臨床研究的責任主體。但IIT在國內並沒有明確且具體的法律法規,主要研究者的潛在責任風險巨大。現有的臨床責任險基本也只是覆蓋國家藥監局備案的用於藥品註冊的臨床試驗,而非IIT。所以,大家不要只顧著開展實驗,忘記了自己的法律責任,出來人命要自己負責。」 上述藥學博士表示。

相關焦點

  • 尋找好藥有點「激進」,多部委發文規範臨床研究
    「太多的藥物試驗也可能存在浪費資源的問題,甚至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說。2月2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於第一財經在此前一天(2月27日)刊發的《新冠肺炎藥物臨床研究:只有5個藥拿了批件,卻有73個在試驗》,吳遠彬給出了上述回應。
  •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藥物燈臺葉總生物鹼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目前,國際上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的13個藥物,主要以抗菌,抗炎為主(Thomson reuters Pharma 資料庫),而抗生素濫用引起的院內感染已成為治療疾病的很大隱患。中西藥治療呼吸道疾病各具特色,臨床療效確切、作用廣泛、不良反應小的中藥、天然藥物,用於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備受關注。
  • [公告]康恩貝:關於子公司吡非尼酮片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現將相關情況公告如下: 一、臨床試驗批件的主要內容: 1、藥物名稱:吡非尼酮片(以下簡稱「本品」) 2、批件號:2017L04310、2017L04311 3、劑型:片劑 4、規格:50mg、100mg 5、適應症:輕度、中度矽肺治療 6、申請事項:國產藥品註冊 7、註冊分類: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發布
    指導原則(試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該指導原則對疫情期間應急批准的新冠肺炎藥物(包括疫苗)臨床試驗和其他在研藥物臨床試驗提出建議,供申辦者和研究者參考。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公布
    7月14日,CDE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即日起施行。具體內容如下:指導原則(試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藥物臨床試驗從啟動、實施到完成研究報告均需要一些特殊考慮。
  • [公告]輔仁藥業:關於全資子公司收到《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公告]輔仁藥業:關於全資子公司收到《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時間:2018年10月08日 20:41:34&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600781 證券簡稱:輔仁藥業 公告編號:2018-046 輔仁藥業集團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全資子公司收到《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
  • 新冠肺炎強效藥進入臨床試驗|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中和抗體|謝曉亮|...
    國際知名期刊《細胞》昨天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謝曉亮課題組與合作團隊的文章,公布了其新型冠狀病毒強效藥研究的最新重要進展。謝曉亮團隊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
  • [公告]華東醫藥:關於全資子公司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公告]華東醫藥:關於全資子公司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時間:2018年11月13日 16:17:25&nbsp中財網 近日,本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美華東」)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地特胰島素注射液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18L03258)。
  • [公告]海思科:關於獲得卡泊三醇倍他米鬆軟膏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公告]海思科:關於獲得卡泊三醇倍他米鬆軟膏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時間:2018年11月20日 16:11:42&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002653 證券簡稱:海思科 公告編號:2018-092 海思科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獲得卡泊三醇倍他米鬆軟膏 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公告
  • 廣生堂獲得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件
    廣生堂獲得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件 2020-02-12 17:19:28 來源:中國證券網
  • 「兒童神藥」匹多莫德被令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企業開始制定計劃,對臨床試驗方案及計劃進行全面評估。有專家表示,開展臨床有效性試驗以證明藥效是關鍵。匹多莫德製劑涉及8家生產企業匹多莫德是繼莎普愛思滴眼液之後,又一款受到廣泛關注的「神藥」。江蘇吳中在2016年年報中提及,「芙露飲-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的銷售量為1741.55萬盒,較上年增加14.5%。2017年上半年,匹多莫德口服液銷售額同比增長率達34%。部分企業稱還在等啟動試驗通知就目前是否已經啟動相關臨床試驗及最新進展,3月22日-26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其中的部分公司。
  • 國內免疫細胞領域27項藥物臨床試驗全解讀
    藥明巨諾表示,本輪融資所募集資金會用於持續推動領先產品JWCAR029 (靶向CD-19 CART產品)的臨床研究、進一步擴充研發管線和商業化準備以支持新產品上市。傳奇生物、藥明巨諾接連在資本市場再下一城,加之今年以來多個免疫細胞治療藥物陸續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國內創新藥企在一波三折的免疫細胞治療藥物商業化嘗試中斬獲成功,似乎已經近在咫尺。
  • 廣生堂(300436.SZ):獲得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件
    廣生堂(300436.SZ):獲得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件
  • 康泰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臨床試驗批件 車間已完成建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康泰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臨床試驗批件,車間已完成建設中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又增加一個。9月29日,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300601,康泰生物)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20L00041),經特別專家組評議審核,應急批准本品進行臨床試驗,適應症為預防由新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泰生物表示,該臨床試驗批件有效期為12個月。
  • 澳大利亞專家稱已找到治癒新冠肺炎的藥物,將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
    據報導,這兩種藥物分別是用於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氯喹以及抑制愛滋病毒的藥物洛匹那韋/利託那韋。雖然此前中國的研究小組已發現這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但這兩種藥物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並不多,並且從未被貼上「治癒」的標籤。
  • 2019國內藥物臨床試驗CTR排行榜
    隨著「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和「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等政策的出臺,臨床試驗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藥物臨床試驗登記平臺的數據也逐年增加,截止2019年12月27日,平臺公示獲得CTR號的臨床試驗總數為9730項。
  • 新冠疫苗滅活技術路線兩家企業獲臨床批件,備產已啟動
    這是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這個疫苗不僅可以中和中國的新冠病毒,也可以中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這是一支不僅面向中國,也面向世界的疫苗。」科興控股董事長、總裁兼CEO尹衛東對第一財經表示。
  • 康泰生物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2020年9月29日第...
    康泰生物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20L00041)。 該臨床試驗批件有效期為12個月。康泰生物將根據臨床試驗批件的要求,儘快開展相關臨床試驗工作。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 藥物專家:臨床試驗不該操之過急
    4月30日凌晨,《柳葉刀》發表了作者為王辰、曹彬等人的研究論文《瑞德西韋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該研究論文揭曉了此前備受矚目的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論文總結說,研究發現按照實驗設計的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劑量方案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足夠好,但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或抗病毒效果不明顯。
  • 我省企業研發的「含前S抗原重組B型肝炎疫苗」獲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我省企業研發的「含前S抗原重組B型肝炎疫苗」獲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2014年12月23日 15時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