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納米膠囊 可準確殺傷癌細胞

2020-12-14 健康界

近日,有媒體消息稱,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片岡一則率領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準確狙擊癌細胞的納米膠囊。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研發納米膠囊,這種膠囊可準確定位癌細胞,在其周圍聚攏,然後對惡性腫瘤進行「圍殺」。日本 研發納米膠囊在藥物輸送和腫瘤磁共振成像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研究小組發現納米膠囊的物質主要累積在腫瘤新生血管中,且24小時後腫瘤新生血管附近仍有大量殘留。日本研發納米膠囊,將能夠提高診斷惡性腫瘤的準確度。

據悉,這種膠囊具有易聚集到癌組織周圍的性質,殺傷癌細胞,而且幾乎不傷害正常組織,已在動物實驗中確認效果。經過臨床實驗,最快在5年內使這一技術達到實用化。

目前,日本對於癌細胞的治療臨床實驗不斷傳出好消息,此前,日本曾有報導稱,發明出了一種螢光劑,可以知道癌細胞病變所在。

據報導,日本研發的這種聚合物囊泡,是人工合成的中空納米膠囊,大量研究證明它可成為很好的體內藥物靶向投遞系統。PICsomes是日本研究 人員研發的一類新奇的聚合物囊泡。它們由混合的帶正電和負電的解離型離子聚合而成。PICsomes 可以長時間穩定存在於血液中,能夠將水溶性物質投遞到靶組織中。

發表在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上的研究陳述道,PICsomes可以在血液中持續更長時間從而可以更好地靶向特定的腫瘤位點。這些功能化的PICsomes在用於藥 物輸送和腫瘤磁共振成像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

cRGD是一種縮氨酸或短鏈胺基酸,眾所周知它可以針對性地結合對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具有 重 要作用的兩種受體,正是一個好的腫瘤示蹤劑。在STAM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員將cRGD結合到PICsomes上合成cRGD-PICsomes,然後將 其靜脈注射到已經皮下接種過人類腦膠質瘤細胞(一個高度侵襲性腦部腫瘤)的小鼠體內。研究小組發現cRGD-PICsomes 主要累積在腫瘤新生血管中,且24小時後腫瘤新生血管附近仍有大量殘留。

研究人員緊接著將超順磁性氧化鐵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裝載到cRGD-PICsomes 上,SPIO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中,可以增強對身體內部結構的可視性。此外,在小鼠腦內移植腦膠質瘤細胞並培養兩周以上,然後將SPIO裝載的cRGD- PICsomes靜脈注射到上述模型小鼠中。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人員成功追蹤到SPIO裝載的cRGD-PICsomes,它們富集在膠質母細胞 瘤新生血管內。

前期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成像在血管豐富型腫瘤(如結腸腫瘤等)中檢測到未結合cRGD的SPIO裝載型PICsome膠囊。但在膠質母細胞瘤中檢測不到,因為有血腦屏障系統在保護腦部腫瘤,阻止有毒物質和藥物進入大腦。

研究結果表明SPIO裝載的cRGD-PICsomes可能可以作為增強型核磁共振造影劑,用於檢測腫瘤微環境,以及在新血管中過度表達的cRGD-sensitive膜受體。

血管的形成與腫瘤惡化密切相關,利用可靶向腫瘤血管的PICsomes來進行核磁共振成像可能是一個有前途的工具,能夠提高診斷惡性腫瘤的準確度。

(原標題:日本研發納米膠囊 殺傷癌細胞但不傷害正常組織)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只在癌細胞內溶解的載藥納米顆粒
    據外媒報導,殺死癌細胞並不是特別困難--棘手的是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癌細胞。為此,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納米顆粒,它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內部釋放藥物,而與此同時在健康細胞中安全地將藥物鎖起來。
  • 日本開發治癌新技術 攜藥微膠囊直達腦瘤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川崎市產業振興財團「納米醫療創新中心」和東京大學聯合開發出了惡性腦瘤的集中治療技術。可使極其微小的膠囊攜帶藥劑進入癌細胞,讓藥劑集中於患部。該技術已在小鼠實驗中證實了治療效果。目標是幾年後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 日本瑞秢ExquiRoutine納米膠囊護膚品
    「瑞秢」(ExquiRoutine)產品 ExquiRoutine(瑞秢)作為日系化妝品,倡導不同年齡層次的合理和健康護膚,嚴選適合各年齡段的優秀美容成分,通過其獨家研發的次世代納米膠囊技術
  • Small:殺滅癌細胞的「納米機器」
    美國研究人員新設計出一種「納米機器」,它可以儲藏、輸送抗癌藥物並在光的作用下釋放藥物攻擊癌細胞。研究人員說,這是利用「納米機器」治療癌症邁出的第一步。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納米技術期刊Small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這種被稱為「納米推進器」的裝置是第一種由光碟機動的「納米機器」,可在活細胞內發揮作用。
  • 納米顆粒攜帶藥物組合可治療黑色素瘤
    2017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類新型藥物,可以藉助納米顆粒對一種藥物組合進行運輸這樣可以避免黑色素瘤產生治療抵抗。研究人員藉助納米顆粒將藥物直接送達癌細胞,「將多種藥物裝載到納米顆粒中是一個創新方法,可以將多種癌症藥物同時送達需要它們發揮作用的部位。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通過藥物聯合,可以使用更為有效且毒性更小的藥物濃度。」領導該研究的Raghavendra Gowda教授這樣說道。Celecoxib和Plumbagin無法通過口服的方式很好地進入體內,因此不能達到發揮毒性殺傷作用所需的藥物比例。
  • 產生的活性氧與熱量可殺死癌細胞
    N新華 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發表公報說,用近紅外線照射碳納米管,產生的活性氧和熱量能殺死癌細胞。 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層捲曲而成的長而中空的管狀物,直徑通常為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碳納米管具有很多新奇性能,比如韌性高、導電性強等,其在眾多領域的應用前景引起廣泛關注。
  • 研發遙控免疫療法 可辨識和殺死癌細胞
    打開APP 研發遙控免疫療法 可辨識和殺死癌細胞 發表於 2018-01-29 13:03:03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
  • 揭秘癌細胞的幫兇,在它的幫助下,癌症每年奪走至少10萬人
    儘管如此,能夠威脅到性命的元素還有很多,比如癌細胞。每當聽到「癌細胞」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內心都會感到一陣恐懼,猶如看見了死神的鐮刀。要知道,癌細胞會引發各種癌症,從而殘忍地奪走人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剋星。
  • VBT納米薑黃素:以納米膠束實現超高吸收度
    今年上半年,他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常常咳嗽不止,甚至偶爾還有咯血的症狀,拖了一陣子才去醫院,卻已經被確診為肺癌,癌細胞已經開始侵害其他器官。  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葛忠良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薑黃素對癌細胞作用的藥理研究,通過長期的藥物研究以及動物實驗,肯定了薑黃素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可選擇性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受體,從而抑制細胞無序增殖,並使凋亡恢復,達到抗腫瘤目的。作為能對癌症有特殊療效的好東西,真正能夠起到療效的藥用薑黃素卻很稀缺。
  • ...Advances發文闡述高效腫瘤免疫激活納米藥物殺傷腫瘤的新策略
    ,促進腫瘤微環境(TME)中殺傷性免疫細胞浸潤,將「冷腫瘤」轉化為「熱腫瘤」從而實現有效殺傷腫瘤的治療策略。作者通過體外細胞實驗及小鼠腫瘤模型及體內抑瘤實驗研究PS3D1@DMXAA增強小鼠腫瘤免疫及殺傷腫瘤的功能。 研究團隊合成了腫瘤微環境響應性PS3D1@DMXAA的三嵌段共聚物納米粒子,同時將化療藥物伊利替康的活性代謝產物SN38和STING激動劑DMXAA共輸送到腫瘤中(圖1)。
  • 陳根:化療的有效代替,致死癌細胞並保護健康細胞
    為此,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納米顆粒,其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內部釋放藥物,而與此同時在健康細胞中安全地將藥物鎖起來。其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上。這是一類由磷酸鈣和檸檬酸鹽組成的新型非晶態納米顆粒。
  • J Mater Chem B:加熱可讓化療藥物更有效殺死癌細胞,效率增加34%
    2021年1月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用化療藥物靶向癌細胞的同時加熱它們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殺傷它們的方法。他們發現將化療藥物「加載」到微小的磁性納米顆粒上,在給癌細胞遞送這種藥物的同時,利用這些磁性顆粒加熱這些癌細胞摧毀它們的效果要比不加熱時高出34%。
  • 我科學家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
    近日,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趙燕軍、王徵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細胞鐵死亡機理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其具有選擇性、廣譜性等特點,有望在對正常細胞「零損傷」的前提下,高效消滅實體腫瘤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研究》(ACS Nano)雜誌上,為人類戰勝癌症帶來新的希望。
  • 科學家通過加熱磁性納米粒子團簇來殺死癌細胞
    利用磁力加熱腫瘤內的納米顆粒以摧毀附近的癌細胞肯定屬於後者,但科學家們現在報告了這一領域的一個令人興奮的進展,並在小鼠身上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早期結果。這種實驗性癌症治療被稱為磁熱療,已經在涉及前列腺癌和腦癌患者的臨床試驗中進行了安全性和可行性測試。
  • 腫瘤免疫治療新突破:用「光」就能精確殺傷癌細胞
    腫瘤免疫治療新突破:用「光」就能精確殺傷癌細胞  黃琨 • 2020-02-22 13:30:40
  • 對正常細胞零損傷 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
    近日,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趙燕軍、王徵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細胞鐵死亡機理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其具有選擇性、廣譜性等特點,有望在對正常細胞「零損傷」的前提下,高效消滅實體腫瘤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研究》(ACS Nano)雜誌上,為人類戰勝癌症帶來新的希望。
  • 武漢先進院:疫情期間研發出鏡界納米防霧噴劑,為數萬醫護人員提供...
    近年來,通過對材料表面的蝕刻、改質、被覆等工藝的研究,逐漸發展出一些新型表面材料,這些材料可在浸潤性、化學穩定性、機械耐磨性、生物相容性等多方面提升基材性能。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武漢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武漢市和武漢開發區聯合組建,是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在武漢市成立的第一家企業法人新型研發機構。
  •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該系統攜帶的一個遺傳信使(信使RNA),可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作為剪切細胞DNA的分子剪刀會剪切癌細胞的DNA,從而使其失效並永久防止複製。
  • 一路HER護|神奇的「子彈」ADC,讓癌細胞逃無可逃
    精準找到腫瘤靶點的抗體藥物,結合「毒殺」腫瘤細胞的化療藥物,神奇的「子彈」讓癌細胞逃無可逃。1ADC藥物:一個神奇的「子彈」眾所周知,化療、放療和手術是乳腺癌治療的「三駕馬車」。化療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十分明顯,但其不足之處便是會傷及無辜,令正常細胞深受其害,直接導致全身性的化療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脫髮、骨髓抑制、肝腎損傷、關節疼痛等。那有沒有可能有一種藥可以精準擊殺癌細胞,讓正常細胞免受其害的呢?
  • 中科院團隊:納米催化醫學有望低毒高效殺死癌細胞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陳卓瓊)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獲悉,該所施劍林和陳雨兩位研究員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化學學會評論》首次提出「納米催化醫學」的新概念,並將這一新方法應用在腫瘤的高效、安全治療中,有望低毒高效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