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浙好地方(6)|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

2020-12-20 澎湃新聞

僑浙好地方(6)|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

2019-12-17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浙江

七山一水二分田

青山綠水勾勒出水墨江南

人文薈萃孕育出璀璨文化

也誕生了

「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的浙江精神

12月起

省僑聯聯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特別策劃推出《僑浙好地方》系列報導

以美圖、美文的形式

帶你賞山川風物,讀歷史名人,品文化遺產

今天,推出第六篇:

《僑浙好地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

世界青田人的精神殿堂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建設最早的縣級華僑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青田華僑歷史陳列館,於1993年9月落成。它是展示青田華僑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海內外青田人共同的精神家園。2015年被評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前身——青田華僑歷史陳列館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新辦公樓

▲2008年,時任中國僑聯主席林軍為博物館題字

「讓博物館告訴世界,中國有個青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是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華僑文化研究與交流,接待了1200多批10多萬人次的國際友人、各級人士前來參觀,影響廣泛深遠。

▲柬埔寨諾羅敦·施裡武親王夫婦和義大利、俄羅斯、厄瓜多等國友人參觀博物館

▲駐裡約熱內盧總領事館孟熙安領事參觀博物館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領事部主任許建工參贊參觀博物館

▲保加利亞學校訪問團參觀博物館

建設主題展館,拓寬展示渠道

依託本地豐富的華僑資源,支持重點華僑鄉鎮、重要涉僑部門建設了6個以「僑」為主題的展館。如:支持「浙江省最美僑鄉」仁莊鎮建設仁莊華僑歷史陳列館,支持重點僑鄉方山鄉建設「華僑與石雕」主題展館,支持青田農商銀行僑胞之家建設「華僑與錢莊」主題展館等等。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之——仁莊華僑歷史陳列館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之——華僑與石雕主題館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之——華僑與錢莊主題館

依託僑聯優勢,幫助尋親認宗

每一次成功的尋親,都能拉近僑胞及其後代與家鄉的距離。博物館依託僑聯優勢,始終盡心盡力地幫助有需要的海外華人華僑,圓他們的尋根夢。

✔幫助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國際移民研究所馬夢教授找到祖籍章旦鄉羅坑村;

✔幫助青田僑史上著名的法國馬賽客棧老闆陳體志混血後代尋親;

✔幫助7位義大利僑二代「組團」回鄉省親謁祖;

✔幫助吳成彬的荷蘭兒子找到家鄉仁莊三溪口,促成兄妹團聚(荷蘭專業電視節目「Long Lost Family」全程跟蹤拍攝,熱播兩期,在荷蘭僑界影響巨大)……

▲身穿「義大利→周宅村」T恤的僑二代Antonio Tong在家鄉文化禮堂門口

▲義大利僑二代「組團」尋親成功

▲撫摸著家鄉老牆的僑二代

▲幫助旅荷老僑吳成彬國內外子女團聚

加強合作交流,弘揚華僑文化

近年來,博物館分別與義大利、法國、智利等國學者以及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浙江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合作交流,利用本地學者的地方優勢研究僑史,促進華僑文化研究與交流。開發集管理、研究功能於一體的系統,錄入青田老僑信息12萬條。在《華僑華人文獻學刊》發表著作,其中《德拉址集中營難僑探秘》一文入選《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故事》。

▲義大利博羅尼亞大學博士Sara Lacopini女士到訪

▲智利中央大學Jorge Moraga教授到訪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地理歷史系博士後琳與博士李倩到訪

▲與浙江大學僑史研究團隊進行學術交流

舉辦專題展覽,展示研究成果

結合重要紀念活動和時間節點,推出反映海內外青田人敢闖敢冒、艱苦創業、胸懷天下、情系桑梓的專題展覽,將青田華僑史料徵集工作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展現出來,共展出各類史料5000多份,參觀群眾60000多人次,通過展覽的人文與社會效應,進一步弘揚青田華僑文化和華僑精神。

▲2015年8月,「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舉辦華僑與抗戰專題展覽

▲2016年2月,舉辦華僑史料徵集階段性成果展

▲2017年10月,舉辦百年青田華僑史專題展

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是促進青田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平臺,在推進青田華僑文化和華僑經濟融合,助力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推動華僑要素回流中起到巨大的引領作用。

地址:麗水市青田縣新大街61號(青田會展中心)

交通:1.動車站:W2路至王朝大酒店公交站下;

2.客運站:K002路城市公交公司站上,至王朝大酒店公交站下;K007路城市公交公司站上,至縣社保局公交站下;

3.城市微巴,隨叫隨停,青田會展中心下

▇ 歡迎僑胞們來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打卡吧!

編輯|趙哲位

供稿|茅璐婷、唐美麗 審核|加慧

原標題:《僑浙好地方(6)|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青田華僑歷史博物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館內設兩大展區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吳志明 通訊員莊曉麗 林穎)近日,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傳承與紐帶——僑牽南安」主題展在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中國僑聯、福建省僑聯、南安市委、泉州市僑聯、南安市僑聯等有關單位人員參加活動。據介紹,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少有的專題紀念華僑參與中國革命的博物館,也是繼詩山鳳山祖廟之後,南安市第2家被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的文化場所。
  • 浙江青田:打好「僑」牌 華僑經濟「生機勃勃」
    中新網麗水10月13日電(見習記者 胡丁於)「我很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也相信未來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厄瓜多華僑楊小愛說。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被稱作僑鄉。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青田華僑華人開始返鄉,進行二次創業。
  • 僑鄉青田打造「華僑經濟文化之窗」 引「僑元素」回歸
    青田縣委統戰部 供圖  海外僑胞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好「僑資源」,推動「僑元素」回歸,服務當地發展?僑務部門通過「僑海通」跨境視頻服務中心與海外僑團負責人連線研判疫情。青田縣委統戰部 供圖  近年來,青田推出「僑海通」「僑管家」等為僑服務平臺,便利海外僑胞辦理各類事項,讓海外僑胞感受到「家」的溫暖;建設以「僑」為主題的文化展館,留住僑史;搭建項目平臺,實現「僑資源」有效對接,引「僑元素」回流。僑管家端午節參與「萬水千山總是粽是情」活動。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獲「國字號」殊榮
    日前,記者從南安市僑聯獲悉,歷經3年申報,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獲「國字號」殊榮,被中國僑聯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這是該館繼全省廉政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A旅遊景區等稱號之後,榮獲的又一項重量級稱號。
  • 安徽亳州老子廟獲評「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安徽亳州老子廟獲評「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 青田構築新格局報告:推動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建設
    通過深入溝通交流,懇切問計問需,逐步摸清了青田在打造開放平臺、發展平臺經濟上的長處和短板,明晰了如何依託特色平臺、搶抓省委支持建設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打好「僑牌」,加快構築開放發展新格局的實踐路徑。  一、打造開放平臺、發展平臺經濟有底氣  1.擁有難得的機遇。
  • 廣東省汕頭市僑批文物館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林東生 記者羅勉報導 12月11日,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為廣東省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牌匾,這是繼汕頭市潮陽區耀明書院之後汕頭市第二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航天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本網訊(通訊員 王曉寧)12月10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航天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正式揭牌。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孫晉康,省僑聯副主席周曉輝,市僑聯主席王華,學校黨委書記郝玉龍,學校黨委副書記趙炳坤,副校長李國洪出席揭牌儀式。
  • 海南文昌宋氏祖居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僑網4月14日電 據海南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中國僑聯發布《關於確認第七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的通知》,海南省文昌市宋氏祖居獲評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宋氏祖居是宋氏家族給海南人民留下的重要的文化遺產。
  • 浙江日報整版點讚 青田興業聚僑 高質量發展華僑經濟
    這是青田華僑經濟與城市文化建設水乳交融、散發無限活力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以來,青田縣充分發揮華僑資源優勢,深入實施青商回歸,華僑要素回流工程,通過加大政策扶持,搭建發展平臺,確保華僑投資創業「回得來、安得下、融得進」。近3年來,已累計引進僑資5億元,發展僑資企業160餘家。從漂洋過海到踏浪歸來,華僑們陸續回流反哺家鄉。
  •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獲「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汕頭市僑批文物館獲悉,該館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並於近日舉行了牌匾交接儀式。據了解,「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僑聯組織對承載中華文化、富有僑的特色、廣大僑胞嚮往、社會廣泛好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各類文化場所等予以確認的展示窗口,是僑聯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優勢互補、合力開展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平臺。汕頭僑批文物館創建於2004年4月,館藏約12萬封僑批文物,是國內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聘任石進旺等六人為顧問
    12月15日上午,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在館內舉辦顧問聘任儀式。王彬、郭晶晶、陳佳立、曾華山、王鐵剛、石進旺出席並受聘成為顧問。館長臧傑斌和副館長賈德成代表博物館向六位嘉賓頒發聘任證書。臧傑斌館長對六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僑博的基本情況。
  • 三明寧化客家祖地文化園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原標題:客家祖地文化園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僑聯日前確認寧化縣客家祖地文化園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我省共9個單位和機構獲此殊榮,我市僅寧化縣一家。   寧化客家祖地被客家史學界譽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搖籃」「世界客家人的朝聖中心」。
  • 【基層統戰力量匯】浙江麗水:僑鄉青田打造「華僑經濟文化之窗...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素有僑鄉之稱,當地人旅居海外已有300多年歷史,現有華僑華人33萬,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外僑胞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好「僑資源」,推動「僑元素」回歸,服務當地發展?
  • 常熟世界聯合學院掛牌「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僑網1月20日電 據江蘇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UWC)舉行。江蘇省僑聯副主席宮琳向常熟世聯學院創辦人、世界聯合學院中國理事會理事長王嘉鵬先生授牌。
  • 親情中華青田石 瑞福新章西泠印 僑界慶華誕篆刻作品展在中國僑博...
    幾代僑鄉人曾攜青田石闖天下,青田石中飽含無盡的鄉愁和溫暖的中華親情;西泠印社歷史久遠,集聚的金石名家燦若星河,成為中華文化英才的一大淵藪。相信大家能從這次展覽的成功舉辦中受到啟迪,堅持以文為媒、以僑為橋,持續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海內外中華兒女更好攜起手來,銘記中華民族之根,築牢中華文化之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團結奮鬥,為促進「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獨特貢獻。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世華館在學校支持下創設「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展覽館以「僑連四海,華章遠揚」為主旨,由華僑華人、華商經濟、華文教育、華文傳媒、華文文學五個單元構成。
  • 青田:在「重要窗口」建設中打造「華僑之窗」
    青田:在「重要窗口」建設中打造「華僑之窗」  謝 慶 張魯楠  八百裡甌江中遊,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  青田,作為浙江縣域華僑、華人數量最多的縣級僑鄉,正在為中國僑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生動的青田樣本與浙江實踐。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2020年新入職人員見面會
    2020年12月14日上午,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新入職人員見面會,迎接孔祥昊、崔彤欣、左惠子、張超四位新同事。見面會由館長臧傑斌主持。中國僑聯組織人事處處長李力出席見面會,並代表中國僑聯組織人事部恭喜四人通過層層篩選來到僑博工作,希望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追尋人生的新坐標。孔祥昊、崔彤欣、左惠子、張超分別介紹了個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
  • 青田到底是哪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義大利華僑?
    第一次知道青田,是2014年為了做二十四節氣專題而到麗水採訪,那時走訪了麗水蓮都、雲和、景寧、青田、龍泉等多個縣城,看遍了群峰錯落、湧泉不竭、碧波微浪、漁舟帆影和綠野平疇,覺得這些地方一如它們氤氳著江南水韻、飄散著溫婉和柔美的地名一樣美麗迷人。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青田,據說在那裡可以喝到來自全世界的咖啡。位於甌江中下遊的青田,是麗水市對外開放的東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