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馬槽返鄉青年創業做品牌

2020-12-25 四川民生報導網

四川民生報導(伍雪梅、趙蘋、楊勁松報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在北川馬槽鄉當地鄉黨委政府支持下,創業青年王興泉和侯國勇積極響應,帶領一群有理想、有擔當的當地鄉親們一道投入到家鄉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建設中去,走出了一條發展生態農業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去年,在外做生意的王興泉與同村在外包工程的侯國勇相遇,再次談起家鄉高山蔬菜銷售難,很多蔬菜爛在地裡,村民對種菜沒興趣這些問題總覺得很可惜。兩人一拍即合,為了解決家鄉蔬菜銷售的問題,兩人考察了許多地方,最後決定在鄉裡辦蔬菜加工廠,通過常年收購農戶的各種蔬菜,加工成醃菜,乾菜等成品菜來改變村民種蔬菜的積極性,也就此在家鄉開闢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兩人把創業的想法匯報給當地黨委政府時,得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一刻也沒有懈怠,馬上就銜接有關單位,辦理廠房,土地使用的有關手續。同時,王興泉與侯國勇分工合作,組織有意願種植的農戶開會,明確種植戶80餘戶。

其中,貧困戶20餘戶,並籤訂了保底回收合同。為了種植戶減少風險,兩人協商後決定首批種子就免費發放給各種植戶,還免費請到農業上技術人員到現場做相關種植技術指導。年輕的他們說幹就幹,在辦理完相關手續後,馬槽苦山村上河壩的空地上,機器轟鳴,人頭攢動,平地、做堡坎、搭建廠房,近4個月的時間,一座佔地800餘平米的嶄新蔬菜加工廠拔地而起。同年7月,蓮花白蔬菜又是大豐收,真是一片喜人景象。在拿到每戶的抽樣到縣農業局檢測後,每天按計劃在種植戶地裡收購,既方便了種植戶,也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度。

今年,兩負責人已經在籌劃更詳細的計劃種植地塊,種植面積和時間來種植不同季節的蔬菜品種。為做出更高品質的高山蔬菜,兩負責人又在計劃做土地改良,請做堆肥技術的人員到田間地頭親臨指導。專家為農戶推薦了最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質蓮花白種子,馬槽鄉明頭村很多農戶都在村微信群裡報名計劃今年的蓮花白種植面積,面對眾多種植戶的參與,王興泉和侯國勇兩人夜以繼日地做好報名記錄,幫助種植戶規劃種植地塊、面積、時間等等。

春夏兩季,加工廠都會收購很多豐富的野菜,比如:椿芽,核桃花,鹿兒韭,石格菜,等等,經過精挑細選將野菜做成醃菜,同時也將蘿蔔乾,豆豆皮幹,竹筍乾等品種做成乾菜。王興泉高興地介紹,加工廠在製作工藝上,講究"三嚴",嚴控選料關、嚴把生產關、嚴守質量關;生產管理上,實現"三化",生產透明化、製作手工化、配方科學化;電商運營上,強化"服務",確保溝通耐心、交流細緻、發貨迅速、保障到位。憑藉優秀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深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創出了當地綠色蔬菜的知名品牌——"羌佳源"。該品牌的目的就是要做羌族最佳的源頭產品,做到決對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高品質蔬菜。除把控蔬菜的源頭確保綠色無汙染之外,後期加工技術要求更高, 目前廠裡有6位技術員,還有檢驗員,包裝員,辦公室人員等一系列員工,組成了規範的流水生產線。生產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的同時還儘量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把產能做大、做強。同時和市場接軌,把握"網際網路+傳統"的生產營銷精髓,將產品做成各種款式的禮盒裝推向市場,遠銷全國乃至世界。這樣不僅讓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精品菜系供消費者選擇,讓純綠色生態蔬菜產品服務更多的人群。

問到王興泉創業的過程,他說在外打拼這些年,看到改革開放到處變化都很大,自己的家鄉有那麼好的優勢,但很多的好產品根本就沒渠道走向市場,所以還是想為家鄉做一些事情,帶動老百姓致富,讓群眾增收。因此他給鄉黨委談了自己回鄉創業的想法,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通過開會討論,給他創造條件,支持他創業,鄉黨委的支持讓他很感動,更堅定了信心。現與侯國勇一個主外(銷售),一個主內(生產),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種植規模,多增就業崗位,(生產,銷售)。把"羌佳源"這品牌做得更優。讓更多的種植合作社,務工人員參與其中,一起共同致富奔小康。破局而立 產業落地終於邁出第一步,決心將"羌佳源"這個優質生態農產品品牌做到享譽四川乃至全國,銷量逐年攀升。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面對創業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王興泉和侯國勇他們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決不會退縮,憑藉這一股拼勁、一身本領,還有匯集社會力量,一起參與致富增收。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相信他們的夢想很快變成現實!

相關焦點

  • 四川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啟動儀式在北川舉行
    新華社成都2月26日電(記者劉大江)為了給地震災區青年及廣大農村青年搭建就業創業的見習平臺,26日,共青團四川省委組織的「青春創業快車」駛入地震極重災區北川,「服務返鄉農村青年招聘會暨四川青年小額貸款項目啟動儀式」在北川舉行。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我們的經營全力圍繞大同文化做文章,進一步做強品牌,不斷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將歷史積澱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獨特的商業價值。」王旭日認為,大同文旅產業的核心是文化,文化興而產業興,文化盛而事業盛。  青年學子不負芳華投身脫貧攻堅  80後青年張聖偉是雲州區吉家莊鄉固定橋村的農民之子,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地工作,通過多年打拼,成為山西新鋼聯冶金公司的一名高管。
  • 松原市返鄉青年創業能力提升培訓班結束
    「對於創業,金融方面有什麼支持嗎?」近日,由共青團松原市委舉辦的松原市返鄉青年創業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來自全市返鄉創業青年代表80餘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採取理論授課和經驗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邀請了工信部國家級創業導師郭矗、吉林省優秀返鄉創業代表陳東奎,分別就返鄉創業項目和創業政策解讀、如何提升創業意識等方面作專題講解,並分享了返鄉青年創業經驗,交流了返鄉青年創業案例。
  • 去北川吃什麼有排場?先嘗嘗九大碗和馬槽酒,寓意好吃得香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北川,一起踏進羌族自治州,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美味。要知道,當你吃到九大碗和馬槽酒時,你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當地的北川羌城旅遊區、藥王谷、尋龍山、龍隱鎮、九皇山猿王洞都是值得一賞的美景,而觀光的同時,不能錯過的特產,就是九大碗和馬槽酒了。「九大碗」,也叫做「九鬥碗」,流於四川各地,北川自然也盛行。
  • 團區委推出「青鋒計劃」助力返鄉青年創業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朱楊)近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為助力返鄉青年創業者,團區委推出「青鋒計劃」貸款項目,可為優秀創業青年提供一年期10萬元以內的免息創業幫扶借(貸)款和「一對一」導師輔導。
  • @潼南返鄉創業青年,團區委為你提供免息創業貸
    11月3日,記者了解到,為助力返鄉青年創業者,團區委推出「青鋒計劃」貸款項目,為優秀創業青年提供一年期 10 萬以內的免息創業幫扶借(貸)款和「一對一」導師輔導。據了解,「青鋒計劃」是團市委依託市青創會自2011 年起實施的一項重點品牌項目,主要以創業初期青年為服務對象,持續關注創業青年的潛力挖掘和創業項目鏈條發展,為有創業意願、創業能力、創業基礎的優秀創業青年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寧波市象菓貿易有限公司等平臺,通過對大米設計包裝、電商推廣銷售等,「歸本」這個名字越來越響亮,農場大米品牌「秀水長香」被評為「寧波十佳稻米」。  「我覺得在大學生返鄉創業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是改變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的偏見,大學生也可以做農民,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汪琰斌說。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私家車對返鄉青年來說,首先解決家庭交通代步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其次可以輔助創業活動,提升經營效率;另外也代表著一定的財富與身份象徵,寄託著返鄉青年的個人成就感。此外,慢城返鄉青年也逐漸開始為自己購置一些中高檔的服飾用品甚至奢侈品牌,包括最新款的電子產品等,這一點往往會讓前來慢城遊覽的消費者也感到驚訝和意外。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返鄉創業青年走進「雲課堂」 為大學生分享職業規劃
    近日,在信陽農林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直播課堂上,300多名大一學生守在手機、電腦旁,認真聆聽,與四位返鄉創業青年頻繁互動。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江淼介紹說,由學校培訓的農民學員給學生分享職業規劃的情況,還比較少見。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杭州臨安這場論壇喚醒返鄉青年綠色創業夢
    在「黨建領航、共話夢想」2019清涼峰鄉村振興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活動上,臨安區委組織部、區團委、鎮黨委政府等負責人和100多位回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青年,齊聚在秋天的田野中,共話返鄉創業。臨安區清涼峰鎮位於浙皖兩省交界之地,是臨安的西大門,也是「浙西門戶」。
  • 返鄉創業青年才俊出任會長
    其中,返鄉創業的秭歸籍青年才俊、宜昌市格瑞美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革當選為秭歸縣酒店烹飪協會第一屆會長。▲秭歸縣副縣長譚健康為會長單位授牌近年來,王革積極牽頭成立了秭歸縣美食文化研究院,以「屈原家宴」品牌塑造與推廣、「屈原家宴」食材生產與農業觀光、「屈 原家宴」工業化生產、「屈原家宴」勞動力培訓就業及景區服務與酒店管理培訓等為主要運營內容。
  • 鄉村振興好青年|李國敬:碩士研究生返鄉創業 本土人才點燃青春新希望
    為引導鄉村「好青年」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激發廣大青年群體紮根農村服務發展的熱情,鼓勵廣大青年返鄉創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共青團廣饒縣委推出《鄉村振興好青年》專題報導,走近鄉村創業青年,聆聽他們的創業故事,感受他們的創業之路,弘揚他們的創業精神,將鄉村「好青年」產業發展聯盟作用積極發揮,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 長春鹿鄉鎮:返鄉創業青年讓鹿產業煥發生機
    兩年前,他放棄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在父輩經營鹿產品的基礎上「二次創業」。張哲源通過學習深加工工藝、註冊自己的品牌、藉助電商直播和網銷平臺,讓家鄉的鹿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世界多國。「 中國的雙陽,世界的鹿鄉。」位於長春市雙陽區的鹿鄉鎮,有著300多年的養鹿歷史,素有「中國梅花鹿第一鄉」的美譽。
  • 武陟縣湧動返鄉創業潮
    本報訊(記者李夢露)「創業一定要有一技之長,你要麼得經驗豐富、知識完備,要麼得有資源優勢。」1月10日,在阿里雲創新中心武陟基地裡,返鄉創業青年趙作霖侃侃而談。    趙作霖參加的是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事跡報告會,武陟縣及周邊地區的7個返鄉創業青年典型在報告會上做了經驗分享。    這群創業者大多是80後、90後,過去幾年,他們在農業、輕工業等領域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縣長申琳的帶領下,我們縣2019年新增返鄉創業人士1472名,比2018年增長約62%,帶動就業4000餘人。」
  • 返鄉創業做什麼最好?西點烘焙行業怎麼樣?
    返鄉創業做什麼最好?西點烘焙行業怎麼樣?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返鄉創業前都會先學習一門專業技術,有技術在手返鄉創業才更有保障,選擇學習西點烘焙無疑是最新潮最合適的選擇。  目前國內西點行業迎來了蓬勃發展階段,許多國外大型西點連鎖店陸續進軍中國市場,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拓展開來,可見西點烘焙行業在國內市場空間極其廣闊。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今天有幸應高老師的邀請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作為一個永春本地的女生,去外地求學,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讀大學,然後畢業兩年就決定回來永春返鄉創業的一個心路歷程,或者一個決定一個抉擇,那這裡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聽到我的分享,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
  • [人民日報]澄邁「城歸」大學生返鄉創業
    2013年,澄邁縣在全省率先開展鼓勵和扶持返鄉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動。3年來,全縣累計投入622萬元,扶持154名返鄉大學生創業,拉動創業資金近1億元。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表示,要營造良好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返鄉創業大學生加快成長,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帶領村民致富,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
  • 綿陽北川:從「景點旅遊」邁向「全域旅遊」
    在四川綿陽北川新縣城的一些路口,時常能聽到大爺大媽們在相互提醒……在「十三五」收官和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北川羌族自治縣全面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旅遊發展「一核五帶」總體布局,舉全縣之力積極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居民文明創建意識蔚然成風。
  • 開化:硬核舉措招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
    8月21日,浙江日報12版刊登文章《鄉盼家燕歸 智匯錢江源 開化:硬核舉措招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 》,全文如下:大學生是創業創新的主力軍,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動力之源。「搭平臺」優化人才生態今年是90後青年汪小山回開化創業的第5個年頭。2015年,大學畢業後,汪小山回到家鄉,創辦開化縣山溪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政府的幫扶讓我們堅定了創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