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報導(伍雪梅、趙蘋、楊勁松報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在北川馬槽鄉當地鄉黨委政府支持下,創業青年王興泉和侯國勇積極響應,帶領一群有理想、有擔當的當地鄉親們一道投入到家鄉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建設中去,走出了一條發展生態農業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去年,在外做生意的王興泉與同村在外包工程的侯國勇相遇,再次談起家鄉高山蔬菜銷售難,很多蔬菜爛在地裡,村民對種菜沒興趣這些問題總覺得很可惜。兩人一拍即合,為了解決家鄉蔬菜銷售的問題,兩人考察了許多地方,最後決定在鄉裡辦蔬菜加工廠,通過常年收購農戶的各種蔬菜,加工成醃菜,乾菜等成品菜來改變村民種蔬菜的積極性,也就此在家鄉開闢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兩人把創業的想法匯報給當地黨委政府時,得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一刻也沒有懈怠,馬上就銜接有關單位,辦理廠房,土地使用的有關手續。同時,王興泉與侯國勇分工合作,組織有意願種植的農戶開會,明確種植戶80餘戶。
其中,貧困戶20餘戶,並籤訂了保底回收合同。為了種植戶減少風險,兩人協商後決定首批種子就免費發放給各種植戶,還免費請到農業上技術人員到現場做相關種植技術指導。年輕的他們說幹就幹,在辦理完相關手續後,馬槽苦山村上河壩的空地上,機器轟鳴,人頭攢動,平地、做堡坎、搭建廠房,近4個月的時間,一座佔地800餘平米的嶄新蔬菜加工廠拔地而起。同年7月,蓮花白蔬菜又是大豐收,真是一片喜人景象。在拿到每戶的抽樣到縣農業局檢測後,每天按計劃在種植戶地裡收購,既方便了種植戶,也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度。
今年,兩負責人已經在籌劃更詳細的計劃種植地塊,種植面積和時間來種植不同季節的蔬菜品種。為做出更高品質的高山蔬菜,兩負責人又在計劃做土地改良,請做堆肥技術的人員到田間地頭親臨指導。專家為農戶推薦了最適合本地生長的優質蓮花白種子,馬槽鄉明頭村很多農戶都在村微信群裡報名計劃今年的蓮花白種植面積,面對眾多種植戶的參與,王興泉和侯國勇兩人夜以繼日地做好報名記錄,幫助種植戶規劃種植地塊、面積、時間等等。
春夏兩季,加工廠都會收購很多豐富的野菜,比如:椿芽,核桃花,鹿兒韭,石格菜,等等,經過精挑細選將野菜做成醃菜,同時也將蘿蔔乾,豆豆皮幹,竹筍乾等品種做成乾菜。王興泉高興地介紹,加工廠在製作工藝上,講究"三嚴",嚴控選料關、嚴把生產關、嚴守質量關;生產管理上,實現"三化",生產透明化、製作手工化、配方科學化;電商運營上,強化"服務",確保溝通耐心、交流細緻、發貨迅速、保障到位。憑藉優秀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深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創出了當地綠色蔬菜的知名品牌——"羌佳源"。該品牌的目的就是要做羌族最佳的源頭產品,做到決對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高品質蔬菜。除把控蔬菜的源頭確保綠色無汙染之外,後期加工技術要求更高, 目前廠裡有6位技術員,還有檢驗員,包裝員,辦公室人員等一系列員工,組成了規範的流水生產線。生產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的同時還儘量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把產能做大、做強。同時和市場接軌,把握"網際網路+傳統"的生產營銷精髓,將產品做成各種款式的禮盒裝推向市場,遠銷全國乃至世界。這樣不僅讓當地群眾增加了收入,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精品菜系供消費者選擇,讓純綠色生態蔬菜產品服務更多的人群。
問到王興泉創業的過程,他說在外打拼這些年,看到改革開放到處變化都很大,自己的家鄉有那麼好的優勢,但很多的好產品根本就沒渠道走向市場,所以還是想為家鄉做一些事情,帶動老百姓致富,讓群眾增收。因此他給鄉黨委談了自己回鄉創業的想法,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通過開會討論,給他創造條件,支持他創業,鄉黨委的支持讓他很感動,更堅定了信心。現與侯國勇一個主外(銷售),一個主內(生產),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種植規模,多增就業崗位,(生產,銷售)。把"羌佳源"這品牌做得更優。讓更多的種植合作社,務工人員參與其中,一起共同致富奔小康。破局而立 產業落地終於邁出第一步,決心將"羌佳源"這個優質生態農產品品牌做到享譽四川乃至全國,銷量逐年攀升。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面對創業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王興泉和侯國勇他們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決不會退縮,憑藉這一股拼勁、一身本領,還有匯集社會力量,一起參與致富增收。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相信他們的夢想很快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