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總是特別難捱,所以關於它的一絲絲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全國網友的心。
01網友:今冬冷的創六十年紀錄
入秋以來,坊間便流傳著今年冬天會很冷,比往年都冷。而且還有科學依據,說是今年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將迎來最冷的一年冬天,甚至創60年來最冷冬天的記錄。
大家都喜歡四季如春,不想炎熱和寒冷,但是北方的民眾無法躲避,除非去海南買棟別墅。筆者將信將疑,又沒有科學知識去研究,只好發揮文獻搜集能力,去看看這樣寒冬的傳聞是否屬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筆者在天氣網上找到了答案,而專家對網友們的傳言表示基本認可,但是也表示現在氣象變化影響因素眾多,並非單一因素所決定的。
專家表示,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因此,拉尼娜現象可能會帶來寒冬,但是也存在較大變數。
手殘的、認真的筆者發揮學科優勢,回到歷史之中找尋歷史依據,於是從老祖先二十四節氣諺語中找尋答案。
02立冬諺語說立冬晴一冬暖
公曆每年11月7日或8日為立冬。今天是11約7日,正好是立冬,而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動物冬眠,糧食入倉。大家開始做過冬的準備了。
那古人怎麼判斷冬天到底冷不冷,需不需要多準備柴草生活取暖,是否需要購買皮襖抵禦風寒呢?在千百年中,老祖先積累了許多簡單的經驗,流傳下來,形成了二十四節氣的節氣諺語。那就先看看立冬有沒有什麼諺語,跟立冬之後冬天是否很冷的判斷相關。
幸運的是檢索到內蒙古大學碩士研究生李璐同學曾專門研究節氣諺語,寫成《二十四節氣諺語研究》。其中專門對「四立」中的立冬做了專題分析。其中,搜集的諺語有與今天天氣情況正好一致,然而結論似乎與網友的判斷不太一樣。
今天濟南的天氣晴朗,而諺語中提到立冬天氣晴暖,這個冬天極可能不冷。具體諺語如下:
"立冬晴過寒,弗要橘柴積。"
"立冬無雨一冬睛,立冬有雨一冬陰。"
"立冬刮北風,皮巧貴如金;立冬刮南風,皮巧掛牆根。"
這三條諺語與今天天氣大致相同,可見傳統經驗告訴我們今年冬天很可能比較暖和。
03客觀看待節氣諺語與網友的分析
當然,二十四節氣的諺語是傳統經驗總結,現在氣候突變情況時有發生,科學觀察和分析更為準確和先進,會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而不是單純地看某一天的天氣去決定整個季節的天氣狀況。二者之間有分歧,甚至是矛盾,只能歷史地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厚此薄彼。傳統經驗隨時經驗,不是科學實驗數據的結論,但是能有相關的節氣設定,應該是綜合各種因素確定的立冬這個節氣。那麼觀察這一天的情況,以及其與整個冬天天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典型性分析,具有科學性,並非盲猜。
無論無何,我們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做寒冬準備,有備無患。倘若是暖冬,那就少穿一些衣物即可。
不過,我還是更相信今年是暖冬的判斷。因為立冬諺語之中,往往還會講天晴與雨水少聯繫在一起。今年入秋以來濟南幾乎沒有下雨。確實是乾旱。這樣的原因很多,而立冬繼續是晴天,結合傳統言語看,很有可能今年冬天和來年春天是乾旱少雨的。期待時間的驗證。
"立冬到冬至寒,來年雨水好:立冬到冬至暖,來年雨水少。"立冬和冬至之間的時間冷,預示著轉年的雨水豐沛;暖和的話,來年雨水稀少。
04地瓜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縱然關於今年冬天的冷暖判斷,在傳統和科學之間產生了分歧,但是我們都要認真對待,積極準備,做好保暖抗旱的準備。再者科學專家也說了今年的冬天冷不冷還需要綜合判斷,而立冬諺語或許是個旁證,二者一結合,那麼暖冬的機率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參考文獻:
李璐:《二十四節氣諺語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