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學: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

2020-09-03 第七縷陽光


國立北洋大學,是1895年10月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時任津海關道盛宣懷上奏光緒皇帝得到批准在天津建立的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官辦高等學府。1912年,更名為北洋大學校,次年更名國立北洋大學。1917年,北洋大學法科併入北京大學。至1920年,北洋大學開始專辦工科教育。1928年,國民政府推行大學區制,期間學校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次年大學區制廢除,原北洋大學脫離北平大學復校,因專辦工科,不合大學建制,遂定名國立北洋工學院。

北洋大學校徽及「實事求是」校訓

1937年,因抗日戰爭,國立北洋工學院西遷至西安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次年3月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7月再次改組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3年,在北洋大學校友的復校呼籲下,教育部將英士大學工學院獨立劃出,組建了泰順北洋工學院。受此影響,北洋大學校友在西安市組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北洋大學校友關於返回天津的復校呼聲日漸高漲。1946年1月,教育部下令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和國立西北工學院返回天津復校,國立北洋大學在天津西沽舊址,建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採礦工程、冶金工程和化學工程5個工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被譽為「科學建國的堡壘」。1951年,國立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後定名為天津大學。

北洋大學的創辦人盛宣懷

北洋大學的校園舊址在今河北工業大學校園內,現存建築有團城、南樓、北樓三座。2013年5月,北洋大學堂舊址被升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北洋大學堂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由於天津大學繼承了北洋大學的學緣,目前天津大學每年10月2日舉辦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校慶活動。天津大學先後建有北洋廣場、100周年北洋紀念亭、北洋科學樓、120周年北洋紀念亭等慶祝北洋大學堂於1895年10月建校。

籌備時期

1892年,盛宣懷任津海關道後,即著手研究興辦新式學堂。他與當時在天津自辦中西書院的美國傳教士、李鴻章的英文教師丁家立來往密切、共同商討辦學之事。後秉承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意旨,盛宣懷和丁家立籌辦一所新式學堂,研究草擬辦學章則、辦法、實施計劃。

甲午戰敗、中日籤訂《馬關條約》後,教育救國思想興起、興辦實業面臨人才短缺,盛宣懷於1895年9月稟請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稟奏清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受到甲午戰敗後批判中學、提倡西學的思潮影響,王文韶將擬定的「中西學堂」改為「西學學堂」,9月30日,王文韶上奏摺《津海關道盛宣懷創辦西學學堂稟明立案由》。10月2日,僅僅時隔幾天,光緒皇帝即硃批「該衙門知道」,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

盛宣懷與北洋大學堂部分教師合影

初創時期

1895年10月18日,在盛宣懷和時任直隸總督王文韶的參與下,北洋大學堂正式開辦,在香港等地招生,曾有千餘人報名,最後僅錄取十餘人。北洋大學堂開辦之初,設頭等學堂和二等學堂。頭等學堂,學制四年,為參考美國大學的大學本科階段教育。二等學堂則為大學預科、高中階段教育。

1900年代北洋大學軍訓

1900年,北洋大學堂首批學生畢業,由香港考入北洋大學堂的王寵惠作為成績最優者獲欽字第壹號考憑(畢業證書),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國內大學文憑者。

北洋大學頒發予王寵惠的欽字第一號考憑

北洋大學堂第一屆畢業生王寵惠,獲得獲欽字第一號考憑,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國內大學文憑者

同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地區,北洋大學堂一度被迫停辦,部分師生因戰亂南遷至上海,在盛宣懷的安排下入讀南洋公學專門開設的鐵路班。北洋大學堂校舍為德軍佔據為兵營,設備、文檔案卷遭毀壞,致使北洋大學一度無從考證開學紀念日以慶祝校慶,而是以光緒帝硃批同意開辦北洋大學堂奏摺的日期(1895年10月2日)作為校慶日。

1901年,經過多年籌備後,盛宣懷委託傅蘭雅帶領王寵惠、陳錦濤等八名學生赴美留學,是北洋大學首次派遣學生赴海外留學。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在天津推行新政之際,頗為重視近代教育的發展。1902年9月,袁世凱下令恢復北洋大學堂並另覓校地復建,將西沽武庫全部房屋撥給北洋大學堂作為校舍,並新建一座新樓,增設一所圖書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大學堂遂改名為北洋大學校,隸屬於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但經費仍由直隸省撥付,學生由官費資助改為自費。1913年,北洋大學校改名為國立北洋大學,督辦一職改稱校長。由於北洋大學與北京大學地緣、學科相近,1913年、1914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先後提議「北京大學併入北洋大學」和「北洋大學併入北京大學」均遭到反對,最終提出「北京大學設文、理、法、醫四科,北洋大學專設工科而漸加擴充」,仍未獲認同。1917年,蔡元培建議教育部令北洋大學改為專辦工科,法科逐漸併入北京大學,將北京大學工科移並北洋大學,獲教育部同意。

專辦工科時期

1917年起,奉教育部令,北洋大學法科被迫停止招生,至1920年終結,國立北洋大學由工學法學並重的學科布局轉變為專辦工科。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北洋大學學生積極參與罷課遊行等活動,罷課共持續三個月。同年,北洋大學採礦冶金學門又細分為採礦學門、冶金學門。

五四運動中的北洋大學遊行隊伍

1928年7月,主管全國高等教育的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不顧反對意見和客觀現實條件,強行效仿法國推行大學區制,劃河北、熱河兩省和北平、天津為北平大學區。北洋大學時任校長劉仙洲反對此舉並辭職,茅以升接任。國立北洋大學名稱被取消,改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

1928年10月,由於反對聲浪極大、經費龐大、事權不統一等原因,蔡元培請辭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職務。10月24日,大學院及相關制度遭撤銷,北洋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開始謀求從北平大學體系脫離並獨立建校。1929年3月31日,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遭受火災,學校的教學大樓、圖書室及水力研究室、材料試驗室、地質標本室、礦石陳列室、圖畫講室等均被焚毀,起火原因未能查明。災情發生後,時任院長茅以升爭取到庚子賠款進行修繕, 北洋大學各地的校友也進行了多次援助。

兩度擔任校長的茅以升

1929年8月,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正式從國立北平大學和大學區體制中脫離並獨立,但此時學校專辦工科,不合綜合性大學建制,因此暫定校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國民政府教育部出面組織了以原北洋大學校友王寵惠、陳立夫、王正廷等組成的「國立北洋大學籌備委員會」以期早日恢復大學建制,然而直至抗日戰爭爆發該籌委會存在的八年間未曾召開過一次會議。1930年2月,北洋工學院學生不繳費引起停課問題,並致茅以升辭去校長職務。

國立北洋工學院工程實驗樓

1933年11月,李書田主持制定了《北洋同學會章程》,向北洋大學校友集資在1929年被焚毀的主樓舊址修建了南樓、北樓兩座建築。同年,國立北洋工學院成立了礦冶工程研究所和工程材料研究所,次年兩所合併組建國立北洋工學院工科研究所。1934年,河南大學土木系停辦,該系學生22人及設備轉入國立北洋工學院。1935年,北洋大學堂建立40周年之際,譜寫了《北洋校歌》。同年,學校停止開辦預科教育。1937年3月,時任校長李書田親自製定了《國立北洋大學籌備緣起及分期完成計劃》並呈送國民政府教育部,方案中規劃將北洋大學擴展建設成為包括文、理、工、醫、法共五科四學院的綜合性大學並設立研究院所拓展科學研究事業,其中,醫學院的建設已經進入實際籌備階段,但最終因抗日戰爭爆發而終止。

原北洋大學堂南樓,今河北工業大學第三教學樓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天津淪陷。9月10日,奉教育部令,國立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內遷陝西,設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由於地處中國西北地區,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的辦學經費極度短缺,物資匱乏、頻繁遷校、難以聘請到師資等因素都給辦學帶來困難。師生的大量遷入導致物價飛漲,師生不滿情緒高漲。與國立西南聯合大相比,西北聯大的內部派系鬥爭激烈持久、難以融合。

1938年7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進行改組,國立北洋工學院聯合東北大學工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的教育部訓令,原北洋工學院院長李書田任籌備主任

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的教育部訓令

1941年10月,北洋大學校友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工程師學會年會上呼籲恢復國立北洋大學、籌資設立「私立北洋工學院」、建立北洋中學等,期間曾任北洋工學院院長的李書田和茅以升曾商談籌資在貴州洽購土地恢復北洋大學,但未能成功。時任教育部長陳立夫迫於北洋大學校友壓力,出臺了一項特別舉措:在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大學時,將其工學院獨立劃出,更名為北洋工學院並自主招生。泰順的北洋工學院成立後,內遷到西安市的北洋校友受到鼓舞,在當地發起組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

天津復校時期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天津收復,關於北洋大學復校的呼籲聲浪日益高漲。1945年10月,北洋大學第一名畢業生、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親自向教育部發出函電,要求早日恢復具有悠久歷史的北洋大學。

1947年5月20日,北洋大學等天津學生舉行「反飢餓、反內戰」大遊行

1946年1月,國民政府正式下達關於恢復北洋大學令,並聘請王寵惠為北洋大學籌委會主任。同年秋,北洋工學院返津在原西沽校址復校,改名為國立北洋大學。此後,國立西北工學院、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三校師生先後返回天津西沽參加復校。10月22日,北洋大學正式復校開學,茅以升任校長,設有理、工兩院:理學院設有數學、物理、化學、地質等系;工學院設土木、水利、採礦冶金、建築、化工、機械、電機、航空、紡織等系。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先後轉隸屬於天津軍事管制委員會、華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員會,最終劃歸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領導。1951年6月2日,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籤發文件,將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自1951年8月1日起正式成立新校,初步意見擬定名為天津大學。9月26日,在北洋大學南院大禮堂舉行了天津大學成立暨開學典禮。同時,學校在七裡臺建設天津大學新的校舍。

1951年9月後,北洋大學的學緣及檔案資料等由天津大學繼承,天津大學的校訓、校歌等均沿襲自北洋大學。

教學與招生

北洋大學自建校以來,在招生方面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曾有多個年份招生未達定額,但拒絕放寬錄取標準。1895年,北洋大學堂在香港招收第一屆新生時,報名應試者達一千餘人,最後僅錄取了王寵惠等十餘人。以1907年招考本科生為例,北洋大學堂在天津、上海、廣州、漢口等地《大公報》等報刊斥資刊登招生廣告,但法律系僅有一名考生達到錄取標準。為保證學生質量,並未放寬錄取水準,當年除預科畢業升入本科的人外,外考新生僅錄取一人。

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早專注於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學,其開設的許多課程都是中國工程教育史上的首創。北洋大學開設的工程學課程中的汽水學、材料材質學、橋梁房頂學、開洞控地學、水利機器學,電學課程的傳電力學、電報及電話學,礦務學課程的深奧金石學、深奧化學、礦務房演試、測量礦鑿、礦務略兼機器工程學,機器學課程的深奧重學、材料熱力學、繪機器圖、機器房演示等課程都是第一次引入中國,為中國近代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天津大學

團城以及國立北洋大學校門,位於今河北工業大學

雖然北洋大學的校園舊址在今河北工業大學校園內,但天津大學繼承了北洋大學的學緣,目前天津大學每年10月2日舉辦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校慶活動。1995年,北洋大學建校百年之際,天津大學在校園中建造若干紀念性的工程,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彭一剛院士主持設計建造了「北洋紀念亭」,也稱「天津大學百年校慶紀念亭」,在敬業湖南岸修建了「北洋科學樓」。

天津大學校徽,上有「北洋」二字

2005年10月,北洋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天津大學在北洋紀念亭東側建造紀念雕塑。2015年10月2日,北洋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天津大學位於津南區的新校區落成投用,被命名為「北洋園校區」,新校區主樓前宣懷廣場建造了新的北洋紀念亭,亭中樹立了北洋大學創辦人盛宣懷的雕像。

北洋大學-天津大學110周年校慶雕塑

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內的北洋紀念碑亭(天津大學建校百周年紀念碑亭)


相關焦點

  • 雙一流天津大學,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天津大學位於天津市,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是我國雙一流大學,該校的前身為北洋大學,後面由北洋大學和河北工學院合併而成,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天津大學是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發展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 誰是世界上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誰是中國現代意義的第一所大學
    天津大學的前身是北洋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兩所學校都有悠久的辦學歷史,但嚴格意義上說,它們都不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當然有人會說,中國最早的大學是史承公元976年創立的嶽麓書院的湖南大學。但實際上,嶽麓書院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要說清這個道理,我們先來看一看哪所大學是世界上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 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作者:吳驍(武漢大學) 按:今天,是本國歷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前身)正式開學125周年紀念日,事實上,這一日期直到最近幾年才被考證出來,實屬不易。
  • 【教育史話】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作者:吳驍(武漢大學)  按:今天,是本國歷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前身)正式開學125周年紀念日,事實上,這一日期直到最近幾年才被考證出來  關於這一學術問題前後「接力」將近百年的考證過程與結果,也充分說明,「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作為100多年前在救亡圖存、興學強國的時代洪流中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波瀾壯闊的建校歷史,當然也不應該僅僅只是今天的天津大學所獨享的歷史遺產,而更應被視為整個中國學術、教育界所共同擁有的寶貴歷史財富。
  • 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另有其「人」,並非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創辦於1898年7月3日,這個時間點是不是有點兒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變法的「百日維新」,京師大學堂應運而生。這一時期,它還有著前綴,全稱為「國立北京大學」,成了我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性大學。「為之則易,不為則難」是其最早的校訓,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時刻貫穿著這一準則。話似乎扯遠了,那麼既然有人疑問我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是不是北京大學,此事必有蹊蹺!
  • 1895年建立,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方工科之王——天津大學
    這所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篇之作」,這所締造多項中國第一的高校,卻總是莫名其妙地被人遺忘,雖排名比緊鄰的南開大學要高,但是錄取分數線又要相對低一些。天大,灰暗時代的一束光講高校,繞不開的就是他的歷史,天大更是不得不說。
  • 同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北京大學與北洋大學的淵源
    北京大學作為近代中國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而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也自稱「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是為什麼?北大以文理醫科見長,北洋以工科名世;北大自由博大,北洋嚴謹踏實。看似風格迥異的兩校有什麼歷史淵源?誰是第一?
  • 天津最好的5所高校,天津大學第一無爭議,天津工業大學入榜
    天津大學辦學歷史:天津大學,簡稱「天大」,坐落於天津市,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辦學歷史: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肇始於1904年,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而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湖南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往雲南昆明,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天津復校並改為國立,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相繼併入天津醫科大學辦學歷史:天津醫科大學前身天津醫學院建於
  •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是一所飽經滄桑的院校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是一所飽經滄桑的院校天津大學天津大學簡稱&34;,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坐落於天津市,前身為北洋大學,於1895年建立,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古校。天津大學是1959年首批確定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天津市、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是國家&34;、國家首批&34;和&34;重點建設高校,中國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34;、&34; 、&34;、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 天津大學——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天津大學位於天津市,目前是我國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這所高校在全國範圍內都極具影響力,是很多學霸考生都夢寐以求的好大學。天津大學最早起源於北洋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其對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力極為深遠,所以也被成為開中國高等教育之先河。
  • 中國現代意義的大學,這幾所值得關注!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洋務運動興起,西學漸入,中國出現了許多新式學堂。1895年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慘敗日本後,變法之聲頓起,逐漸誕生中國現代意義大學。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的大學是哪一所?中國的現代意義的大學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現逐一介紹幾所著名的。
  • 2020天津最好大學最新排名,南開大學第一,天津大學排名第二!
    2020天津最好大學排名情況怎樣以及有哪些大學比較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根據上海軟科最新發布的2020最好大學排名可以看出,天津最好大學排名前3名的是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 2所雙子座大學,天津大學以理工科為主,南開大學則文理並重!
    天津大學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戰爭」失敗後,學校在「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的辦學宗旨下,由清光緒皇帝御筆硃批,創建於天津,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
  • 記憶 北洋肇始,國之重器 —— 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百廿年辦學追溯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從天津大學(北洋大學)起步……玉龍騰躍海河,佔盡鍾靈毓秀,海河流資潤澤,哺育了津沽大地上的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北洋大學)。1895~2015年,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120年。從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座高等學府到今天轟轟烈烈地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的國際知名高等學校,百廿年的探索是何等的艱辛,又是何等的輝煌。
  • 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誰才能在天津地區排名第一?
    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同處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近日也雙雙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那麼,這兩所高校,到底誰更強,誰才是天津地區排名第一的高校呢?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相繼併入,經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支持,學校發展成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 武漢大學vs天津大學!究竟誰才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國,有著數不清念不完的歷史。大學,自太學、國子監,再到大學堂,一代代人的學識智慧被保留、延續和傳承。和武漢大學的那一條內容裡,我寫道了武漢大學可以追溯到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但因為是專科,所以1895年建立的天津大學才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 我勸你別報|北洋大學的前身,擁有牛頓的蘋果樹,常年和南開pk
    我勸你別報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比京師大學堂創立還要早三年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985、211工程的雙一流院校全國排十幾名的一所綜合性院校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其中3個進入ESI前千分之一建築老八校之一建築學穩居國內第一梯隊天大還擁有中國第一株直接引進的「牛頓蘋果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到樹下等等自己的蘋果
  •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化學、建築學學科全國頂尖
    歡迎關注:大學視野現在,天津大學的官網上,依然寫著「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這句話,這所由曾經的北洋大學堂發展而來的高校,在中國高校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895年10月2日,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創立,歷經更名、改建等一系列過程,這所高校在1951年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之後進入國家重點高校行列。很多人知道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發展而來,卻不知其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中國建築老八校」之一。
  • 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一所成頂尖大學,另一所卻「無人問津」
    我們都知道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北洋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山西大學堂,分別創立於1895年10月2日,1898年,1902年5月8日,到如今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到如今,這三所大學早已變遷改名,變成現在的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山西大學。曾經都是齊名的大學,如今發展卻不盡相同。
  • 中國建校最早的一座現代大學,比清華北大還要早
    書接上回,上一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和大家一起探尋了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兩座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今天我們繼續中國大學探尋之旅。本期我們將要講述的這座大學,它號稱是中國建校最早的一座現代大學,甚至比上一期講述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建校時間還要早,它是中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它,就是著名的天津大學,人稱「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