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機會站在今天的舞臺上。71歲的科學家,姚期智教授辭去教授職位,告別學生,毅然踏上歸國之路,去實現他的理想。
猶記得錢學森教授在選擇歸國時回答杜布裡奇教授時講道:"在我的國家,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像錢學森教授一樣的愛國主義者,從不會缺席祖國的發展,只要祖國需要,他們就會從四面八方歸來。錢學森教授是一位,李四光、蘇步青、朱亞光等更是,姚期智亦是。
學成必歸,報效祖國
不管我們身在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初心。
姚期智是誰?清華大學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吧,清華有兩個班,收攬了各省理科大神,因此在江湖有句傳言:學霸的起點就是普通人的終點。從那裡出來的人年薪百萬不是夢。這就是清華著名的"姚班"和"智班",可你知道這兩個大神雲集的班有什麼關係嗎?
這兩個班其實是同一個人所創,他就是姚期智教授。
這位姚期智教授,可是為少見的天才。他原來在哈佛大學專攻物理的學者,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後來還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了計算機學,還在這個新的領域創造他的精彩——獲得美國圖靈獎(堪稱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截止目前改獎項的的唯一一位華人得獎者……
就是這樣一位大師級的高手,他本可以選擇繼續留在美國,卻做出了令人驚愕的選擇——回到中國。
2016年,71歲的他毅然放棄美國國籍,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選擇回到中國從頭開始。在臨走時,他告訴自己的的學生:"我要回要回去了,而且是永遠回去了。"這要有多大的勇氣才敢放棄自己辛苦奮鬥的一切啊。
學成一定要回國去,身在國外的姚教授,雖然已經是古稀之年,但仍舊沒有忘記自己年少的志向——報效祖國。
國之重器,培育大國未來
就像錢老講的只要想做,哪怕是種蘋果,我願意就行了。姚教授做的正是這樣一件事,他要用自己一生的知識,為國家培養出具有世界級水平的研究人員,這就是他要種的"蘋果"。
回國後,姚期智教授在清華大學擔任老師,開設了國內首門計算機理論基礎,他將計算機帶到了中國,打開了中國發展的新一道大門,開拓中國發展的新領域,讓中華學生和發達國家一樣接觸到世界一流的知識,為國家培育出新一代人才,打造中國的大國重器。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教授回國多年,中國始終缺少頂尖的人才,這始終困擾著錢老。
馮·卡門教授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最聰明,一個是猶太人,另一個就是中國人。可為什麼中國學校一直沒有辦法培育出眾多的高精尖人才呢?這個問題讓我們感到羞愧,我們如此大的國家,卻有著這樣的困擾。
中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答案"一詞,讓我們的學生困在其中。這也是姚教授要面臨的,他要打破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重新激發學生心中的創新力。
為此他開辦了姚班和智班,從各地招攬有潛質的學生,用自己的教學方式帶領更多的學生走上為國爭光的道路。
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每個人的特性制定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激發所有學生的潛力。
這就是姚教授的初心,他要做的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是要讓他們成為中國的希望,成為祖國走向世界的主力軍。
誓死報國,青年的偉大榜樣
在本應該在家享受安逸的年紀,姚教授仍舊在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2020年,他在上海創立自己的研究所,取名期智,為新一代有志向、有能力的奮鬥者創造新的平臺。
先輩為了國家奮鬥了一輩子,才有了今天的中國。但如今卻有些讓人感到痛心,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才"走出去",卻不見歸來。
曾經錢學森教授面對重重難關,仍不忘家國,一句"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讓我們熱血沸騰;如今的姚期智教授71歲歸國,為國燃儘自己最後的光熱,或許當代的我們是時候思考我們如此努力地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現在我們之所以會有青年選擇不回國,究其根本,其實是我們的家國情懷出了問題。
隨時代發展,我們的生活在向前進,但同時我們的國民也在受各種思想的影響,加之國民教育沒有跟上,會有出國就不願回國的情況也不足為奇,這是現實,也是一種痛。
現在,出國留學似乎已經不只是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這似乎已經成為了鍍金的捷徑,海外的繁華讓人忘記了初心,這是最可怕的。我們到底應該追求什麼,這是每一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家國,家國 要先有國,才能保住家。從前,我們落後於人,被"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語打壓得直不起腰,現在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實現富起來,我們能夠自豪地說:I am Chinese,我的身後是中國。祖國給了我們底氣,我們也應該成為祖國的榮光。
錢學森、姚期智等先行者將新中國從一窮二白,打造成為如今的大國,作為青年一代更應不負先輩期望,堅定信仰,成為國之重器。
歷史不會忘記奮鬥者,所有的付出都將成為新時代的風採。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願吾輩青年能不懼冷氣,勇往直前,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不負前輩期望,振興中華。
人活一世,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做的,想做就去做吧,不要被現實所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