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隨湖北省武漢市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專程前往臺灣歷史的文化地標——臺南赤崁樓採風。
那天,我們一行從阿里山茶莊驅車南下,一會兒走出山區進入平原,從中臺灣來到了南臺灣,於當晚七時下榻於臺南大飯店。
臺南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城市,明清時為臺灣首府。市名初為赤崁,位於臺灣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隨著大陸沿海移民的不斷東遷,全臺三大市鎮之「一府(臺南)、二鹿(鹿港)、三艋岬(今臺北萬華)」的盛景應運而生。後因政治中心北移,導致臺南市的城市規模,已由原來的老大屈居第四了。
次日清晨,我站在五層樓高的臺南大飯店俯瞰,四周地勢平坦,地形北闊南尖,曾文、鹿耳門、鹽水、二仁四條溪流貫穿其境,形成平原與沼地交錯的低緩地帶。城市建築與金門相似大都是中低層建築,最高也不過十來層。若以飯店對面的臺南火車站為界,市區西南部是古蹟匯集處,如昔日的行政中心赤嵌樓、全臺首學孔廟、延平郡王祠等歷史舊構都分布於此;東區市容留下了日據時期的印跡,還有成功大學校園、臺南神學院等連成一片,是為府城文教重鎮。此外,清代所砌築的城樓、城垣,仍可在此尋獲蹤跡;西區一帶車水馬龍商鋪林立,昔日港道淹沒老街窄巷中,滄海桑田一詞在此作了最佳的印證;西郊安平地區為臺灣發祥地,此地雖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安平老街、舊聚落、古堡、炮臺、行商洋樓、漁港……,依然散發著幽幽古意。
下得樓來,筆者乘著和暢的晨風,在水泥叢林中踏訪古蹟,明、清官宅、廟宇、傳統閩式民宅,西式建築風格,夾雜在現代水泥建築樓房之中,文物古蹟遍布全城,真可謂「五步一神」、「三步一廟」。
吃罷早飯,我們前往赤崁樓探幽。此樓系荷蘭人於明永曆7年(1653年)興建之普羅民遮城,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以此為承天府署。由於地震頻發,致使荷式城堡逐漸頹敗。到清朝同治初年(1862年),才在廢墟上建起了中國式建築,並供奉觀世音菩薩,以鎮壓荷蘭殖民者留下的邪氣。光緒十二年(1886年)是赤崁樓最鼎盛的時期。重建後的赤崁樓集中國式建築的廟、閣、殿、祠與書院於一堂。目前僅剩城堡大門和文昌閣旁的炮座遺蹟可供憑弔。
我們一進入赤崁樓公園,被幾樽銅像群雕所吸引。原來是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投降的情景再現:身著戰袍,氣宇軒昂,手持寶劍的鄭成功,由左右兩位愛將簇擁,正在接受一位高鼻子荷蘭人躬身呈獻的議和書。站在雕像面前,不僅勾起了我們對英雄血沃臺灣、骨埋寶島的懷念,而且對臺南人民妥為保存這一鐵證歷史文物表示由衷的敬意。
在公園大草坪旁,匍匐著一排有趣的石龜,它們各自背馱著一座長方體石碑。碑文是乾隆皇帝於1788年在臺灣平息內亂後,為彰功儆民寫的四篇詩文,文字蒼勁有力。其中有滿文碑、漢文碑和滿漢合璧碑等九座御碑。
當筆者登上周長為45丈3尺,高3丈6尺,共三層的赤崁樓,但見雕欄凌空,軒豁四達;飛簷畫棟,古色古香。樓內陳列著開臺英雄鄭成功的威武畫像、荷軍投降圖、當時的軍用地圖及文獻等重要歷史文物。
正在這時,突然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在眼前:他就是旅臺的湖北黃陂老鄉、著名詩人範延中老先生。詩人不僅給我們當導遊,敘鄉情,對故鄉黃鶴樓的勝狀仍記憶猶新。有一年,湖北舉行黃鶴樓詩詞大賽,範老一舉奪得一等獎。只是他現在已是耄耋高齡,又患腿疾,不能還鄉,只能在夢中追憶黃鶴樓了。
在範老的導引下,我們來到原為蓬壺書院一部分的文昌閣,這裡還奉祀著一尊魁星爺。相傳這尊原供書院師生參拜以求金榜題名的魁星爺極為靈驗,每屆考季,神案上便排滿了各色準考證、學生證,祈求神靈護佑。
文昌閣庭前立有一斷足石馬,由洲仔尾(永康市鹽行村)移來,原為林爽文事變中,陣亡的清廷官員鄭其仁墓道之石刻。由文昌閣通往海神廟之間,有一半圓形石砌古井,為荷蘭人建城時所鑿,因此稱為「紅毛井」。幽幽古井深不可測,訴說一段神秘傳奇,據說此井可直通安平古堡,當年鄭成功入城圍攻時,荷蘭人便利用此密道逃往安平。
臺南孔廟本來不在計劃之列,但經我們交涉,小馬哥還是滿足了大家的要求。孔廟又稱文廟,建於明永曆年間,是全臺最早的文廟,也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辦學府,故稱「全臺首學」,今已列屬一級古蹟。孔廟廟堂文物眾多、殿宇恢宏,不愧為文廟之宗。
這座孔廟是由鄭成功的部將陳永華倡議修建,歷經數次修葺,廟門以一「全臺首學」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雄渾醒目的筆力,益增莊嚴肅穆。建築以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的大成殿為主體,大成殿無柱子及迴廊,而以伸出厚牆的挑梁插栱支撐,殿梁懸有多方前清諸帝的欽賜御匾,備極尊榮;兩旁東西廡則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歷代先儒先賢神位,兩側毗連禮器庫、樂器庫,古代形制禮樂器皆妥為保存,以供祭孔之用;正殿之後為崇聖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鯉等先達賢儒,建築形式較為古樸。
大成殿前方是欞星門,欞星門東為節孝祠、孝子祠,西為名宦祠及鄉賢祠。另一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即明倫堂,堂內正牆嵌有趙孟頫體書法「大學」全文……
佇立於孔廟前,筆者不禁想起了發生於孔廟前極不相稱的事件。那是2008年10月21日上午,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以學者身份參觀臺南市孔廟,遭到民進黨籍「議員」煽動的少數人的暴力襲擊。張不僅被推倒在地,一群暴徒還跳上其座車車頂跺踩……釀成「張銘清事件」。
筆者與銘清兄相識十餘年,三次相見,溫文爾雅,高級記者出身,長期從事對臺工作,為兩岸交流與合作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範老也氣憤地對筆者說:「這那幾個跳梁小丑,簡直是丟了臺灣人的臉!」
臨別時,筆者特以《故鄉有個黃鶴樓》贈給範老。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以此獻給兩岸三地的湖北鄉親。
故鄉有個黃鶴樓,
江南名勝天下秀。
黃鶴飛到了赤崁樓①,
滔滔海峽湧鄉愁。
古老的傳說道不夠,
煙波江②上情悠悠。
情悠悠,思悠悠,
天天夢見你,
美麗的黃鶴樓。
註:①赤崁樓曾被《華盛頓郵報》列為世界十大景點之一。
②取自崔顥《黃鶴樓》,指「武湖煙漲」,今長江武湖段。(裴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