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本科生都泛濫了,高考四百多分,就能輕輕鬆鬆去本科。只是畢業後,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歷,在大城市找工作時,都沒有優勢。
那本科下面的大專生,尤其是那些高考分數只有兩百多分、不學無術的學生,上大學是怎樣的體驗,未來又如何呢?看完下面一個大專學生的自白,大家就清楚了。
如何評價大專生活?作為一個省重點大專的學生,我可以明確表示:大專生活如果用兩個字形容,就是頹廢如果用三個字形容,就是爛廢柴。
我寶貴的三年青春,都是在大專度過的。在這樣的學校,很難看到人生的希望,最大的感受就是上了一個假大學,白讀了十幾年的書。學習不行就算了,娛樂也沒啥含量。
教師上課時,大家都是清一色低頭玩手機。老師在講臺上講天書,下面沒人回應,感覺老師像是自說自話、超級尷尬,也是很佩服這樣的老師,能夠自己從頭講到尾。
同學呢,玩手機刷微博的、追劇的、看小說的、打遊戲的,一抓一大把。我名校在讀的高中同學,和我說,如果是水課的話,他們也不會聽課,但他們是在看專業書、寫練習,絕對不把時間浪費在手機上。
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會有學習的氣氛,早就被扼殺得一乾二淨了。來之前,很多人還是想痛改前非,在大專好好學習,彌補高中犯下的錯誤。
奈何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他們也很快沉淪為其中一員了。主要還是沒有自制力、自控力不夠,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這樣隨波逐流。
在宿舍裡面,我們女生的主要活動就是睡懶覺、吃零食、看劇、聊八卦,這還是比較健康的愛好了;男生宿舍裡一天24小時都是打遊戲,經常有人打遊戲疲勞,被送進醫院。
只要早上沒課,大家都會很默契地睡到十二點鐘,然後懶洋洋走去食堂吃「早餐」,最後回宿舍再睡午覺。在休息時間學習是不可能的,班上一半的人沒去過圖書館。
我感覺素質和成績,還是比較掛鈎的。我的舍友真的有很多爛毛病,衛生不管不問、大半夜打電話、偷用別人東西,不相處一下,都不知道人原來還可以這樣。
本應該多姿多彩的周末,很多人都是宿舍趴一天。說一起去學習,他們會對你翻白眼;說去市區玩一玩,他們永遠說太麻煩了,懶得動。
在剛報導的一個月裡,我還遷就過、跟隨過很多過著上述生活的「廢人」。後來發現他們缺點實在太多,我就主動遠離了他們,現在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不過,在大專的確不需要廣交朋友,我的三年時光,幾乎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在那裡,我找到了和我一樣的同類,認識了許多專升本的學長學姐,他們大多數人都成功去了本科。
我今年也幸運上岸了,是省會的一所公辦二本。而那些廢人呢,拿個畢業證,就回家啃老了。當初很感謝自己,做了個正確的決定,那就是——遠離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