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哎呀,剛剛一歲,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他們有點小緊張,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祝您旅途愉快。」
來自上海的一對年輕爸媽,帶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成都遊玩,因為擔心孩子第一次坐飛機會哭鬧打擾到別人,特地給其他旅客每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耳塞和糖果),還附了一張寫著上述文字的卡片。
事情傳到網上後,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稱讚:好暖好有素質!
@馨媽來了
因為擔心自己的一歲小孩可能會在飛機上哭鬧打擾到其他乘客,這位媽媽為此特地提前準備了小禮物和致歉的小卡片,真的特別的貼心和細心。
一個小細節,父母育兒水平高低立判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這位媽媽在育兒上是一位格局很高的媽媽——雖然是一件小事情,可以看出這位媽媽在教育孩子上不馬虎,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未來。
在這樣高素質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信將來也會被父母耳濡目染,也應該會是一個很有素質、很懂禮貌的人。
當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打擾到別人,但是又因為孩子年齡小,有些很淺顯的道理卻無法被孩子理解,從而無法制止孩子打擾行為的時候,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指望所有人都諒解自己的難處而置之不理,而是向所有人表達自己的歉意。
我也經常在坐車或者其他公共場合遇到幼小的孩子大聲喧譁或者哭鬧的情況,但考慮到小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一般周圍人都能夠理解,如果孩子的父母態度好點,基本上周圍人也不會說什麼,甚至還幫忙哄孩子。
但怕就怕遇到那種孩子吵到別人,自己卻還蠻不講理的父母,不僅放任孩子哭鬧或者胡鬧,甚至在別人提出異議時,還反懟:
「他還是個孩子」、「你跟一個孩子較什麼勁」、「你家就沒有孩子嗎?你家孩子不鬧嗎?」……
這樣的父母給人的感覺像是整個世界的人都欠他們家似的,別人就要心甘情願為他們不當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而買單。
每一個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而至於後期孩子會長成什麼樣,這大多數時候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格局。
教育格局高的父母,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有眼界、有素質、懂禮貌的孩子;而教育格局低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基本上也是個自私狹隘、素質低的孩子。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什麼樣的父母,大概率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那些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差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以身作則的日常教育上。
一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為孩子樹立榜樣的父母,又如何不能教育出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呢?
怕就怕有的父母,平常自身不身體力行,等到孩子出問題了,又不知道自我反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孩子身上。
其實,那種特別討人厭的所謂「熊孩子」,歸根到底,還是父母教育格局不高,沒有樹立好榜樣,不會教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