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堅強,連打針都不哭,這不一定是好事

2020-12-25 90育兒

說起打針可能是每一個人小時候的噩夢,感覺在打針的時候疼的很,也就免不了哭鬧,雖然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大人們打針不會哭了,但是小孩兒哭鬧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說孩子打針都不會哭的話,可能有的家長會誇自己的孩子堅強,這真的是好事情嗎?

首先觸覺是人的重要感覺之一,這能夠幫助我們很好的了解外界的情況。在孩子三歲之前,最重要的感知器官就是皮膚觸覺,一些在感知痛覺上比較敏感的孩子,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適應能力就會比較強,但是一些觸覺反應較慢的孩子,之後就可能出現一些神經類的病症,所以說在一定程度說給孩子打針但是沒反應不正常,而打針折騰卻顯得很正常。

人類皮膚接觸到的信息會轉化為神經信號再傳輸給大腦,對於嬰兒來說,神經系統並不完全,對外界的變化所做出的反應也會比較慢,所以說,打針時不折騰或者是哭的比較慢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觸覺的發育是很快的,嬰兒對於疼痛的理解會在出生的一個月後比較明顯,這個時候的孩子對刺痛越來越敏感,所以說如果孩子在一個月之後打針還不哭,很可能是孩子的感覺器官出了問題,但是也是據情況而言,並不確定。

出現觸覺發育過晚的情況有可能是母親的生孩子時的選擇造成的,舉個例子來說,用開刀手術出生的寶寶比順產的寶寶更容易在皮膚感知發育方面出現問題。因為順產的方式使得寶寶在出生時遭到了擠壓,但是這種擠壓的程度對寶寶來說僅僅是按摩,有效地促進寶寶全身上下的神經,等於提前給寶寶做了一次預防。但是我們反觀剖腹產,直接採取手術的方式並沒有達到順產的按摩效果,自然在寶寶之後的觸覺發育上會出現問題。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把孩子包裹的太過於嚴實,中國的媽媽們很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你喜歡把孩子一層又一層的包起來,但是這樣的行為對寶寶來說是不好的,因為這樣就缺少了適度的肌膚接觸,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對他的保護,這樣做只會阻礙他身體的發育。

儘量的讓寶寶多接觸一些新的東西,僅僅是被人抱是不夠的,單一的皮膚感覺也會阻礙孩子的感官發育。

相關焦點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孩子對打針都是有恐懼感的。然後我就在想,孩子打針不哭就一定勇敢嗎?未必!原來是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他要堅強,不哭,多年壓抑不良情緒導致了身體不適。所以,要是常年這麼壓抑情緒,那真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呢。畢竟,眼淚可是幫助毒素排出來的呢。
  • 打針不哭的兩歲寶寶是怎樣煉成的
    打預防針是每個寶貝都避免不了的,特別是在1周歲之前。每次打預防針大多數孩子會很哭鬧得很兇!每次到了注射室,眼看著護士把針頭扎進寶寶的胳膊裡,寶寶無辜地看著媽媽大哭。麥子從出生時就好像缺乏安全感,每當我握著她小手時她總是會掙脫開。
  • 孩子打針不哭真是勇敢、膽大麼?
    打防疫針的時候,往往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打針的時候不哭不鬧,偶爾哭也就那麼一兩秒鐘,就好了?而有的呢,針還沒打上,就哭天喊地,更厲害的還有,哄了個把小時了,還在那兒抽噎不止。有些寶媽就要問了,大人有的還暈針,害怕打針呢,小孩子不是應該對打針更加害怕麼?打針不哭真的就是好事麼?
  • 孩子打針不哭正常嗎?哭與哭有什麼區別?
    孩子打針,幾乎每個做父母的都會遇到。在我見到的孩子當中,大部分孩子打針時都會哭,尤其在醫院給孩子接種疫苗的時候,孩子非常多,一個孩子哭了,其他孩子都會哭成一片。不過也有例外,有一次,在醫院看到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過來打疫苗,其他孩子都哭成了淚人,這個3歲的女娃反而沒有哭,只是略顯緊張地看著準備給她打針的護士。等到護士將針頭移到她手臂的時候,發現這個小女孩沒有哭,就用詫異的眼神看了看她,沒想到她對護士說:「阿姨,我不哭,哭和不哭,打針都一樣痛。」
  • 千萬不要「騙」孩子說打針不疼
    帶寶寶去打預防針,看到這一幕:還沒進診室就有一個小孩在哇哇大哭,只見旁邊的媽媽一邊說著「打針一點也不疼,一下就好了」,一邊強行按著哭得面紅耳赤的孩子,真是既心疼這個孩子,也可憐這個家長。 可憐家長並不是因為她被孩子折騰的大汗淋漓,而是她正在失去孩子的信任。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是否疼痛孩子真的感覺不到麼?
  • 三歲患癌幼兒好堅強:痛!但我不哭,哭了病就不好
    醫生說,若無後續醫藥費,她的生命也許等不到上幼兒園……對這一切渾然不覺的曉曉堅強得讓人心疼,面對大人都難忍受的化療和骨穿痛苦,她總是忍著不哭:「痛,但我不哭,哭了病就不好……」三歲幼兒肚裡長「包包」 一查是癌症晚期「這麼小的娃兒,咋可能得癌症?」即使曉曉已接受第二次化療,爺爺胡德榮仍無法相信,剛還在牙牙學語的寶貝孫子竟得了惡性腫瘤。「阿姨好!
  • 這一招,孩子從此不再害怕打針
    我剛有了我家老大,我婆婆就跟我吐槽我老公小時候因為打針是怎麼哭鬧最終把村診所都「操家」的經歷,當時我兒子只要一哭的厲害,她就會說:你這孩子以後脾氣肯定小不了,這個會遺傳的。我不喜歡聽這些傳統的觀念,也沒吱聲。現在我婆婆的說辭改變了:我們孫子和孫女可親了,打針從來都不哭,倆兒娃一樣堅強。我默默的,沒有告訴她其實打針不哭是有原因的,我是做了這些工作孩子才能勇敢地面對打針。
  • 小寶寶打針全程沒哭鬧、表情淡定,連哼唧都沒有
    這個寶寶大概叫元寶吧,當天元寶由爸爸抱著打針,媽媽本想著拍一段孩子打針哭鬧的視頻,沒想到元寶表現得非常淡定,剛開始盯著漂亮的護士姐姐看了一會兒,幾秒之後覺得無趣扭過了頭去,比起被扎針的手臂,元寶似乎對打針的護士更有好奇心。就這樣,元寶全程沒哭沒叫打完了針,這在嬰兒界絕對是個奇蹟。
  • 正在打針的孩子顧不得哭,是因為成年人做了這幾點
    醫生一開始並不是直接消毒打針,而是用帶著針帽的針和寶寶玩耍,趁著寶寶不注意,突然拔下針帽,快速的將針劑注射完畢,整個操作過程用時非常短,以至於寶寶自己都沒有反應過來,打針就在遊戲中結束了。每一位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帶著寶寶去打針,還沒有走進病房都能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為了減輕寶寶的痛苦,寶媽們開始各出奇招。
  • 「打針一點都不疼,真的!」你還在用這句話騙孩子嗎?該改改了
    奶奶連拖帶拉進了登記處,她已經抱著門把手說什麼都 不進去。等到排隊打針的時候,一直縮在奶奶懷裡,一動不敢動。我女兒打針的時候她就坐在旁邊,看見我給女兒擼起袖子,抱住胳膊,她突然「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不打針!」奶奶沒辦法,狠狠說了一句:「你再哭,再哭我打你!打個針你看你這些事!」女孩被奶奶的威脅嚇到了,哭聲戛然而止。但是不停往奶奶懷裡拱的動作,顯然還是在害怕。其實,今天見到的女孩不是個例。每次帶女兒去打疫苗,都懷疑自己是要去參加「花式哭慘大賽」。
  • 孩子怕打針,每次打針都哭鬧、恐懼怎麼辦?醫生教你三招從容應對
    關於打針這件事,作為過來人,可以說,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怕打針的。但偏偏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就需要打各種各樣的預防針。小一些的寶寶還好,每次打針的時候頂多哼唧一下也就過去了,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越長大就越不受控制,往往一打針時就會爆發洪荒之力,攔都攔不住。最近在安徽阜陽,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 寶寶打針就是嚎哭大賽?這個寶寶又萌又暖:自己不哭還安慰爸爸
    相信所有的寶爸寶媽們都有帶寶寶去醫院的經歷,而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肯定就是一個個寶寶哭著哇哇大叫,看起來十分像是一場「嚎哭大賽」。不過也可以理解,一些大人都尚怕打針,何況是那麼一丁點兒大的孩子呢。不過最近也有一位寶寶也因為打針而出了名,不過她可不是因為哭得厲害,而是因為一點兒都沒哭才出的名。在打針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疼得哇哇大叫,唯獨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不僅沒哭,還不停地安慰爸爸,但抿著嘴,委屈的樣子真是萌死了,不過卻也更讓人心疼了。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和經常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太明顯
    不哭的寶寶就代表優秀嗎?以這位阿姨為代表的一些人,會有一種偏見,認為從來都不哭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再舉個真實的案例,之前寶寶生病,帶著寶寶去醫院,先要給寶寶驗血,排隊等號的時候,前邊一個15個月的寶寶抽血的過程中,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的爸爸媽媽非常自豪,他們在一邊等待的時候,全程觀看了我家寶寶哭鬧的過程,因為她的牴觸和哭鬧,導致第一次抽血失敗。
  • 為什麼孩子一打針就哭,原因從你身上找
    「不聽話?帶你去醫院打針」、「護士拿著針過來了,你繼續哭」,孩子聽到這些話可能立馬變乖,但形成一種心理暗示:醫院是個可怕的地方,醫生和護士是壞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懼怕去醫院打針,見到穿白大褂的人也會害怕。
  • 孩子怕打針怕吃藥?那是你方法不對……
    前段時間,二寶發燒,到醫院去打針。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進了輸液室就哭著叫著亂扭著身子要往外跑。奶奶一邊拉扯孩子,一邊叫:「別哭,越哭打針越疼!」「聽話,不然我不管你了。」……可孩子是越哭越厲害。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你家寶寶上醫院打針包括在家裡吃藥,是不是也會哇哇大叫,一點兒不配合?那我可要說了,這不是寶寶的問題,是當家長的一開始方法就錯了。
  • 孩子初上幼兒園不哭?家長別急著高興,幼師:並不一定是好事
    ,集體活動也總是不愛參加,每天都很悶悶不樂的樣子,所以孩子初上幼兒園不哭,可能並不一定是好事。其實像這樣「懂事」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往往最容易讓家長掉以輕心,覺得孩子其實是很讓人省心的,但其實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反而會越來越不願意上幼兒園。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都有哪些?
  • 「不許哭!給我閉嘴!」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在大廳等候之際,突然從打針室傳來一陣尖銳的哭叫聲: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因為害怕打針,所以使出了渾身解數想逃脫:他扑打、尖叫、撕心裂肺地哭著。旁邊是他一臉嚴肅的媽媽命令道:「不許哭!給我閉嘴!」於是那個孩子哭得更兇了。
  • 寶寶不哭不鬧是好事嗎?7個月前有這些表現,建議去醫院檢查下
    陪孩子去遊樂場玩,聽到兩個媽媽在聊天,媽媽A說,我家孩子天天晚上都哭鬧,我和他爸輪流著哄,你說一個小男孩,咋就跟眼淚泡出來的一樣,煩死了。媽媽B也說,是啊,我家孩子也經常哭鬧,餓了哭,醒了哭,困了也哭,沒事還哭,一天哭好幾場,這是不是情緒有啥問題啊?如果孩子不哭就好了......
  • 像不像小時候打針的你?寶寶怕打針,媽媽只需這樣做
    文|90媽媽(個人原創,歡迎轉發)每個人都會打過針,不管是小時候接種疫苗,還是生病後打針,幾乎都經歷過。我們知道打針是非常疼的,這對於小孩子來說確實是不想面對的事情。我家的老大就是特別怵針,到醫院打針就要滿院跑,我都是把他逮住提溜回來,然後不管他如何喊叫掙扎,都會按住他配合醫生打針。那個時候就會引來所有人的目光,後來連醫生都怕他來打針了。
  • 小男孩「打針」走紅,不哭不鬧全程碎碎念,討好醫生又安慰自己
    小男孩"打針"走紅,不哭不鬧全程碎碎念 有位網友曬出了自家孩子打針的視頻,孩子打針的時候不哭不鬧,反而全程碎碎念,讓看到的網友都樂了。 小男孩約摸5、6歲的模樣,準備要打針的時候,他跟很多孩子一樣害怕,步子忍不住往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