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減貧政策應是所有國家民生政策的重中之重。政策制定者只有通過媒體報導,才能冷靜客觀地認識到真實的國家貧困現狀,看到貧困問題的根源所在,媒體報導相當於政策制定者的眼睛。公平、客觀、多角度的媒體報導在協助政府制定針對減貧問題的政策上至關重要。」12月15日下午,在「國際減貧媒體交流」線上研討會上,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說。
凝聚共識,攜手合作,共迎挑戰。作為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的分論壇之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國際減貧媒體交流」線上研討會15日在北京舉行。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近30個國家的前政要、外交官、專家學者和媒體機構負責人,就國際減貧事業合作、媒體在減貧工作中的角色以及新媒體時代全球減貧報導的新思路等國際性議題展開論述、交流。
萊特姆在發言中還指出,新媒體時代的通信技術賦予了媒體人士更多的報導工具和報導能力,希望媒體清醒認識到自己在減貧事業中的重要作用,肩負起時代的責任,為世界指出更多亟待解決的貧困問題。
《俄羅斯報》社長帕維爾·涅戈伊察補充說,媒體在減貧事業中的角色不僅限於宣傳報導,更重要的是,媒體要連接減貧事業與經濟信息,將有可能改善民眾生活的商業信息精準地帶給需要幫助的民眾。「減貧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作。」涅戈伊察建議,廣大媒體同行不要將減貧事業當作一個短期系列報導,而要將減貧產業打造成媒體報導中的一個長期品牌駐地。涅戈伊察還特別提到,在新冠疫情期間,一些虛假信息的過分散播,是媒體傳播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這是未來媒體報導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作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的減貧成就和成功減貧的經驗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頻頻「點讚」。
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耶夫指出,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成績舉世矚目,中國作出的努力也是對世界的貢獻。庫恩基金會主席、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認為,中國能在減貧工作和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和組織能力,中國脫貧攻堅的故事會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寶貴經驗。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也表示,中國經驗是許多國家靈感的源泉,他呼籲各國政府領導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共同致力於消除意識形態鴻溝。
在前任瑞士蘇黎世州銀行駐北京首席代表劉志勤看來,減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中國能取得今天的扶貧成就,離不開一以貫之的政策和全國統一的減貧行動。劉志勤指出,普及教育在減貧工作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對於高等教育暫時普及不到的地方,媒體的傳播作用就承擔著部分教育職能。在偏遠地區,媒體應當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職責,為民眾提供信息和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和拓展減貧成果。
「年輕人要積極參與全球減貧報導。」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吉塔·科切爾,在發言中特別強調年輕人在推動國際減貧經驗共享過程中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科切爾說,年輕人可以和大家分享創新性的技術、理念和工具,從而讓更大範圍的人群加入到國際減貧合作的過程中來。隨後發言的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主席西瑪德瑞什·蘇萬也表示,年輕人對走出國門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有助於他們加強能力建設,推動國際減貧合作。
多位與會嘉賓對此次人類減貧國際論壇和「國際減貧媒體交流會」的舉辦表示讚賞。「今天的會議非常有成效。」劉志勤在總結評論環節表示。蒙古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協會會長巴特爾夫建議,可以將「國際減貧媒體交流」會議形式常態化,每一年或每兩年舉行一次,在各國媒體之間架起一座減貧經驗交流互鑑的「橋梁」。作為本次交流會的主辦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方面表示,今後願攜手各國媒體同行,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挑戰、消除貧困,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