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會考試大綱解析之三:一圖讀懂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前述:本文針對全國初級會計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會計概述》中的第三節《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進行解析。在《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中已經明確,對於此節內容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會計要素及其確認條件,熟悉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應用原則,熟悉會計等式。(釋義:大綱中針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依據從低到高設三個級別,分別是了解、熟悉、掌握)
一圖解析:
詳細內容: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條件:會計要素是根據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及其基本分類。按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要素側重於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側重於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具有三方面特徵: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資產確認條件:將一項資源確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資產分類: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2、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具有三方面特徵: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確認條件: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分類: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3、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其他綜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含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構成。所有者權益確認條件: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計量主要依賴於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4、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具有三方面特徵: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收入確認的條件: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合同各方已批准該合同並承諾將履行各自義務;該合同明確了合同各方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權利和義務;該合同有明確的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相關的支付條款;該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履行該合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企業因向 客戶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5、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具有三方面特徵: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益的總流出;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費用的確認條件: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其定義外,還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6、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利潤的確認條件:主要依賴於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認也主要取決於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會計等式:(也稱會計恆等式、會計方程式、會計平衡公式)是表明會計要素之間基本關係的等式。包括財務狀況等式和經營成果等式。
財務狀況等式(基本會計等式、靜態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經營成果等式(動態會計等式):收入一費用=利潤
感受求知之樂,加油!走在成長路上的會計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