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三年專項鬥爭收官在即,中國謀劃掃黑除惡全新布局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三次推進會25日在北京舉行。外界注意到,本次會議的任務,包括總結第二次推進會以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的成效,以及對深化「六清」行動和謀劃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六建」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在中國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即將收官之際,會議至少向外界傳遞兩重信號:其一,收官之戰,強調全力衝刺,以全面勝利向人民交出「成績單」;其二,三年行動收官,並非這場戰役將落下帷幕,而欲布局未來——將進行常態化環境下的「掃」與「除」,令平安中國建設提質升級。
行動「元年」,官方立下「軍令狀」
2018年1月,中國開啟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彼時,官方發出的《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指出,針對當前涉黑涉惡問題新動向,既有力打擊震懾黑惡勢力犯罪,形成壓倒性態勢,又有效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形成長效機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自中央吹響掃黑除惡集結號兩年多來,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累計打掉涉黑組織3347個、涉惡犯罪集團10564個,專項鬥爭5824名目標逃犯到案5512人,4.09萬名犯罪嫌疑人懾於強大攻勢而投案自首……
特別是頗受外界關注的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黑龍江「四大家族」案、山西「小四毛」等大要案使為患多年的黑惡勢力團夥被連根拔起,一批危害一方的罪犯被繩之以法。
「這兩年半打掉的涉黑組織相當於前10年的總和。」全國掃黑辦提供了目前最新的統計數據。
而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的另一面,則是帶動3萬餘起多年想破而未能偵破的積案沉冤昭雪。
國家統計局今年上半年對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民意調查顯示,95.1%的民眾對專項鬥爭成效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比2018年同期提高15.1%。
收官之戰,掃黑除惡指向「六清」
「當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當前鬥爭階段性特點和面臨的瓶頸短板,以更強的工作責任感、緊迫感推進專項鬥爭。」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三次推進會這樣強調。
其中,堅決徹底推進「六清」行動,則是當前工作重中之重。
對於「六清」,官方解釋為:「案件清結」「線索清倉」「逃犯清零」「傘網清除」「黑財清底」「行業清源」。
本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嚴把「質量關」「進度表」,推動各地做到決心不變、力度不減、責任不松,力爭每條線索、每起存量案件和每個突出問題都清徹底、清乾淨,在年底拿出六張「清單」。
事實上,收官之戰並非只盲目地強調數字「指標」,而要做到「是黑惡的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的一個不湊數」。
會議對此特別強調,越到收官階段,越要把握好法律政策的標準,依法推進案件辦理,嚴防「湊數」「突擊」等現象的發生。
布局未來,順應民心
兩年多前,當中國開啟這場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時,坊間曾有過「是否是『一錘子買賣』,三年之後怎麼辦」的擔憂。
如今,透過本次會議,外界可以看到官方的決心——深入謀劃「六建」工作,順應掃黑除惡常態化的民心。
會議提出,同黑惡勢力的鬥爭是一項長期工作。要謀劃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持續提高掃黑除惡法治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鞏固和深化專項鬥爭成果,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外界注意到,官方強調「六建」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源頭治理的防範整治機制、建立健全智能公開的舉報獎勵機制、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依法懲處機制、建立健全精準有效的督導督辦機制、建立健全激勵約束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持續推進的組織領導機制。
特別是如何做好「源頭治理防範」以及「打早打小的依法懲處」,著墨頗深。
比如,要堅持把源頭治理作為掃黑除惡的治本之策,對行業領域和農村地區持續強力整治,讓黑惡勢力無處生根。
比如,要堅持依法對黑惡犯罪窮追猛打,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露頭就打,決不讓黑惡勢力死灰復燃、由小轉大。
有分析指出,當中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步入「最後一公裡」時,及時布局「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將「掃」「除」的「指揮棒」調試更為精準,更具持續性,並以「機制」方式固定,一方面將對黑惡犯罪形成震懾,另一方面則為順應民心民意。而從國際視角看,中國通過一次「國家行動」及三年積累的經驗,亦可為世界其他國家「掃黑除惡」提供參考樣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