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雄「藍綠對決」戲碼可能改演「三國演義」

2020-12-23 環球網

東南網7月2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南臺灣的盛夏,讓「五都」熱度瞬間飆高,從原本的「藍綠對決」戲碼,可能改演「三國演義」,楊秋興是否參選大高雄,不僅牽動藍綠的選戰節奏,更攸關最後誰能勝出,也讓「五都」爭霸戰充滿戲劇張力。

大高雄基本盤綠大於藍,綠軍已在高雄縣執政25年,高雄市執政也已12年,藍綠實力懸殊;但若以2008年大選得票數,馬蕭配在高雄縣市竟領先謝蘇配8000多票,藍營首度攻陷泛綠鐵票區。

若以最近選舉得票數來看,藍綠基本盤似乎拉近,綠營應無絕對優勢,但選舉不能只看得票數,例如最近民調數據顯示,陳菊又大幅領先,盤勢又回到綠大於藍的局面。

如果楊秋興最終投入選戰,大高雄三強頂立,陳菊、楊秋興、黃昭順分庭抗禮,鹿死誰手還很難說。不過,從過往經驗分析,脫黨參選成功的模式屈指可數。

對藍軍而言,楊秋興參選,不利爭取「反陳菊」的泛綠選票,此一情況遠比「陳菊對決黃昭順」的局面複雜,因此藍軍對「秋菊之爭」,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相關焦點

  • 藍綠對決蔡45% 韓33%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及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沒有參加2020競選聯署,讓這場領導人選舉可能回歸藍綠對決的狀態。臺灣《聯合報》23日公布的最新民調就顯示,如果藍綠對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支持度45%,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支持度33%。對此,韓國瑜陣營發言人何庭歡透露,「韓國瑜將調整團隊策略」。
  • 高雄市長補選藍綠白三方對決 國民黨徵召市議員李眉蓁參選
    高雄市長補選藍綠白三方對決 國民黨徵召市議員李眉蓁參選 2020年06月24日 14: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6月24日訊  今天是高雄市長補選登記的最後一天。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23日宣布徵召41歲的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參選,相較於民進黨參選人陳其邁,被形容藍綠將上演「公主對王子」的對決。臺灣民眾黨23日晚突襲式宣布,徵召即將加入民眾黨的親民黨高雄市議員吳益政參選。
  • 高雄市長補選 藍綠周末造勢拚場
    高雄市長補選,25日藍綠各有大型造勢活動,國民黨李眉蓁有前、後任主席及執政縣市長站臺,民進黨陳其邁有「行政院長」蘇貞昌全力相挺,周末藍綠首場造勢活動,拚人氣更要展氣勢。陳其邁競總指出,25日是蘇貞昌與陳其邁合體,於高雄展覽館舉辦「緊衝連線大造勢」,下午1時30分進場,造勢活動除了加強民眾對於緊衝連線在防疫過程中的高效率、高執行力印象之外,也要宣示「行政院」未來對高雄的支持。26日還有蔡英文出席「百工百業挺其邁大會」。
  • 最新民調:臺灣2020大選若藍綠對決,韓國瑜蔡英文將打成平手
    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中國國民黨7月28日召開黨代會,確定推出高雄市長韓國瑜代表藍營出徵2020大選。根據臺灣《聯合報》民調中心最新民調,若明年為藍綠對決的局面,韓國瑜和蔡英文各以32%的支持度戰成平手;若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加入戰局,在三人角逐的情況下,韓國瑜以29%的支持度領先,柯文哲的25%暫居第二及蔡英文22%殿後。蔡將因為柯瓜分近三成綠營支持者,連任之路更為艱難。
  • 「挺韓」「罷韓」兩場遊行高雄上演,凸顯臺灣選情藍綠對抗態勢
    高雄大遊行顯然為2020年臺灣「大選」搖響了「最後一圈」的鈴聲,接下來,藍綠都將卯足勁進行最後衝刺。目前,島內民調也如同21日高雄遊行的人數一樣真假難辨,島內一些媒體最擔心的是蔡英文使出「最後的瘋狂」,即在今年12月31日通過所謂「反滲透法」。不管選舉結果怎樣,以煽動同胞仇恨、犧牲兩岸利益的方式來操縱選舉,民進黨這場選戰打得還真是有點無恥。
  • 高雄大辯論,韓國瑜陳其邁「直球對決」吸引全臺目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高雄市長選舉唯一一場辯論19日晚登場,兩黨候選人韓國瑜與陳其邁在造勢拼場後又正式進行「直球對決」,這也是島內六大「直轄市」選戰中「唯一一場只有藍綠兩大陣營市長候選人一對一的電視辯論」。由於距「九合一」選舉投票只剩5天,兩人的表現成為選前可能影響選民投票意願的關鍵一戰,自然備受關注。
  • 何照輝:楊秋興參選高雄能否讓國民黨收復失地
    2010年五都選舉中,原屬民進黨籍的楊秋興脫離民進黨,以無黨籍參選高雄市長,最後落敗。之後在2012年總統大選前夕,楊秋興召開記者發布會,正式宣布在2012年大選中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並出任國民黨高雄市三山競選總部顧問團總團長一職。之後,楊秋興「入閣」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協助農業區塊業務。
  • 私菸風暴後最新民調 藍綠對決韓蔡平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私菸風暴後,2020「大選」最新民調出爐,若是藍綠對決,國民黨的韓國瑜和民進黨蔡英文都是32%,戰成平手。據《聯合報》最新民調,藍綠對決時,韓國瑜在初選激情過後,支持率減少11個百分點,蔡英文則下滑6個百分點,韓、蔡支持度之所以下滑,主要是觀望的選民變多了,有36%的選民支持意向未定。而在中間選民部分,蔡英文以25%支持度贏韓的19%,不過有超過5成的中間選民在藍綠對決時不願表態。
  • 藍綠大咖為何都來高雄日月禪寺?
    高雄田寮日月禪寺地處偏遠,周邊又有獨特的「惡地地形」環繞,但小廟香火鼎盛,香客信眾、藍綠政要往來絡繹不絕。該寺住持圓宗長老德高望重,2010年接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後,8年期間積極推動法務及兩岸交流,功不可沒,日月禪寺之名也不脛而走。
  • 臺灣少數民族博物館意外改址高雄,藍綠陣營均有不滿
    臺灣少數民族博物館意外改址高雄,藍綠陣營均有不滿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實習生 童萬燕 綜合報導 2017-09-26 21:51
  • 臺灣史上首見 臺北高雄議會藍綠共治
    臺海網12月26日訊 五都新制昨天上路,這是臺灣史上新的一頁,無獨有偶,五都正副議長選舉,臺北市、高雄市在跑票疑雲、同票抽籤下,也分別出現歷史首見的「藍綠共治」。
  • 郭退選後周末藍綠首度對決:韓挺入蔡老家 蔡攻韓妻娘家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與蔡英文,繼上周末隔空互嗆後,昨日周末再拼場,韓上午再抵臺中與燕子同框,下午直搗尋求2020連任的蔡英文屏東故鄉;蔡也不甘示弱,一早攻入韓的妻子李佳芬雲林娘家,下午轉進到南投縣走透透,決戰中臺灣,兩人周末互踩地盤較勁,升高對決態勢
  • 高雄市長補選 藍綠白港都爭雄
    ,被形容藍綠將上演「公主vs.王子」對決。預訂在8月15日舉行的高雄市長補選,將是藍、綠、白三方對決的局面。 公主vs.王子 藍綠政二代對決 距高雄市長補選僅52天,陳其邁已開始在高雄市跑行程拜票,國民黨推何人出戰?備受矚目。國民黨秘書長李幹龍23日傍晚宣布徵召李眉蓁。
  • 四席「立委」補選今日一決勝負 藍綠全軍出擊
    四席「立委」補選今日一決勝負 藍綠全軍出擊 2019年03月16日 08: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北市、彰化縣、臺南市、金門縣四席「立委」補選,今天對決。
  • 高雄選戰藍綠大拼場,蔡英文全力拉抬陳其邁,消費李登輝騙選票
    高雄市長補選選戰白熱化,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8月2日率全體黨籍民代前往高雄,幫李眉蓁輔選,而在前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也首度參加輔選,90度鞠躬展現滿滿誠意。民進黨方面,蔡英文則南下幫陳其邁站臺,全力拉抬綠營士氣。藍綠要角輪番上陣,在高雄大拼場。
  • 挺韓遊行解散 高雄地鐵站再度癱瘓
    高雄挺韓遊行今下午1點11分出發,主角中國國民黨2020候選人韓國瑜因維安因素,臨時改在終點左營微笑公園現身,不過大批韓粉擠不進公園,約下午3點陸續可見人潮逐漸往回走,到高捷生態園區、巨蛋站搭捷運(地鐵)準備返程。
  • 民進黨禮讓或提名 丁守中:最終都是藍綠對決
    丁守中強調,無論民進黨是否自提人選,最後都會是藍綠對決的局面。    丁守中昨天接受網絡節目訪問,被問到民進黨對手柯文哲禮讓問題,丁認為深綠都覺得柯文哲沒有核心價值,已經變紅,又最可能賣臺,且柯文哲在臺北聲望雖低,其他地方卻是高的,民進黨自提臺北市人選等於提前解決問題。
  • 高雄市長補選藍白綠三方對決正式登場,李眉蓁兩大優勢可拼陳其邁
    高雄市長補選8月15日舉行,昨天是高雄選委會登記作業的最後一天,國民黨、民進黨、臺灣民眾黨都派出選將前往登記,高雄市長補選藍白綠三方對決正式登場。昨日,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傑對導報記者表示,民眾黨意在測試該政黨在南部的支持度;國民黨和李眉蓁則可發揮兩大優勢與陳其邁一搏。民眾黨借市長補選為2022年選舉測水溫由臺北市長柯文哲任黨主席的臺灣民眾黨,23日晚間「突襲式」宣布,徵召即將加入民眾黨的親民黨高雄市議員吳益政參選。
  • 臺媒:臺灣選戰最後關頭藍綠大比拼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朱立倫14日偕妻高婉倩在新北市大掃街,獲不少民眾歡迎。(中央社)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 臺媒稱,選前之夜藍綠大拼場。據臺灣「中央社」1月14日報導,朱立倫最後兩周密集車隊掃街,從南臺灣的屏東出發,一路往北狂掃;選前大型造勢活動也以「六都」為主,從9日黃金周的臺北大遊行開始,先後到臺南、桃園的團結造勢晚會,最後14日在高雄,選前之夜的壓軸則在臺中、新北。報導稱,北臺灣一向是藍營優勢選區,這次卻成為藍綠的激戰選區。
  • 韓國瑜高雄得票僅61萬 比2018年少28萬票
    2020臺灣「大選」揭曉,蔡英文開出歷屆最高票817萬票,高雄更拿到109萬票,民進黨8席「立委」全上。中國國民黨韓國瑜在「本命區」只拿到61萬票,比2018高雄市長選舉的89萬票少了28萬票。蔡英文讓2018翻盤的高雄市又綠油油,氣勢再度重回到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