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左暉:我所理解的房地產行業

2021-01-11 donews

DoNews 4月24日消息(記者 周勤燕)在源碼資本2017年碼會上,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分享了鏈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視角和理解。左暉認為,房地產行業線下仍大有可為,線上需與線下連接。

左暉認為,分析房地產行業,應該建立在以下四個維度之上:

第一維度:B端,當下中國房地產行業核心集中於C端,B端前景可期;

第二維度:人口分布,通過對未來人口分布的預判提前布局市場;

第三維度:將房地產行業進行分類,分為製造業、交易平臺、房後市場與房產金融服務市場;

第四維度:線上與線下,各行業均存在線上推動線下的機會。房地產行業線下仍大有可為,線上需與線下連接。(完)

以下為左暉在源碼資本2017碼會上的演講全文:

大家上午好!張一鳴剛才說的Context,我在想一鳴做頭條幾年,他現在跟大家分享這個事情肯定是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下面,我也很有興趣想知道他分享的語境是什麼樣子?我猜是有自己的管理體驗和管理壓力。

今天給大家做分享,我也在想我的語境應該是什麼樣子?因為我們做這個行業是比較特殊,我自己的企業也比較特殊,我們還是在做房地產服務行業。房地產行業是每個人都可以說兩句的行業,一般出去跟別人交流時大家都比較有共鳴。

今天我把我的視角和我對房地產行業的理解與大家做個交流,供參考。

先看這張圖,我們是怎麼樣理解房地產行業的?大概從幾個維度去看房地產行業?

中國未來房地產的B端發展可期 

第一個維度是2B,鏈家發展了15年是做2C的生意,今天2B生意也是比較大。我們整個行業做的比較大的一家企業CBRE,它算是交易行業裡面比較高的估值。我們看到僅僅在2B這一個領域也有非常多的參與者,第一個是CBRE(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rvices),他們在美國主要做保險,做產權,我們把它劃分為2B裡面最終來變現,這是今天所看到的。

從2C到2B,我覺得今天中國主要還是C端,未來B端會越來越有很大的發展,包括商業、商鋪、數據等等,今天機會非常多。中國部分基礎設施不健全,房地產行業也存在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我們的數據規模和基礎非常弱。鑑於此,鏈家就希望掌握全國樓盤的數據,想知道全中國樓盤C端的數據。

大家如果在美國買過房子經歷的話,美國的數據非常棒。現在全國7000萬套的房產數據,中國現在城市中有C端的樓盤大概是什麼樣子?什麼樣的戶型?包括今天使用的戶型圖等等,這些情況都還是很弱。包括在寫字樓、商鋪很多裡面基礎設施不夠。總的來說,今天看這個行業第一個大行業視角從2C到2B兩端去看,今天的核心還是在C端,B端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對中國未來城市化建設的理解推動著鏈家的戰略布局

第二個維度,我們所說的城市,因為中國今天大概是有7億的城市人口,未來會有10億城市人口,我們自己認為未來10億人口未來怎麼分布?它的生意會在什麼地方?有各種各樣的擺法。十年前我看過當時麥肯錫做的報告,對未來城市人口大概從最密到最疏會有四種擺法,每一種形狀都不一樣。

我今天感覺城市的人口相對更密集一些,從整個的產業經濟來看,今天的產業政策是鼓勵人向更分散的地方推廣,我對這個事情的理解是未來全中國大概有20個左右核心城市群,每個城市群大概有3000萬左右人口,在20核心城市群會有6億的核心城市人口,這是我們今天對這件事情關鍵性的理解。因為今天所有的戰略布局基本圍繞著這件事情去做,我自己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未來人口的分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的目標市場怎麼樣去選擇?這是第二個維度。

房地產行業的四個分類:製造業、交易平臺、房後市場與房產金融服務市場 

第三,我們看房地產行業,大概會覺得有4個主要的產業。

第一產業叫製造業,開發商總體來說又叫製造業。

第二品類是交易平臺,房地產最重要要有流動性,交易平臺主要是為整個的市場提供流動性,鏈家主要做的工作為整個市場提供比較好的流動性。去年在整個中國C端交易17萬億規模,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新房大概10萬億,二手房大概6萬多億。

第三大類統稱為房後市場,今天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大的行業像建材、裝修、家居。但是今天這些產業非常分散,包括物業,像大家看到的PRC是做大宗倉儲,今天有400億美元的估值,在房後市場裡面我覺得未來會有非常多的機會推出來,如果大家做投資的話,更多去關注一下。

租是一條獨立的線,租也可以算是房後市場,我們今天把它叫大自管。我們有一個平臺叫自如,它也是分C端分B端,C端有很多的需求住宅、倉儲。B端有寫字樓、商鋪、倉儲等等。我們主要是做C端的,在C端裡面租也有很多的機會,長住、短住、高端、中端,現在有一個很好的企業Airbnb在租裡面做短租的,美國短租的行業也層出不窮,總之「租」我想像是非常大的市場。中國未來租的市場是1萬億左右,未來會上升為3萬億。今天的租售是很不均衡,大概17萬億的交易市場,對著1萬億的租賃市場。在租方面不管是線上線下,長租、短租2C2B在未來有很大的機會。包括今天看到的Airbnb他們也是做倉儲的生意。

在中國這個領域裡面,跟REITS的發展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隨著REITS的發展本身,數據集中化之後對我們發展影響很大。今天在美國最大的房地產商是上圖裡的玩家,但它其實不是今天看到的大的開發商,他們都是很多大的REITS,最典型的大概50多萬億美元的規模。排第七名的Cheung kong Propety,還不是最大的REITS,我覺得租是一個很大的方向。相對來說,美國在這方面發展更快一些。如果看美國第一大REITS是居住類;第二大類是交易類。包括線上也有很強的數據企業,它都是2B的,貨幣化的方式都是從金融機構裡面來的,這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我剛才說的三個大品類,一個是製造業,還有一個是交易平臺,第三個是房後市場,第四個是整個的房產金融服務市場。

在美國也有很多新的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裡面,比如說有一個線上公司是做線上交易。這是今天看到的在整個不動產行業裡面,大概會有這麼幾個比較大的維度,不同維度裡面都會產生很多的企業。

線上創業公司如何連接線下是重要命題 

最後一個維度是線上線下,各個產業裡面都會有一些線上創業企業,推動線下的機會。我自己感覺房地產行業大概也會有很多的狀況,最近幾年在我們行業裡面出現了很多的線上創業企業,後來做的都不是特別好。總有人把一個大帽子扣在我們腦袋上,說我們通過線上把線下企業打敗,我自己特別不願意扣這個帽子。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我們打敗他們是從線下打敗,而不是線上打敗的。其實真正線上企業打敗線下企業的機率非常小的,我自己戴著這個帽子沒有幾個人跟著,我覺得房地產行業線下還是有很多的機會,但房地產行業有這個壁壘,比如說今天很多的做2B企業,這個投入非常大,線上的很不清晰,如何跟線下去連接是個命題。

關於鏈家 

我最後再用一點時間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有的朋友對我們這個企業比較有興趣。剛才說的那些品類裡面今天涉足的是三個領域,一個是交易平臺。鏈家會給市場提供流動性,從我們視角看,如果房子沒有流動性的話,資產價值是沒有意義的。

鏈家的定義:

第一,我們對整個的房產商提供比較穩定的流動性支持;

第二,做自如自管;

第三,做房地產金融。

這是我們做交易平臺的核心邏輯,今天在全國已經有15萬左右的Agent,我們做這個公司第一天開始就在想這麼多的經紀人到底跟我們什麼關係?我們今天越來越把經紀人看作是客戶和產品,而不是看作我們的員工,雖然每個人會籤勞務合同。我們把自己整個定義為是個經紀人合作網絡,怎麼樣把這十幾萬的經紀人像一個小社會一樣把他們凝聚在一起,這大概是我們的核心思考。我們怎麼樣把經紀人凝聚在一起,讓他們用一個比較穩定的規則去服務這麼多的消費者,這個是這麼多年的探討。不管用線上的方式還是用線下的方式,剛才主持人也在說,我們很早確定了一個原則讓信息無差別的分享。今天消費者的問題是信息會過載,在一個交易過程中是蠻難的事情,在信息過載過程中這也是經紀人去提供的價值。

這個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貝殼找房反超鏈家,是意外還是「老賴」左暉的人為?
    近日,關於「老賴」左暉旗下的貝殼找房即將上市成為熱門話題。對於一手創建鏈家的左暉來說,用貝殼來一把擊倒自己的鏈家,將大量資源、資金轉入貝殼找房,究竟意欲何為?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鏈家")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集房產交易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為一體以數據驅動的價值鏈房產服務平臺,業務覆蓋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租賃、裝修服務等。
  • 估值雖近千億,但鏈家老闆左暉仍面臨「壟斷」質疑
    在「屠龍」的過程,左暉的商業版圖不斷野蠻生長。作為搞中介裡面最會做網際網路的,左暉顯然想要更多,他將鏈家放進貝殼裡,貝殼找房、鏈家、德佑,以及自如、萬鏈等名詞逐漸延伸。左暉說,我做貝殼是為了提升行業價值。然而,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左暉也變成行業裡其他人口中的「惡龍」。
  • 左暉所說的「難而正確的事」到底是什麼?
    但貝殼及其背後的鏈家,對於當下房產交易市場所產生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鏈家及其後來衍生出的貝殼找房,在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進入到了一個客單價高、交易頻率低、服務周期長、人員魚龍混雜、服務標準極度不規範的行業。和滴滴打車、餓了麼等 O2O 平臺的「輕」相比,上述每一個行業特質都意味著「重」,而「重」就意味著「難」。
  • 左暉: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底層邏輯
    特別是鏈家所處的房地產交易領域:重線下,規則複雜,流程漫長,是消費網際網路上半場巨浪席捲之下巋然不動的礁石,而左暉掌握了在產業網際網路撬動礁石的槓桿。左暉不認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描述,他眼中鏈家和貝殼是線性、連貫的發展,不存在斷代史。「我們沒有從線下反攻線上,也一直沒有自我革命的思路。」
  • 專訪左暉: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底層邏輯
    特別是鏈家所處的房地產交易領域:重線下,規則複雜,流程漫長,是消費網際網路上半場巨浪席捲之下巋然不動的礁石,而左暉掌握了在產業網際網路撬動礁石的槓桿。左暉不認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描述,他眼中鏈家和貝殼是線性、連貫的發展,不存在斷代史。「我們沒有從線下反攻線上,也一直沒有自我革命的思路。」
  • 鏈家董事長的一個電話,就能開掉我愛我家的副總裁?
    《碧桂園,給你一個 5 星期的家》帶來的熱潮還未褪去,房產服務龍頭企業鏈家,又成了各家必追選題。 鏈家的同行——我愛我家的原副總裁胡景暉實名「舉報」:鏈家董事長左暉施壓,逼得我愛我家的董事長謝勇,開掉了為公司打拼 18 年的自己。
  • 左暉的新難題:貝殼的惡是天生的嗎?
    值此金融危機的前夜,面對著中大恒基倒掉,讓出的市場份額,中原和我愛我家選擇了退縮,而鏈家則選擇了迎難而上。為了搶灘登陸,鏈家自創了四門絕技:一是籤約風險提示;二是投訴全線公開;三是真實成交價公示;四是嫌惡設施公布。四門武功的背後,左暉的圖謀是客戶滿意度,要做足品牌溢價,期望淨化行業風氣,讓品質服務成為鏈家的護城河。
  • 鏈家左暉被限制消費背後:一宗近兩千萬房屋交易
    ,對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簡稱鏈家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左暉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對此,鏈家方面發布消息稱,「此事與一起北京東城區的房產交易有關。鏈家是此單交易的居間服務方,因判決判項列明鏈家需要協助辦理過戶,鏈家也在本案中被列為被執行人。此案和左暉沒有實質關係。」這份限制消費令源於一套1920萬元的房屋引發訴訟糾紛。在該案中,作為居間服務方的鏈家公司與另一個賣方公司均被判敗訴,且兩家公司的負責人都被限制消費。那麼,左暉如何被捲入這起案件之中?
  • 中介風雲:鏈家的破壁之戰
    初秋,北京二環內的一座四合院內,左暉向《財約你》講述了「鏈家從何處來,向何處去」。對話內容包括他對中國未來樓市的判斷,17年來他如何像產品經理一樣改造鏈家的門店和經紀人,以及鏈家為何要推出「貝殼找房」。訪談現場的庭院四周,圍牆矗立,仿佛不斷延伸業務邊界的鏈家所面臨的行業現實的隱喻。圍觀者都在觀望,左暉能否破壁成功。
  • 鏈家、貝殼、德佑三大業務合併變局之下,左暉的野心與焦慮共生
    2018年,鏈家集團先是啟動德佑加盟業務,後又成立線上交易平臺貝殼找房,一次次攪動著中介市場的敏感神經。但在快速變革間,關於鏈家的種種爭議也甚囂塵上,「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是否有失公允」、「鏈家是否能成功轉身做線上交易平臺」、「三大平臺如何協同發展」等問題,都在等待鏈家董事長左暉給出一個答案。
  • 貝殼「花式」秀肌肉,左暉取道「VIE」前的路演?
    伍鏈家系怎麼上市,我們推斷出了一種可能性。那麼,左暉案頭的難題,便只剩下【估值】。為了【高估值】,也就能想明白,為什麼明知有Bug,左暉還是要導演貝殼VR售樓部,在西安的這場「花式」大秀。原委也很簡單,七個字【網際網路科技實力】。如何理解?地產一休哥先來插播一則舊聞。2017年,資本市場發生了一場併購—昆百大併購我愛我家。
  • 左暉:房地產行業數據化才能更懂消費者
    行業的極限在哪裡?在這個冬天,中城聯盟向房地產行業拋出了新的追問。12月2日, 「第五屆中城聯盟論壇」在北京舉行。胡葆森、寧高寧、陳勁松、左暉、鍾偉、刁志中、田明、王石、馮侖等企業家、投資人、學者集結齊聚,尋找地產「真變量」,與未來對話。
  • 鏈家左暉:未來自己做房主的人會減少 租房者會增多
    12月4日,在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在下午「分享經濟:創新與治理」分論壇中,發表主題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租賃時代的分享經濟」。這是左暉首次受邀參加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這也意味著其過去三年來努力向網際網路公司的轉型得到行業認可。自2014年底開始,鏈家發起一場自我革命,以鏈家網為焦點,對整個公司的業務、布局和架構重新梳理。
  • 貝殼找房上市 「運動員」左暉走上裁判臺
    2020年10月26日起,《2020年中國房地產人物年鑑》正式啟動編纂。   公開資料顯示,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臺。   目前鏈家已成為貝殼的入駐品牌之一,除了鏈家,其他商家也可以在貝殼找房平臺上發布房源,貝殼找房與鏈家最大的區別在於貝殼找房主要負責的是線上業務,而鏈家主要負責的是線下門店業務。
  • 左暉的20年上市路:從37名員工到45萬名經紀人
    北京時間8月13日晚,左暉敲響了紐交所的開市鐘聲。在敲鐘儀式致辭環節,貝殼找房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說的最多的是「感謝」,在短短的一段話中,他說了21遍。左暉說:「今天貝殼上市儀式的主題是篳路藍縷。我希望所有的貝殼人永遠記住居住服務產業的艱難,永遠記住我們是如何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價值才走到今天。同時也請大家永遠相信自己。
  • 從鏈家到貝殼:規模背後的商業邏輯
    貝殼脫胎於鏈家,從鏈家到貝殼,鏈家創始人左暉認為,「貝殼做的事情,就是以店長和經紀人為中心在重築整個行業生態,這個改變會是非常大的。」正基於此,貝殼一改鏈家此前作為中介機構領頭羊的目標,將其商業模式定位為居住領域的網際網路平臺巨頭。這一定位讓貝殼獲得了更有想像力的增長空間,更在近兩年獲得了巨大的增速。
  • 是誰把鏈家左暉送上「老賴」名單?(內附判決書)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19年3月5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發布一條限制消費令,對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及鏈家實際控制人左暉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所有的聲響都只因事涉中國房屋交易代理之王:鏈家。一位認死理的北京女子,追訴三年,硬是讓百億身家的左暉先生,在3月8日這天無法進入任何一家高檔餐廳。是的,連給妻子買一束昂貴的鮮花都違反了訴訟法。
  • 左暉扔下「炸彈」:做貝殼的500多天裡 他究竟在想什麼?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作者:李豔豔 在鏈家傳統企業秩序與網際網路精神在左暉的身上激烈碰撞,直至融合出一個新事業。身處變革中心的他,仿佛成了一個活在未來的人。市場激流與組織線性相互激蕩,貝殼意欲撬動目之所及的20萬億市場。左暉48歲了,早逾不惑而未知天命,他想要安下心來扎進去。
  • 貝殼找房赴美IPO:鏈家創始人左暉為第一大股東 騰訊軟銀加持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貝殼找房赴美IPO,鏈家創始人左暉為第一大股東,騰訊軟銀加持7月24日,貝殼找房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書,股票代碼為「BEKE」。此次上市主體既包含了房地產中介鏈家,也包括房地產交易及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高盛、摩根史坦利、華興資本擔任主承銷商。招股書顯示,在IPO前,鏈家創始人左暉個人持有貝殼找房28.9%股權,投票權為46.8%。值得注意的是,貝殼找房的股東陣容豪華,包括軟銀、騰訊等。
  • 貝殼找房新故事:95億美元估值與「掏空鏈家」真相
    關於鏈家被掏空   原股東股份已鏡像平移至貝殼   一邊是貝殼找房的融資好消息,一邊是鏈家註冊資本縮水的消息,難道真如傳言所聞,鏈家被掏空?為什麼貝殼而不是鏈家?   在投資人眼裡,投貝殼離不開鏈家這個內核。   「之所以選擇投貝殼找房,主要就是看中鏈家的利潤可觀。鏈家2017年的營業收入就高達260億,淨利潤6.3個億。對比已經上市的我愛我家、易居、搜房這些公司,鏈家的利潤可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