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音」到「彌賽亞」,張亞東的音樂啟蒙

2020-12-16 千千音樂

最近我的好朋友張亞東因為一句「特別好」成了「網紅」,其實他一直很紅,只是亞東為人處事非常低調謙遜,一直甘居幕後,從不喜歡拋頭露面,相信上綜藝節目是一件讓他非常難受的事情,但是我也很高興地看到,有更多年輕人從他身上感受到在中國音樂圈裡少有的,那種對於音樂的信仰和真誠,和對於音樂人的尊重和善意。

平時我們之間有一種像親兄弟一樣情誼,也許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名字的英文字母縮寫都是ZYD,這好像平添了一份默契。其實亞東在北京音樂圈裡是後來的新人,我最早認識他是在1997年,那時候在西城育德胡同的有待唱片店是北京少有的幾家賣正版CD的唱片店,有一天店員跟我說有一個高高瘦瘦的人來店裡,一定要買掛在牆上的The Cure(治療樂隊)的海報,那幅巨大的海報是我歷盡千辛萬苦從香港背回來的鎮店之寶,店員說那人來了好幾次,後來我還是把那幅海報賣給了他,我覺得這一定是一個非常熱愛音樂並且非常執著的人,我們也就因此成為了好朋友。

和亞東一見如故是因為我們對音樂共同的品味和愛好,也是因為我們有差不多的脾氣和秉性,90年代我們倆被人戲稱是「北京十大不靠譜青年」,主要是因為我們的作息時間和一般人不一樣,所以約會總是遲到,不過另外八個一直不知道是誰。

2001年2月我和沈黎暉張亞東一起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音樂商業學院進修一個月

我非常欣賞亞東的才華,我覺得當年這位來自山西大同的年輕人的出現,改變了整個90年代的中國樂壇,他讓主流音樂變得更有獨立的品位和審美,讓另類音樂更加流行,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但是最近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覺得亞東一直悶悶不樂,他玩攝影搞繪畫卻不做音樂,外人看上去他好像自得其樂,但是其實我感覺那是他對於這個時代的一種無聲的抗議,就像一位偉大的雕刻家遇不到一塊美玉,我想這也許是他內心最大的悲哀吧。

前兩天有一個記者來採訪我,因為他們在做一篇張亞東的專題文章,這讓我想起來當年我在北京音樂臺的節目《我的音樂生活》曾經做過一次張亞東的專訪,那是在15年前,在亞東左家莊的家裡,我們聊了聊他的音樂生活,破天荒的他竟然說了很多話,15年後再聽,我覺得就是三個字:「特別好「!

Q&A

有待 x 張亞東

音樂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從你擁有的第一張唱片,到讓你最難忘的一首歌曲,音符記錄下了歲月的痕跡,了解一個人聽音樂的歷程,就是了解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甚至於是體驗一代人的成長經歷,那些在你生命不同時期出現過的音符,就成為了你生命的配樂,「The Soundtrack of My Life」,歡迎進入我的音樂生活。

有待:我們都很想知道作為一個創作音樂的人,同時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流行音樂製作人,你平常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都是聽什麼樣的音樂的呢?亞東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音樂生活!

亞東:其實要是讓我說起我的音樂生活可能比較難講,因為我基本上是成天都在聽音樂,聽了特別特別多不同領域的音樂,只要音樂我就喜歡,好像音樂就是我全部的事情,所以好像想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在好多音樂裡每一個都很喜歡。

有待:在你小的時候都接受過什麼樣的音樂訓練呢?

亞東:最早小的時候主要是在老家學民樂,學揚琴還有二胡,小的時候因為我媽是唱戲的,晉劇,所以我跟她在一起在團裡,基本上是非常喜歡民樂。

有待:那個時候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音樂是什麼呢?

亞東:慢慢地好像在上初中的時候,看了一部國內的電影叫《知音》,當時那裡面的歌曲對我觸動非常大,我覺得可能是在我小的時候第一次理解一種情感而聽一個音樂,不僅僅是為了興趣或者其它什麼,就是《知音》的那首主題歌,所以我到後來都一直喜歡一個叫王酩的作曲家,他寫過很多像《難忘今宵》什麼的歌,其實我小時候受過很多民樂的那種訓練,所以比較喜歡那樣的音樂。

1981年上映的電影《知音》主題曲由王酩作曲,華而時填詞,李谷一演唱

有待:其實我和你一樣也是在初中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被這首歌曲裡面的一種情感打動,我還記得在我的課桌上刻上「高山流水」四個字。那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古典音樂產生興趣的呢?

亞東:再後來我就開始學習大提琴,從那個時候開始對古典音樂著迷,其實說到古典音樂,我覺得對我來說未必一定是多麼高深,多麼複雜的,只是說非常喜歡那種感覺,我覺得非常的自然,可能因為年代的關係,古典音樂都非常緩慢,它可能到達一個高潮之前要鋪陳很多很多東西,所以給你一種很寧靜的感覺,被它帶進去的一種情感,像這個亨德爾的《彌賽亞》其實是我覺得我聽音樂最重視的一種,音樂給我的感染力,就是音樂響起來以後我自己會完全被它所控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彌賽亞》的時候,感覺瞬間靈魂完全完全被清洗了一樣。

我為什麼會選擇這首樂曲,是因為我曾經和國內的藝術團,和少數民族的小女孩一起去過法國一個音樂節,當她們在教堂裡唱起雲南的那些民歌,我覺得我真的是在那個環境聽到深受感動的一種聲音,覺得自己瞬間身體都變輕了,是因為我覺得,任何一種好的音樂,其實需要的是人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去欣賞,所以我特別迷戀古典音樂的那一種情結。

Handel: Messiah(亨德爾:彌賽亞)

有待:你早期對於古典音樂的迷戀,對於你後來創作和製作流行音樂有什麼影響和幫助呢?

亞東:我覺得,其實這是非常矛盾的一個事情,因為就像古典音樂是它的時代造成的,可能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節奏很緩慢,如果很快速的東西大家來不及反應,而現在的時代一切都變得非常非常快,很顯然有些東西在現在是不太合時宜的,那就沒有辦法。

其實我覺得「我的音樂生活」和「我的音樂工作」要區別對待,因為我覺得大多數時候,你不能把你自己的理想去帶到工作裡,工作需要的是立馬可見的那種效果,而且我覺得現在我們聽到的大多數的音樂我認為是垃圾居多,包括自己有的時候也會製造垃圾,因為沒有辦法,因為我就是生活在一個這樣的時代。

那麼作為我喜歡的音樂就完全不同了,其實我的很多想法都會在我的工作裡去體現,像是在製作王菲的《寓言》的時候,我其實想在《寓言》的那張專輯裡體現我喜歡的音樂的一種情結,可是基本上來說呢,可能市場也不會理解或者有什麼反應,這就像是我喜歡的古典音樂,雖然很好,但是現在懂得欣賞它的人變得越來越少,是因為的確有一個節奏的問題。

這張專輯裡大部分歌曲是亞東在義大利創作的,後來我們一起在英國鄉村Peter Gabriel的Real World錄音棚做的後期

有待:音樂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亞東:如果生活裡沒有音樂我真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在我看來可能是暗淡無光的,因為對我個人來說,我理解的音樂就像是一種宗教一樣,是我完全的信仰,是我自己置身在這個人群裡,我覺得唯一一個能夠使我感到有奇蹟的東西,就像是一個上帝的聲音一樣,音樂在我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在我看來它隨時都可以帶我去到任何的地方,所以音樂在我看來是生活裡最重要的東西。

有待:那麼你有沒有你自己非常欣賞的音樂家呢?

亞東:在國內有我剛才提到的王酩,我不介意他寫多大的篇幅或者多小的篇幅的作品,比如像一個日本的叫武滿徹的人,還有像坂本龍一,這都是我很喜歡的音樂家,其實坂本龍一也是用很簡單的東方元素,但是因為他有深厚的古典音樂以及爵士樂的影響在他身上,所以我覺得他算是能夠感動我的音樂家,其實感動也是分層面的,音樂的力量也是分層面的,就像我非常喜歡巴赫,在古典音樂領域非常非常偉大的一位音樂家,他曾經有過一句話說,「是我發現了音樂不是我創造了它」,我覺得很多的音樂其實是在天地間早就存在的,需要你去發現,需要你去找的它。

有的時候我不敢說你看,我寫了這麼一首歌有多麼好,因為我是聽著無數的音樂走過來的,我覺得我承接了上一代音樂家身上的所有的優點,其實我所有的音樂的知識都是來自於我對其他人的模仿,所以有的時候真的覺得可能音樂有一個它的「律 」,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它有自身的一個氣場,一個韻律,一個運氣,就是你必須要抓到它,當你捕捉到那個東西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痛快淋漓,甚至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音樂很奇怪,它不是純技術的,你有多好的技術就能寫出多好的作品,不是,有很多音樂家根本就不懂譜子的,但是這不能阻擋它成為一名音樂家創造出感人至深的音樂,我覺得就是「發現」那個東西比較重要。

蕭邦,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被譽為「鋼琴詩人」

我比較喜歡古典音樂裡除了巴赫,其實我最喜歡的是蕭邦,蕭邦的音樂在當時就像是小品一樣,他在古典音樂裡不算是多麼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我認為他的情感是我最喜歡的,我聽他的音樂的時候真的就想像他在深夜裡的樣子,就像他的《夜曲》,在我彈奏的時候就非常想了解他當時心裡在想什麼,是很令人感動的一種音樂,當然後來我就更加喜歡。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在技術上不斷提升的過程,就是當情感上最重要的,可能每一個人喜歡音樂學習音樂都是由情所致,覺得有情感投入,當你掌握了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渴望獲得更多的技巧,不然你就就無法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比如說像古典音樂裡的拉威爾,還有德彪西,是他們首先用很多跟傳統相悖的東西,比如平行五八度什麼的在拉威爾和德彪西的年代已經不是問題,那麼他們創造出來的音樂更加像是JAZZ一樣,更加的寬廣。

這麼多年以來我也是聽音樂一直隨著自己的興趣,就是我覺得最近自己缺什麼,我覺得哪些方面是我的弱項,我可能去聽一系列這樣的東西,但是發現到最後,當你掌握所有的東西的時候,你還是得回到自己的內心,問你自己,你究竟想做什麼,你是誰,從哪裡來的,你對你自己最基本的情感,你的家人親情,你對故鄉,對很多東西的情感,我覺得最終還是要回到自身的上面來,運用你學到的東西,重新挖掘自身的那種情感。

「本作品版權屬於千千音樂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相關焦點

  • 《彌賽亞》中文版周末上演
    彌塞亞》將在市人民會堂上演,本次演出邀請到著名指揮蘇文星執棒,知名歌唱演員吳培、尤夢曦、於世勇、劉明昊等為音樂會獻聲。聆聽《彌賽亞》需要用心    提起 《彌賽亞》中著名的選段「哈利路亞」,觀眾們並不陌生,但是完整的《彌賽亞》在國內上演的次數並不多。指揮蘇文星介紹,《彌賽亞》作為三百多年前巴洛克時代的音樂作品,其古老的故事、音樂的風格與現代人的審美習慣距離比較遙遠,因此,相比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但是《彌賽亞》在西方古典音樂中一直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 張亞東細品十專輯:Adele震撼了主流音樂
    張亞東 音樂製作人,代表作:《只愛陌生人》《悶》。張亞東最近的工作話題多集中在他的「微電影」拍攝上,不過音樂仍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脫離不開的老本行。目前正在45天環遊世界旅途中的張亞東當然也少不了音樂的陪伴,為本報推薦的十張專輯也正是他旅程中必備的音樂。
  • 金牌製作人張亞東真的是女神收割機嗎?
    張亞東因為喜歡音樂,初中沒畢業就跑到大同歌舞團做臨時工,張亞東是個音樂天才,經過學習,吉他、鍵盤、架子鼓、鋼琴、長號,他樣樣精通。1988年,因卓越的音樂才華,19歲的張亞東成為大同市礦務局文工團的一員。
  • 樸樹和張亞東的名字串起來,就是一個黃金時代
    電影音樂是張亞東做的,那也是他第一次做電影音樂。電影拍完,樸樹就跟周迅談起了戀愛。巔峰時期,天天寫歌,如沐春風。頭髮紮起來了,臉上沒有一個褶兒。張亞東這邊也沒閒著。張亞東22歲從大同老家跑到北京做音樂。27歲給王菲做了專輯,從此名聲大噪。自此後的5年裡,王菲的每一張專輯都被張亞東承包了。
  • 張亞東成為 Roland 羅蘭中國區品牌代言人
    從1996年與王菲的第一次合作開始,在近30年的音樂歷程中,張亞東為數不勝數的歌手、音樂人、導演等等藝術家們創作了眾多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而張亞東與 Roland 的緣分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啟。
  • 來自靈魂的聲音,喚醒生命的音符——《彌賽亞》的誕生
    8月21日,曾為他的歌劇寫過歌詞的朋友,給他寄來了新的《彌賽亞》清唱劇的歌詞,請他譜曲。心情惡劣的亨德爾看到第一句歌詞:「鼓起你的勇氣」就怔住了,他覺得那不是歌詞,是天使從九霄雲外向他發出的召喚,以喚起他怯懦的靈魂。
  • 遇見彌賽亞!
    ·門徒&彌賽亞施洗約翰的兩個學生他們聽見老師的見證,就跟從了耶穌。 緊接著,安得烈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西門,並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受膏者」。最後是指在預言中應許「將要來的彌賽亞」。祂會擔負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身份。在以色列王國分裂後,南北兩國相繼被擄,百姓一直盼望彌賽亞的來臨,直到耶穌出現、開始彰顯祂的身份,我們當然可以體會門徒的狂喜。聽到弟弟的消息以後的西門,馬上跟著弟弟去見彌賽亞耶穌.從此西門改變了人生,耶穌見到西門後,給他改名「磯法」。
  • 金牌製作人張亞東,堪稱是「女神收割機」,現51歲的他依然受歡迎
    而今天給大家講述的這個人在娛樂圈中,他是著名的音樂製作人,而他的感情又比事業更加受人矚目,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張亞東。對他,你的了解有哪些呢?到底有多優秀張亞東竟然是娛樂圈中的金牌製作人,自然在事業這一方面就差不到哪裡去,他雖然沒有經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但是在音樂這方面卻是極其有天賦。他多次拿到過金曲獎,多次拿到過年度最佳編曲獎,好像被無數的光環而籠罩,而大家知道嗎?
  • 張亞東坐鎮頂配DOULive在現場,二手玫瑰GALA樂隊燃爆全場
    還是嗨到爆的場內氛圍?近些年隨著LiveHouse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大量的樂隊和歌手通過各地區LiveHouse完成自己的巡演,吸引了一大批喜歡原創的粉絲,去LiveHouse現場消費音樂,逐漸成了樂迷習以為常的一個生活方式。
  • 張亞東坐鎮頂配直播DOULive在現場,二手玫瑰GALA樂隊燃爆全場
    還是嗨到爆的場內氛圍? 近些年隨著LiveHouse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大量的樂隊和歌手通過各地區LiveHouse完成自己的巡演,吸引了一大批喜歡原創的粉絲,去LiveHouse現場消費音樂,逐漸成了樂迷習以為常的一個生活方式。
  • 張亞東,到底因為什麼如此招女孩子喜歡呢?
    竇文濤好奇的問李艾:「對張亞東,你都快成他的迷妹了,這是為什麼?上次劉索拉老師也在說,我看亞東就是女孩兒會喜歡的男人。你覺得是怎麼回事兒呢?」李艾說:「先讓亞東老師剖析一下,你覺得為什麼?」張亞東:「我真不知道。」亞東頓了頓:」我覺得不管是怎麼樣的人吧,比如說很帥的男的,特別奇怪的是,越好看越帥的人,自己越自卑,他們會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他會盯著自己缺陷的地方,這很奇怪。儘管他們所有人覺得他們很好,很美,很棒。他們自己還是不滿足。」李艾接話:就是這樣的才討人喜歡。
  • 在《樂隊的夏天》和《十三邀》中的張亞東:穿過霧靄森林去尋找美
    1969年,張亞東出生於山西大同,母親是一個晉劇演員,他所以從小就接觸了音樂。後來,他更是表現出了極高的音樂天賦。他8歲時開始拉大提琴,別人打鼓時,他看兩分鐘就學會了。因為不喜歡上學,他13歲就離開了校園,到大同歌舞團去當臨時工,開始唱歌和伴奏。他走的路,應該說一開始就是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邁進的。
  • 張亞東親下場,集結二手玫瑰、郝雲、盤尼西林…看DOULive如何引爆...
    張亞東如是說。他此前曾現身許多livehouse現場,但 「雲現場」的live秀對他而言依然是全新的體驗。如果說去年在網綜《樂隊的夏天》現場看到張亞東是一種驚喜,那麼時隔半年後看到他出現在直播間,成為一家「限時音樂店鋪」的主理人,就有理由期待這位華語音樂頂尖製作人會帶來直播領域全新的音樂視聽震撼。
  • 樸樹沉寂四年損失百萬 與張亞東黃金組合再出山
    樸樹沉寂四年損失百萬 與張亞東黃金組合再出山 2008年04月15日 13: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將在6月份之前推出一首新歌,而這首歌是張亞東的新作品。  沉寂四年損失百萬  繼2003年11月推出《生如夏花》專輯後,樸樹就沒有再推出新專輯,期間只是推出了兩首廣告歌曲,並在《名聲大震》節目中露了一小臉,以及響應公司的號召,進行了一次無償鮮血。就連結婚的消息也是在媒體鍥而不捨下地追問下被迫曝出的。
  • 1999年樸樹寫了一首歌,跟張亞東、高曉松有關……
    18歲張亞東加入大同市礦務局。1991年,他決定離開穩定的工作,隻身去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來到北京後,他親眼見證了中國搖滾樂最狂熱,最才華橫溢天才頻出的日子。那也是校園民謠最光輝的日子。高曉松和老狼在各大頒獎禮上憑藉《同桌的你》大殺四方,風頭正盛。
  • 去尋找美,《十三邀》許知遠與張亞東對談:愛藝術的人都要看看
    昨晚看了《十三邀》最新一期,許知遠與張亞東的對談。兩人相談甚歡,盡興時舉杯共飲,惺惺相惜。感嘆,張亞東真是一個真誠的人啊!愛藝術的人,都很掙扎,光是在藝術創作的層面:自己想要的,甲方要求的,觀眾期待的,就夠你頭疼的了。
  • 莫文蔚翻唱經典民歌 張亞東稱其是「最愛」
    張亞東大讚莫文蔚。「無線發行(音樂)是現在最流行的事情,我當然要趕上潮流!」被問及專輯發行的初衷,莫文蔚笑著回答。《回蔚》是一張以翻唱和改編經典民歌為基調的專輯,雖然沒有發行實體唱片,莫文蔚表示製作費上絕對沒有偷工減料。「音樂上不該省的一點沒省,為了呈現出舊上海30年代的感覺,錄《花好月圓》的時候找來了最棒的樂手合作。」在造型方面,莫文蔚則用最愛的旗袍搭配潮流配飾,營造出摩登又復古的感覺。
  • 音樂啟蒙不等於樂器啟蒙,如何在家做好音樂啟蒙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儘管我希望她也能跟我一樣感受音樂的美好與美妙。但是回望來路,我知道從苦練樂器開始的音樂學習,並不是啟蒙的最佳方式。幼兒教育現在開始的越來越早,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眾多教育內容中,音樂漸漸走進了「剛需」的範疇。有多少家長認為「音樂啟蒙=器樂啟蒙」呢?可能比我想像的要更多吧。
  • 2000年,高圓圓遇見張亞東後開始倒追,寫的情書字裡行間都是喜歡
    2000年,高圓圓遇見張亞東後開始倒追,寫的情書字裡行間都是喜歡 文/無計談星 1 1969年,張亞東出生在山西大同。成年後,喜歡音樂的他成為了北漂一族。
  • 當他們演唱樸樹《New Boy》前奏響起時,我在屏幕前哭成了張亞東
    我想我會懂張亞東老師為什麼會哭,時光匆匆,我們的很多過往只能通過當時聽的音樂去回到現場,更何況對他而言,還是當時自己做的音樂。其實,當張亞東老師淚灑舞臺時,我也在屏幕前哭成了張亞東,回首過去張亞東老師幫樸樹做的這張《我去2000年》的專輯每一首都值得去單曲循環,每一首歌背後都有一段段過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