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2020-08-06 呂不韋有所作為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彤庭傳聖旨,異域化戎情。聖旨為何物,放在封建年代,頗有幾分如朕君臨的味道在其中。聖旨至,眾人皆跪,管是什麼皇權富貴、富甲天下,都不過這一張聖旨、一份旨意。放在古代,聖旨便是稀罕物件。

時過境遷,直至今日,社會主義春風吹遍中國,這過往的聖旨,亦有了其研究意義。曾經,一河南農民家中世代相傳一道聖旨,以此為家傳寶物。但當地文化局接走二十餘載,亦不肯好言歸還。無奈之下,老農只得通過打官司要回。

何謂聖旨

對於聖旨,生活在如今世代的眾人,應當是感到無比茫然的。但感謝資訊時代的到來,熒幕中演繹的古代劇本此起彼伏,自然聖旨便大概率的需要出現。想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字,是多數人都能夠記住的。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那何謂聖旨呢,特指便是古代中國帝王下令或發表言論的詔書,有個詞語十分有趣,便是「假傳聖旨」,言語此人藉助權威滿口胡鄒。也莫要小看這四字,擱置在古代,這便是殺頭罪名。當然,放在現今,便是笑談。

也無所可與不可,只感慨如今社會的和平與獨立、民主與幸福。古時,皇權之下,一切皆輕。受命於天的皇帝,才能夠理直氣壯的言語「奉天承運」四個大字,不過便是遵循天道旨意,自認為自己是這四海八荒的主宰。其餘人,不能忤逆,亦不敢忤逆。

而聖旨,可以根據區軸柄辨不同,如何細分,感興趣者可自行查閱,一番解讀之下,這聖旨買賣也能值得幾甸金銀。聖旨面以上好綾錦織品為載體,編織圖案多為祥雲瑞鶴。

通體的金黃,金光閃閃的同時,亦為彰顯富麗堂皇之氣。而為區別真假,聖旨兩端會以翻飛銀色巨龍作為標誌。顏色愈豐富,說明受旨者地位越高、成就越大。

當然,耗費長篇言語聖旨,是為之後的故事做鋪墊。河南農民手中的傳家寶,便是道光年間的一道聖旨。說起道光,忍不住多潤色一二筆墨,此人十分有趣。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清朝皇權之爭如何激烈,並不需多加言語,九子奪嫡的悲劇,是不斷被重複演繹的。而道光,是那個碾壓劇烈的清朝中,唯一一位嫡長身份即位的皇帝。

說道光好吧,鴉片戰爭便是在其治理期間爆發的。當然,這中間有清朝先祖早早埋下的禍根,所謂的閉關鎖國,令一個原本應當騰飛的國家,日趨閉塞。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所昭示的意義太多,道光的執政一生,註定抹黑無數。但言語他不好,此人也算勵精圖治,只可惜,封建統治絕非社會主流。

之後種種,國人自然銘記於心。當時過境遷,再度回顧過往,除卻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之外,對於那些距今已久的歲月,亦是存有疑慮。那些歲月中,一切如何,只能在現今憑藉一些殘存之物被解讀。

而這,便是當地文物局和老農接走道光聖旨的初衷,為了研究歷史所用,那為何,這份聖旨被借走26年,未曾想過物歸原主呢?是一時而起的貪婪,還是一心所求的鑽研?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一位老農的傳家寶爭奪戰

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南開封鄉間一位蔡姓農民正值壯年,他每日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安於平凡,亦享受平凡。此人和周遭人一般,因常年勞作而皮膚黝黑,且性格憨厚老實。但蔡某此人也有所不同,他的家中,有一份世代相傳的道光年間聖旨

或許有人會好奇,一農民家中如何會有聖旨作為家傳寶物。此處必須言明,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當地人才輩出,曾是一片牽象之地。

昔日有一關於武則天的典故,她要百花齊放,唯有牡丹誓而不從,發生地,便是在河南洛陽。故便有了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美麗詩句。後亦有「洛陽紙貴」等說法,都與河南這片地域脫不了干係。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河南藏著許多秘密和過往,一位農民手中,有一份家傳聖旨也算不得多麼稀奇。況且,三代之前,誰人知曉前景與發展是如何。當然,對蔡某而言,這份歷史悠久的聖旨,更多的是一份紀念價值。那是祖輩流傳下來的,是先祖的意志,亦是他對家族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當地文物局聽聞這份聖旨,立即登門而來。工作人員表達來意,好客的蔡某自然是欣然答應,拿出聖旨給文物局專家們觀看一二。一時半刻之間,所有人圍著這份聖旨,喋喋稱奇。蔡某見狀是無可言語的自豪感,那畢竟是其祖先創下的輝煌,被人認可,是如何的喜悅。

觀摩一二之後,專家們提出了想要借走細細研究之用,並且再三表示,研究過後,定然上門歸還,絕不拖延。好賴話文物局都說完了,蔡某自然不會拒絕。他生性淳樸,毫無疑人之心。對他而言,與其這份聖旨待在家中不見天日,不如暫時借給專家們研究,好彰顯聖旨的最大價值。

只是,蔡某如何也未曾預料到,當時信誓旦旦的專家們,竟然會食言而肥。他們接走聖旨時是如何的真摯與虔誠,不肯歸還時便是如何的理直氣壯。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這也令蔡某踏上了26年的追討之路,最終迫無無奈,只得將文物局訴之於法律。當對簿公堂之時,蔡某感到了法律的公正,亦終於得償所願,拿回闊別二十餘年的家傳之寶。

蔡某的尋回家產寶之路並不平坦,當地文物局在二十餘年之間,儼然換了好幾位領導人,他也成了局裡的常客,經常登門討要。

門外的保安都換了幾茬,蔡某也從青絲變白髮,壯實的小夥成了佝僂的老人,他不再寬闊的背脊後面,是滿心的自責。倘若聖旨在他手中無法討要回來,便意味著自己斷了家族傳承,這份內疚感,幾乎將老人淹沒。

可是,老人的每次登門拜訪,被回應的都是拒絕二字,文物局表示此等文物,應當留在局內妥善保管,返回蔡某處,定然是不夠安全的。這樣的理由,令老人無法接受。於是,他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將文物局告上法庭。最終,在九年前的盛夏,法院終於宣判,要求文物局即可歸還聖旨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河南農民世代相傳的聖旨,終於結束了二十多年的文物局之旅,回到了老人手中。

相關焦點

  • 家中藏9道祖傳聖旨,被博物館借走弄丟3道,告上法庭索賠18萬
    在歷代皇帝賞賜的東西中,聖旨一般都會隨這皇帝賞賜的東西一起留給被賞賜的人。這樣的聖旨裡面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這也是後人考究和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張振華的祖上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戶張氏人家,在那個集權主義的古代社會,曾經因歷代祖上效命皇帝,隨皇帝徵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被皇帝不斷的贈送各種獎賞。
  • 祖傳的「五色聖旨」,鑑定為真品,專家讓上交,他說了兩個字
    祖傳聖旨,兒子拿去鑑定,專家讓他上交,兒子堅決不給。因為這一件祖傳寶貝可是聖旨,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老農,他家裡面祖代傳下來的寶貝,是一個五色的聖旨。老農生怕孩子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不再努力了,所以一直等到臨死之前,彌留之際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兒子。
  • 陝西農民珍藏9道聖旨,借博物館展出丟失兩道,告上法庭僅賠9萬
    陝西農民珍藏9道聖旨,博物館慕名借走弄丟2道,後來賠償了嗎?引言:聖旨,是古代帝王專用的,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一位將軍打仗凱旋後,君王就會給予嘉獎,將軍在受封受賞的同時,君王會下達一道聖旨到家中,這時候幾乎全家族老少都要跪地迎接,這充分說明了聖旨是權力的象徵。
  • 他家傳9道聖旨拒絕上交,被博物館借走丟2道,最後得到多少賠償?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張振華家中藏有九道聖旨的事情,最終還是流傳了出來。那麼,等待這九道聖旨的命運又將是什麼呢?當時,張振華拒絕將這九道聖旨上交國家,可惜的是,在一次展覽之中竟然丟失了兩道。一道聖旨便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張振華家裡擁有九道聖旨的事情,很快便獲得了媒體的爭相報導。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局也爭相前來,想要收藏張振華家中的聖旨。其實,聖旨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經濟價值,但聖旨的樣式,花紋,圖案,內容等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聖旨本身而言存世便十分稀少,再加上其史料價值,受到人們的關注也很正常。
  • 中山老闆授意出納籤名取錢將其告上法庭
    原標題:老闆授意出納籤名取錢倒打一耙將其告上法庭出納籤老闆的名,取出公司的錢。出納說:這是老闆授意的,錢也是被老闆拿走了。但老闆說,這錢是出納借用了。近日,中山市第一法院依據會計憑證等相關證據裁決,支持了出納的說法。
  • 張振華:將祖傳九道聖旨借給博物館,卻被弄丟了兩道,僅賠償9萬
    而在西安市長安縣一位農民家裡卻珍藏有祖傳的九道聖旨,這件事在當時轟動全國,張振華的人生也因為聖旨變得不同尋常。011962年秋季的某個夜晚,而立之年的張振華被父親領到正屋,二人在祖先面前三拜九叩之後進入內室,這一次他的父親要把最重要的傳家寶交給張振華。
  • 老漢借觀音像認為在家顯靈拒歸還寺院申請強執
    原標題:老漢借觀音像認為在家顯靈拒歸還 寺院申請強執法官拍照取證。京華時報記者潘之望攝原來供奉觀音像的位置。法官向張老漢送達強制執行通知書。一年半前,張老漢向北京天開寺借走觀音像一尊,並寫下借條承諾3個月後歸還。
  • 河南老人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勸其上交,卻被老人拒絕
    因為在古代中央集權下,皇宮裡的東西都有特殊標記,不能在市面上通行,也不允許百姓私藏。但是盜墓出的陪葬品,和戰亂時期被盜竊流落民間的御用金銀器也不少,河南老農就有一祖傳金碗,稱是御用之物,也就是皇帝用過的碗。河南老人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勸其上交,卻被老人拒絕
  • 河南農民拿「金碗」請專家鑑定,專家:你上交吧!老農:不能忘祖
    河南如今在國內不算是最富裕的城市,但在歷史上也是有文化底蘊的古都,所以在河南地區可是發現了很多歷史遺留下的寶貝,甚至是在河南地區還能發現以前達官顯貴的後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位河南的農民,拿著一隻金碗到文物局鑑定,專家讓其上交,卻遭到了農民的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呢?
  • 女兒要彩禮被拒,怒將父母告上法庭,最終判決讓人意外,卻很合理
    但是因為彩禮錢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的女兒,你見過嗎?在山西晉城,一位出嫁三年的女兒因自己出嫁時的16.8萬元彩禮錢,將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定其父母歸還9萬元。李女士結婚時,夫家給自己的父母16.8萬元作為彩禮,父母用其中的五萬元給女兒置辦了嫁妝,裝修婚宴酒席等又花了將近三萬,剩餘的錢一直在父母的手裡。
  • 巨野八旬老太無奈將親生兒子告上法庭
    這不,在巨野縣一位八旬老太因兒子不履行贍養義務,無奈將兒子告上法庭。後經,法官調解,老人的兒子願意將母親接回家中贍養,老人也主動撤訴。 巨野縣的劉老太已年近八旬,行動十分遲緩且常年有病,老人育有三子,都已成家立業。隨著丈夫和大兒子的相繼過世,劉老太跟隨哪個兒子生活成了最大的問題。
  • 分手後要求歸還86萬,遭拒後將其告上法庭,女方:我的貞潔誰還?
    徐女士和男朋友戀愛兩年,在這兩年期間男朋友不斷給徐女士發紅包,並且還給徐女士買了一輛寶馬汽車,前前後後大概在徐女士身上花了86萬,兩個人分手之後,徐女士男朋友希望徐女士能夠返還汽車以及為徐女士所花的錢,被徐女士拒絕後,對方將徐女士告到了法院。
  • 情侶因性格不合分手,女方拒還440餘萬彩禮,男子將女子告上法庭
    最後,李先生將王女士告上法庭。除此之外,自2017至2019年4月,李先生還陸陸續續地向王女士轉帳200餘萬。據統計,在兩人戀愛期間,李先生前後給了王女士440餘萬。但在快結婚時,雙方爭吵越來越多,李先生表示雙方性格不合,想要和平分手。但雙方一直因此前所花費用、車輛、房產等事達不成一致意見。
  • 濟南大學拒發畢業證 被應屆畢業生告上法庭(圖)
    他作為原告將母校告上法庭,起因是在校期間因打架受到處分,雖然處分後來被撤銷,但學校拒絕發給他學位證。  9月14日,家是莒縣的小楊向記者回憶了事情的經過。2007年5月23日,是他所在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06級的校內實習期,由於不用上課,他們晚上在宿舍打牌。大概晚上12點,同樓層的一名男生來到宿舍,以耽誤休息為由把他們大罵一頓。情緒激動的小楊當時說了一句粗口,挑起了矛盾。
  • 未將包裹送上門當面籤收 快遞公司被客戶告上法庭
    例如需要送達給客戶籤收的包裹,由於客戶不在家等原因,無法當面驗收籤字,許多快遞員會將包裹放在保安室讓客戶自行取走,但這期間包裹損壞或丟失責任該如何界定?最近,市民李先生就和申通快遞公司為此槓上了,李先生一紙訴狀將快遞公司告上法庭。  市民狀告快遞公司送達不規範  近日,市民李先生向甌海法院提起訴訟,將溫州申通快遞公司告上法庭。
  • 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父母將其告上法庭,道德與法律觀點不一
    所謂扶弟魔是對弟弟無私奉獻姐姐的「尊稱」,網友更是將扶弟魔姐姐成為「弟弟的二媽」。可是有些女孩子不甘被父母「壓迫」,憑什麼我就理所應當地為弟弟付出呢?難道不做扶弟魔也有錯嗎?這不公平。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父母將其告上法庭,道德與法律觀點不一22歲的麗麗就要大學畢業了,本想著終於可以踏入社會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可是還沒有將心中所想實現,父母就給他安排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撫養2歲的弟弟
  • 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父母將其告上法庭勝訴,網友:憑什麼?
    22歲姐姐拒絕扶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最近,一則關於「父母告女兒」的事例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甚至為此還和父母大吵一架,撂下狠話: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但卻沒想到父母真的把自己告上了法庭。兩個孩子之間年紀差距過大,不像從小一起長大的孩子,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沒有那麼深厚。
  • 自家祖屋未被認定為文物 男子將省文物局告到法院被駁回
    近日,臺江區法院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審結了首起涉及文物認定的行政案件。2019年4月,洪某向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申請,要將自己與親戚居住的三處祖屋申請認定為文物建築群。市文旅局勘察後認為,三處古民居不具備文物應有的條件,遂作出不予認定的決定書。
  • 父親將女兒告上法庭!2435萬的賣房款,到底歸誰?
    2004年北京的徐先生為了規避生意風險,以女兒的名義購買了一套三百平的房子。而當時的小徐只有十五歲,此後房子一直是徐先生進行使用和管理,還在這裡開了茶樓。如今小徐將房子私自賣了,徐先生將女兒告上法庭。隨著時間流逝小徐和父母的間隙越來越多,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小徐私自將這套房子以2435萬元進行出售。徐先生知道後極其憤怒,他認為,房子是他買的,茶樓也是他經營的,在籤訂購房合同時女兒並未成年,實際擁有人應當是自己和前妻,女兒無權這樣處置這套房子。就算是賣房子徐先生也應得一半房款。
  • 7旬夫婦不忍兒子帶一家三口啃老,將其告上法庭:眾人搬出
    7旬夫婦不忍兒子帶一家三口啃老,將其告上法庭:眾人搬出父母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這看起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沒想到的是,在生活中的一些繁瑣小事卻壓垮了多人。很多父母是不喜歡這種的孩子,但又有什麼辦法,孩子終究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在家裡也是沒有辦法只好和父母一起養老,但人是有忍耐限度的,一旦到達一定的程度,分家也是必然的。根據相關媒體於12月15日時報導,上海發生了這樣一起事件,一對年過7旬的老夫妻將自己的孩子告上了法庭,而原因就是兒子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