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您最近需要租房嗎?」「您想貸款嗎?」「為您推薦一款理財產品」「您聽說過某某保險嗎?」……電話推銷沒完沒了,並不是個新問題。
有消費者向《天天315》節目組反映,最近多次接到一個自稱叫「美術寶」的機構打來的課程推銷電話,對方告訴消費者,有針對孩子的免費一對一贈課,不過,需要消費者下載「美術寶」APP註冊帳號或者添加課程顧問的微信。消費者李先生說:「我還沒有結婚,更談不上有孩子,銷售人員一上來就不管不顧地推銷;而且,在第一次打電話時,我就已經明確表示,沒有進一步了解課程情況的需求,但是後來仍然接到推銷人員的電話。」推銷人員反覆推薦讓消費者註冊帳號,這讓李先生感覺很不好,幹擾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消費者李先生質疑平臺取得電話號碼並進行推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隨後,記者在搜尋引擎中找到「美術寶」的官方網站,發現官網顯示的客服電話是400開頭的號碼。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可以簡單介紹課程情況,詳細的信息,需要註冊帳號後等待工作人員回電進行介紹。
記者很快接到了客服的回電,同樣是虛擬號碼,同樣是態度很好,同樣是告知「註冊帳號後,等待工作人員回電」。
記者梳理發現,還有一些商家、平臺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時不時就會接到信用卡業務推銷電話、二手房二手車買賣的推銷電話、線上線下課程培訓推銷電話……可謂「五花八門」「不勝枚舉」。有消費者說:「大概有這樣幾種類型,比如辦信用卡、賣保險,或者推銷產品和服務。在自己不忙的時候接到這種電話感覺可以接受,如果是在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會感覺很煩躁。」還有消費者說:「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接到的大多數推銷電話對我沒有什麼價值,比如是關於買房或者二手車轉讓之類的,不符合我這個年齡段的需求。」
消費者接到的電話往往是虛擬電話,無法回撥,很難判斷真假,容易給維護合法權益帶來障礙。
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胡鋼律師提示,對於電話銷售,法律有明確的規定,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能繼續撥打,這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果出現了類似的違法情況,除了承擔民事責任,還要對違法者進行行政處罰。消費者的權利是很明確的,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今年6月18日,工信部下發《關於加強呼叫中心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三大運營商、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呼叫中心,加強對騷擾電話的管控。工信部從準入門檻、號碼管理等方面入手,直擊要害,主要有三點:一是經營呼叫中心業務,首先要取得經營許可,通信管理局必須實地核驗資質;二是呼叫中心電信業務接入號碼原則上只開通呼入功能,想開通呼出功能,需提交不違規呼出承諾書,不得轉讓、出租號碼;三是禁止為騷擾電話或撥打騷擾電話提供便利,不得以任何方式隱匿或修改號碼,確保呼出電話溯源可查。
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和呼叫中心即刻開展自查自糾,7月30日前整改到位,發現問題的,納入失信和經營不良黑名單,並進行聯合懲戒。這也意味著,全國範圍內新的騷擾電話整治大幕已經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