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間與高端超市精美商品布局,精心燈光布置格調極不相稱的辦公室,坐在辦公桌後面的安利英看上去有些疲憊,安利英是怡食家總經理,她從前一天晚上進行倉庫盤貨一直持續到早晨的八點鐘,而且這樣超長時間工作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我現在就是一種內部創業的心態」。
作為居然之家旗下的全資品牌和跨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怡食家承載一家企業對市場的希望,所以對於一個有著20多年商超從業經驗的老兵來說,安利英更願意再一次用創業的熱情來經營怡食家。
「理想超市要有家的影子」
「未來的零售領域是技術、智慧、人的高度經驗結合的完美藝術品。」怡食家就是安利英按照這個邏輯打造的作品。
這是一間佔地近8000平方米的賣場,因為樓體結構,整個賣場呈環形,佔據了整個十裡河居然之家靚屋燈飾城的B1層,寬敞的中庭是一個很大的休息區,超市內部布局依次是生鮮區、烘培區、主食區、酒水飲料區,休閒食品區,日化家居用品區,小家電區,母嬰用品區等,區域之間又通過咖啡廳、餐廳、酒吧、開心農場等設置進行視覺上的分割,錯落有致,這樣的動線走下來,有一種時光流轉的感覺。
這裡並不嘈雜,每一位消費者都在慢慢逛,挑選自己喜愛的商品,閒庭信步,悠然自得,EATOWN怡食家超市總設計師麥克·阿特金說:「從EATOWN怡食家超市設計的原點開始體驗,家,健康綠色新生活就是我們設計的核心理念。」
安利英希望看到的理想超市的樣子,要擁有家的影子。
2017年1月14日,怡食家超市開業,北京居然之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林朋表示,居然之家緊隨時代步伐,傾力打造一個全新的全渠道購物模式,而怡食家是居然之家大家居戰略品牌的重要一步。安利英也強調「怡食家超市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新要求而創造的新體驗零食模式。」
2015年,居然之家北京麗澤橋店的安康超市開業,這是一家以進口商品為主的高端超市,憑藉居然之家海外直採優勢,兩年來,安康超市經營得有聲有色。
怡食家作為安康超市的升級版本,安利英在持續提升超市效率化和科技含量化的同時,「讓這個地方有情感的態度和溫度」,她認為更應該去做的事情。
「怡食家應該是一家美好食物聚集的場所。」安利英給怡食家最標準的定位,怡食家英文名稱EATOWN直譯過來就是「與食物有關的小鎮」。營造一種吃的快樂,吃得安全的氛圍。是的,在怡食家僅鮮食部分就佔了大約40%的面積。
作為女性,安利英深知女性消費者的訴求點,而「打造這樣的家園式超市更多是基於女性角度的考慮。」她希望透過女性消費者的消費敏感,洞察消費的需求。
「享受生活是最具美感和意義。」而「食物」是享受生活最直觀的體現。
作為「家」的產業價值延伸,「食物」是構建怡食家場景消費最合適的品類。對於場景,「我覺得怡食家將是家庭的第二廚房和第二會客廳。」
超市內,烹製食物的檔口被稱為「美食島」。目前看怡食家共有蒸煮、煎制、壽司刺身、六個美食島,除提供常規的美食外,還為顧客提供店內購買鮮食的加工服務。為了建立人與食物的關係,怡食家還不定期舉辦美食課堂等活動,打開怡食家的官網微信,可以看到「味蕾上的動與心意」、「家有靚媽」等主題美食活動層出不窮。
打造第二會客室,在安利英看來這是都市人需要的場景,這一點安利英本人深有體會,早年間,她會見朋友基本會一整天都待在咖啡廳,而怡食家內面包區與咖啡廳的搭配或者紅酒、精良啤酒區與酒吧的組合,這種場景很多人都需要,怡食家打造的更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不強調私密性,強調快速流轉性。
我希望這裡營造「愛家庭,愛生活,愛自己」的體現,從今年一月份超市開業以來,安利英寫了很多關於怡食家的slogan(廣告宣傳語),她笑稱自己不怎麼寫東西,而這些slogan不僅僅是自己工作中對於構建怡食家的思考,更是希望通過朋友圈測試大家對於怡食家的反應,事實證明,她的理念得到了認同。
相比目前較重的發展模式,安利英坦言,在今後的發展中,她更希望怡食家做的小一點,輕一點,「體驗上做的更極致,把擅長的做到極致,要讓別人記住你的標籤,標籤就不能太多。」
安利英自希望怡食家被記住的標籤就是「慢食」。
慢食不僅是一個符號
居然之家集團總裁汪林朋先生作為「大中華慢食協會產業發展委員會主席「,將「慢食文化」帶進了中國,開啟了中國的慢食運動。
安利英也是中國慢食文化的推動者,她希望把慢食打造成怡食家最醒目的標籤。
據怡食家的工作人員介紹,對於怡食家超市的定位和模式,在開始時,安利英和居然之家董事長汪林朋考察了世界範圍內很多店鋪,其中Eataly超市是安利英非常喜歡的,她直言曾經去過美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Eataly超市。
這是一家通過獨特的用戶體驗,社交媒體互動和精緻的食物打動了很多人的意達利超市餐廳。Eataly的創始人Oscar Farinetti用了很長的時間尋訪義大利美食達人,開拓了一種新模式。
安利英在分析這家企業認為,Eataly是一家把慢食文化融入到血液裡企業,構築起美食護城河,創始人通過圈層的建立,實現了降維打擊,不僅強化了競爭力,也更好地控制了成本,將優質的義大利食材集中帶了店裡,為推動義大利美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Eataly自己建立了一套農產品的生產標準。
Eataly更為人所熟悉的是這套「餐飲+零售」的商業模式,盒馬鮮生,永輝的超級物種等新業態在發展時也都借鑑了其中的精髓,雖然怡食家也是於此,但安利英坦言並沒有對於Eataly進行傳承,在她看來「自己沒中國把美食文化的精髓洞察和洞穿,還沒有達到這個段位」,「我現在對餐飲十分感興趣」所以安利英加入了國際慢食協會。
何為「慢食」?現在很多人都對這個概念存在根本的偏差。
「慢食不是慢下來,更多是遵照食物的種植秩序,倡導食物原來的味道」,安利英為品途商業評論解釋到,慢食強調生態上的依存性和尊重生產者。針對未來的發展,怡食家對「慢食」進行了優化,就是藉助北京國際化都市的背景,怡食家強調並倡導「慢食文化」(結合當地飲食傳統,將健康有出處的食物匯集在一起,重燃人們對美食的熱情)的都市生活新態度。目前,怡食家和北京郊區的鄉鎮合作,和農戶一起推動優質食材的種植,並且也建立了自己的種植基地。
採訪間隙,安利英還在落實今年在中國召開「慢食大會」的相關事情。
6月19日,國際慢食協會主席卡洛·佩特裡尼一行訪問了怡食家,在店裡足足轉悠了三個多小時,並與安利英達成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包括引入義大利優質商品和開展更多慢食活動等。怡食家也開啟了「Eatown食享家」聯盟計劃(尋找國內一些堅持安全健康食材的美食從業者,加入慢食文化分享隊列),並逐漸納入慢餐食品節系列活動中進行主題頒獎和沙龍分享。
就像怡食家公號裡所說「食品是連結人們最古老的方式,讓食物的準備過程放慢一點、簡單一點、透明一點,讓人們通過食物找到對生活的一種全新熱情。」
這並不是怡食家營銷的噱頭。
不少人會將怡食家和盒馬鮮生做對比,認為他們的經營模式雷同,安利英認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商業路徑和屬性。雖然怡食家同樣擁有購物的APP,同樣支持三公裡配送服務,同樣有自助結帳系統,但是安利英希望消費者能夠回歸怡食家,在店裡體驗慢食帶給人們的美妙。
高端超市的突圍
7月5日,在品途集團舉辦的新零售大會中,安利英做了《創新與嘗試——高端超市在新零售領域的突圍》的主題演講。
前幾日,一則北京華聯以2.94億元將旗下高端超市BHG的100%股權轉讓給凱大鉑川的消息令各界唏噓不已,因為賣掉的BHG還處在盈利狀態。而另一方面華潤、大潤發、永輝等紛紛加快了各自高端超市的布局。
作為從事十幾年高端超市經營的安利英,對於高端超市的未來依然持積極的態度,她說「十幾年前,高端超市剛剛在中國興起的時候,就不斷有人質疑,但是十幾年的時間證明,高端超市在中國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她的理由有兩個:第一,中國經濟形勢整體看依然是持續上行的;第二,趨高的消費習慣和區優的消費結構讓高端超市依然有著固定的消費群體。
高端超市的運營,安利英認為同樣有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對現有客戶要有好的服務的交付,二是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高端超市在中國現在經濟發展態勢下會發展的非常好,我感受到強勁的市場推動力。」
在居然之家官網,關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第三條是這樣描述的「在家居之外,向「大消費」邁進,打造中高端家庭消費生態圈。」怡食家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更重要的是居然之家在全國範圍內擁有600多萬會員,如何進行會員的激活和轉化,是未來擺在安利英和怡食家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十幾年來,市場也在思辨,高端超市應該體現在什麼,現在看毫無疑問是價值而不是價格,高端超市同樣追求商品的性價比,進入怡食家的賣場會發現商品的而價格並不是十分昂貴,有些商品甚至與其它超市相差無幾,原因在於怡食家取消了供應商的進場費用,將這一部分利潤返還給消費者。同時居然之家旗下做跨境進口業務的海品貓現在以進口食品代理和自有品牌建設為主,依託貿易公司的優勢進行海外直採,降低了採購成本。
而如何強調商品的IP化和自由品牌的建設,也是安利英要面對的問題。
小業態的效率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怡食家靠什麼贏?
安利英打造的怡食家,其內部的業態融合了很多獨立單元,「這些單元是可以拆分出來獨立做的。」比如咖啡廳+麵包房以及美食島的怡食灣;水果+蔬菜直採的生鮮果蔬島;主張慢食小酒吧的怡食吧和無人便利店的怡食盒子四個分業態,「這幾個分業態可以拆裝也能組合,也可以做的非常小,其支撐體是具備了連鎖發展的能力。」
高端超市更加注重「效率」和「體驗」的融合,「小業態更具生命力,在賣場的效率,在體驗上做的更高。」
接下來,安利英希望怡食家做的更小更輕,便於組合。在本月底,怡食家的無人便利店怡食盒子要在北京開業,「我們只是恰巧趕上了無人便利店的熱點」。對於早就布局的怡食盒子,安利英並沒有因為資本和社會的關注打亂原有的計劃,而對於無人便利店,也做過專門的論述,再此不在贅述。
怡食家將在9月份推在位於北京東直門的居然大廈內推出主打輕城市風格的區域主題餐廳,安利英將其命名為生活的美學館,經營面積約400平方米,主打美食+部分商品零售的概念,這是怡食家對於小業態的追求,是對商業理念的自我檢驗。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作者:吳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