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饅頭不會揉面?教你3招,麵團像雞蛋一樣光滑,網友:實用!
饅頭怎麼揉面才光滑?原來技巧這麼簡單呀,麵食手殘黨的福音來了!
今年情況特殊,沒事大家都不出門,宅在家裡閉關,比平時多了一些時間。
前幾天網上出了一個段子,說現在全民都是美食家,人人都是大廚師了,很多小的美食APP被擠爆了,超市裡的的麵粉也被搶光了。
涼皮、油條、麵條、包子、饅頭、花卷、手抓餅、蔥花餅、披薩、麵包、蛋糕……突然,大家都開始喜歡做麵食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自己做的饅頭表面不光滑?有時候還坑坑窪窪的?
雖然說好吃就是王道,但是肯定有人想要進一步做得更好。
特別是有時候想做一些卡通的饅頭啊,或者是造型可愛的饅頭啊等等,表面越光滑,自然是越好看。
我是南方人,從小也不會揉面,但是因為喜歡,也自己琢磨著做麵食。尤其是饅頭或包子,最近更是天天蒸。
我是典型手殘黨,揉面是個力氣活+技術活,自然是沒有北方人那樣專業。但是玩了一段時間,也找到了一些方法,適合麵食小白使用,大致可以入眼了。
曬曬我去年做的小豬,今年做的小白鼠,自己看著還是可以的。
教你幾個揉面的小技巧,讓我們一起玩麵團,表面光滑顏值更高哦!
大師們用不著,但是如果你是跟我一樣的麵食新手,很實用哦!
首先,饅頭包子等最後表面要光滑,揉面要充分。
只有生胚時的麵團揉光滑了,蒸熟了才會光滑。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其餘的還有發酵時間、鍋蓋滴水等細節,也會影響到饅頭的顏值,今天我只說第一步怎麼揉出光滑的麵團。
第一,如果不會手揉,可以藉助廚房小家電。比如揉面機、廚師機、麵包機等,都是可以用來揉面的。當然,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功率可能性能不同,所以時間也不同。
總之,無論是手揉還是機器揉,判斷揉面充分的標準就是「三光」——盆光、面光、手光。
饅頭的水量一般是麵粉的一半,比麵包麵團要幹。所以機器揉面完成,桶裡不會是圓形的。比如看下圖,盆光,面也光,就可以了,我家機器一般揉五六分鐘就好了。
接下去,用手簡單團一團,就是上圖,很光滑的樣子。
那麼,分成一個一個小麵團以後,又怎麼揉圓呢?
看下圖,用手掌根部,同一個方向揉。用摺疊的方式,這樣靠近揉面墊的部分會越來越光滑。
最後不光滑的部分在下面,上面是光滑的。
還有一種方式是「搓」的方式。
大部分南方人都不太會揉面,但是我們會「搓」啊。
把麵團放在揉面墊上,搓成條狀。在搓的過程中,麵團會變得越來越有光澤,像溫潤的玉一樣,看著就是「活」的感覺。
然後再用第一種方式,揉成圓的。
這種方式,個人感覺很好用,很光滑。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擀麵杖,擀開再揉成團,反覆多擀幾次,越擀也越光滑。
比如在做刀切饅頭的時候,可以用擀麵杖擀,大家會覺得表面光滑了很多,就是這個原理。
重新揉圓,是不是很光滑呀?
玩麵團,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看著一堆麵粉,在你的手中慢慢變得圓潤有光澤,似乎有生命一樣,很有成就感。其實,總結以上方式,就是對麵團不斷「蹂躪」的過程——揉、搓、壓,其實還可以摔打,原理都是同一個。
大家去試試吧,如果覺得有用,或者有更好的方式,歡迎在下面留言相互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