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郵報》7月10日報導,今年年初,日本一名女子因喉嚨發炎去醫院後,醫生發現她的扁桃體中竟有一隻約4釐米的活蟲!
該案例的相關研究於7月8日被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學會》上。據悉,這名25歲的女子在吃了刺身後感覺自己喉嚨刺痛,有異物感。由於症狀五天都沒有好轉,於是她前往東京聖盧克國際醫院進行檢查。
經過檢查,醫護人員在該女子的左扁桃體中發現了一條長38毫米(1.5英寸),寬1毫米,且仍在蠕動的黑色蠕蟲。看到這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醫生立刻用鑷子將蟲子從她的喉嚨中挑了出來。
研究人員在對該蠕蟲進行DNA測試後,將其確定為寄生蛔蟲「海獸胃線蟲」的第四階段幼蟲。據報導,這名女子的血液檢查結果正常,在蠕蟲摘除後症狀迅速得到改善。
相關研究稱,人們在食用含有生的或未完全煮熟海魚類食物後,這種寄生蟲通常會存活於胃中,導致腹部不適,並且通常需要進行內窺鏡檢查才能發現並去除。
在另一個病例中,一個身體健康的32歲男子在吃了壽司後出現嘔吐、胃疼、發燒等症狀。一周後,他被檢查出腸膜腫脹,醫生稱有寄生蟲在其胃壁上附著,蟲尾已穿透胃壁。
《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壽司寄生蟲的數量正在上升。科學家注意到,1967年至2017年間,在生魚中發現的海獸胃線蟲的數量激增了283倍。該研究的作者稱這種趨勢可能威脅到海洋動物種類的多樣性,並呼籲對此進行更詳細的調查和進一步的研究。
華盛頓大學水產和漁業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切爾西·伍德說:「人們通常不認為寄生蟲可能是導致一些海洋哺乳類動物數量減少的原因。我希望這項研究能讓人們將腸道寄生蟲視為威脅瀕危海洋哺乳類動物數量增長的潛在因素。」
在西方國家,吃壽司以及其他生的或未煮熟的魚和海鮮菜餚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伍德表示:「在海鮮加工和壽司製作的每一個階段,人們都要善於發現蠕蟲,並將它們從魚中去除。」
目前,在日本、北太平洋國家、南美和荷蘭共報導了700多例類似案例。在寄生蟲被取出後,患者通常都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