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校園,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或臥或立的石頭不但點綴環境,還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內涵,講述著學校的品牌故事。可以說,校園文化建設中總有那麼幾塊石頭需加以設計和布置,以營造「每一塊石頭都說話」的育人環境與氛圍。
昨天,新華社發出的《警惕重金「移石造景」之風:有的景觀石一塊逾百萬元》引起了學品君關注。報導中指出,部分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經調查後發現存在嚴重的問題。
多地受訪群眾反映,許多景觀石來自河道取石、山體開挖,對河道生態、山體環境有一定影響和破壞。近年,有的地方河道無序取石、山中亂採濫挖現象屢禁不止,「移石造景」「大石進城」是重要推手之一。
多地幹部群眾反映,形形色色的「移石造景」建設項目不少號稱「生態工程」「景觀工程」「民生工程」,有的還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園藝藝術」等旗號。
一些基層幹部說,這些石頭景觀是當地領導熱衷的「形象工程」,大都由財政出資採購,投入不菲,款項過百萬、千萬。值得注意的是,「移石造景」之風還開始向農村蔓延。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石頭市場「水」很深,價格標準不透明,在政府採購過程中容易滋生腐敗。據了解,近年多地出現了幹部利用或插手政府採購景觀石項目牟利的案件。
其實,自2012年以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發文對城市建設領域出現的形象工程、形式主義等不良傾向進行規範。2018年,住建部發布關於在城市建設中切實防止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通知,強調把「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嚴禁不切合實際的挖湖堆山造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遷移到校園文化建設,這應引起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警惕,要堅決落實中央和部門有關規定,加強對政府採購項目、財政資金的審批,防止「以石牟利」的腐敗行為。對校長來說,也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思考如何用好石頭來造景,並挖掘與發揮其教育教學功用,切忌追求奢華,不計成本地購入昂貴奇石。
✎徵稿
對於校園用石,您有何新招、妙招?我們期待您的分享。
對於校園用石,您發現了哪些黑幕或問題?請速速爆料!
✎截稿日期
讀者服務:王老師 020-84158799
雜誌投稿:範老師 020-89027481
企業合作 :歐老師 13119529906
加盟理事單位:盛老師 020-89027481
教育品牌策劃:鄧老師 020-89027520
校園文化設計:吳老師 13352817252
教育培訓/考察:李老師 020-85201201
學校採訪/區域論壇:杜老師 020-89027230
雜誌發行/代理合作:陳老師13725494925
家庭教育培訓/講座:孫老師 020-84158847
全國教師進修校聯盟:李老師 1392348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