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就拿漢字來說,從出現,變革、發展、再到最終形成,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而且隨著我國實力愈發強大,以及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我國的孔子學院已經開遍世界各地,許多的外國人開始接觸和了解漢字,紛紛學習漢語。
但是面對複雜多變的中國漢字,這些老外們全部吐槽真的是"太難了"!
中國的漢字,就跟中國的文化一樣,初看比較簡單,各不相同,但是細細探究不難發現其中存在很深的聯繫與規律。
很多初學漢語的老外,都在一堆堆近義詞、同音詞、反義詞、同義詞、多音詞,一語雙關、延伸意義上被難倒,這讓思維耿直的老外們學習漢字變得困難了許多。
很多人說,外國人學習漢語很難,是因為他們缺乏使用漢語的環境。就像我們學習英語一樣,因為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只有在考試和上課中才能接觸了解,這才造成了學習外語的不容易。
其實,這確實是學習外語的一大困境,但我們漢語也真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就拿同一個發音有四種聲調來說,絕大多數的外語發音都只有一種聲調。
而且,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調查,英語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習的語言,它只有26個英文字母,所有的單詞都是由這26個字母組成的,學起來就很容易。
而我們漢語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它是全世界最難學的語言,涉及的語法也是最多的。
說出來你大概不信,曾經有一個外國人說,他們西方人曾經把一切令他們覺得迷茫,學起來堪稱恐怖的文字,統統都稱為中文。
中文(中國文字),也成為繼中國功夫之後,最令外國人覺得神秘而又令人著迷的東方事物。
雖然漢語真的很難學,但是西方人在漢語學習上卻趨之若鶩,鬧出不少烏龍。
比如衛生紙和衛生巾。
雖然"紙"與"巾"的意思大致相似,也有一個專門的詞語把它們聯繫起來(紙巾),但是"衛生紙"和"衛生巾"它們完全不是同一種東西。
試想一下,老外們學習漢語沒有學好,到了飯店吃飯的時候,一個外國友人對服務員說,"麻煩你給我一張衛生巾",服務員都愣在了那裡。
還有"去屎(去死)"和"欲大便"。
一位美國友人,在孔子學院學了幾個月後,初步了解了漢語文化的"諧音梗",只是很明顯還沒有學到家,一直把"去屎"說成"欲大便"。
據小編目測,這位美國友人你怕是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了哦。
不過這大概也是中文特有的魅力吧
如果在現實中有這樣的畫面,小編想想都覺得難以解釋。
再比如韓國漢語水平考試,一道非常經典的題目,考察韓國學生對於漢語聲調的理解:
直接難倒了一大半的韓國考生,讓韓國考生們吐槽自己真的是"太難了"!
還有一道"要命級"辨析題:
這個外國友人,一看就是有中國生活的經歷,已經領會到了漢語的精髓,並且通俗易懂地用英語表達出來,堪稱中英文感情色彩對照的"神級翻譯"。
再來一道"地獄級"翻譯題:
小編覺得,就算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想要把這篇文言文翻譯出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更別說是漢語水平學得"半吊子"的外國友人了。
看來不僅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覺得"難得像天書一樣",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時比我們要困難許多,甚至"漢語"在外國人眼裡都成為了一個衡量難度的量詞,他們覺得做什麼事情很難,就會說,"這件事難得像學漢語一樣"。
你認為英語難還是漢語難呢?歡迎在評論區域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