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Kuma偷懶回來了!繼續整活兒!不會沒人看了吧~
今天的故事依舊邪性,發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
1994年6月13日,13歲的尼古拉斯(Nicholas Barclay)一大早出門打球直到深夜還沒回家,這事兒要放別的家庭早就亂成一鍋粥了,但這家人屬實冷靜,畢竟尼古拉斯一直就是這樣的,每次都是錢花完才肯回家。
尼古拉斯,來源:Vimeo
這次更是有跡可循,前不久尼古拉斯因偷竊商店、威脅毆打老師被捕,明天就要參加聽證會,搞不好還會被送進少管所,很可能為了逃避罪責才離家出走,況且出門時總共身上只帶了5美元,捱不了一晚肯定就會乖乖回家認錯。
然而幾天過去了,依舊沒有尼古拉斯的下落,看樣子這回是真失蹤了,情況急轉直下,家人立即聯繫警方四處找人。
就這樣3年過去了,直到1997年10月,姐姐凱莉(Carey Barclay)突然接到來自西班牙警方的電話,說是在附近的小村莊裡找到了一個小男孩,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弟弟,不過情況有點糟,懷疑遭遇過長期的性虐待奴役,有失憶症狀,目前不願和任何人交流。
「天啊,我該如何描述當時接到電話的心情,百感交集,興奮夾雜著困惑,我到底該做些什麼。」
姐姐凱莉回憶接到電話時的百感交集,來源:Vimeo
凱莉渾身顫抖,反覆向警官確認尼古拉斯的特徵及健康狀況,確認孩子安全後她放下電話立即聯繫駐西班牙大使館,當務之急就是得把人先接回來。
尼古拉斯,來源:Vimeo
說實話3年前孩子失蹤時事情還沒這麼大動靜,但誰讓這會兒人在西班牙呢,再普通不過的失蹤案件上升到國際問題立刻引發輿論熱議,FBI順勢介入,探員們千叮嚀萬囑咐務必讓凱莉接回孩子後第一時間與他們聯繫,好開展後續調查工作。
幾天後凱莉飛往西班牙,在副領事的陪同下於利納雷斯的一處「兒童之家」和尼古拉斯見上了面。此時的尼古拉斯裹著厚厚的冬衣,一頭剛染的金髮,原本印象裡瘦瘦小小的身形如今已經變得如此高大,墨鏡和口罩之下無法察覺情緒,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得站在牆角。
回想起當年尋親之旅,凱莉直言手足無措,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弟弟,
見面的那一刻只是非常本能的給他擁抱給他愛,來源:Vimeo
凱莉難掩興奮之情,她興奮的跑向尼古拉斯,一把抱住,幾年思親之情終於在此刻得到解放,她一遍又一遍的喊著「你害怕我不認你嗎,不會的,我愛你,我們可以回家了」,終於尼古拉斯用蹩腳的帶著歐洲口音的英文回應道:「我也愛你!」
副領事以及隨行的工作人員不免有些狐疑,不過凱莉根本不注意這些細節,眼前站著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她百分百確信。
「當時我反覆摸著他的臉,無法想像這些年他究竟受過多少苦難。」
重逢後,凱莉要求和尼古拉斯獨處,她拿出失蹤前的一些照片幫助弟弟找尋丟失的記憶,「這是媽媽貝佛利,她一直在等著你回家」「這是你的姐夫,這是你的小侄兒小侄女兒。」「對了!這是你的哥哥傑森,他和以前一樣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
哥哥傑森與姐姐凱莉,來源:Vimeo
回國前還有一些手續事宜,其中包含一項身份確認測驗,從現在看來還是不太嚴謹,就是一些簡單的家庭成員照片辨認,尼古拉斯剛在姐姐那補完課,成功通過測驗,宣誓成為美國公民後踏上了回國路。
尼古拉斯回國了,相貌是不是有了巨大變化,來源:Vimeo
接機現場引來不少記者,僅管尼古拉斯少言寡語,甚至表現得有些冷漠,但母子重逢的場面依舊動人,「3年尋親旅終創奇蹟」「16歲失蹤少年回家了」諸如此類的標語出現在各類報紙雜誌的頭版頭條,溫馨感人的家庭合照在新聞節目中滾動播出,又一次感動了美國人民的心。
和姐姐相遇時一樣,尼古拉斯帶著帽子墨鏡,遮得嚴嚴實實,來源:Vimeo
大團圓結局嗎?不不不,奇怪的事才剛剛開始。
尼古拉斯都回來這麼久了,這家人一直不聯繫FBI,無奈之下FBI只能上門請人。
說來也是奇怪,失蹤前明明是個金髮碧眼小尖臉兒的帥氣小男孩,怎麼現在成了褐瞳,金髮之下明明還有些泛黑的顏色,下巴變得這麼寬,更怪的是口音,老透著一股兒法國腔,另外年紀看上去也有點不太像呀。
面對探員們的疑問,尼古拉斯說出了令人震驚的「真相」:
失蹤那天我正在球場打球,迎面走來兩名黑衣大漢將我綁至一輛箱式車裡,給我打上麻藥,迷迷糊糊輾轉幾趟飛機,醒來時發現自己被囚禁在一處房間裡,邊上還有一些差不多年紀的男孩。幾乎每天晚上都有高級軍官強姦虐待我們,這些人來自墨西哥、美國和歐洲。
他們用撬棍打斷我的右手、右腳,折斷我的手指,用香菸灼燒我的背,餵我吃各種各樣的蟲子。此外他們還會用我們做各種人體實驗,比如用針管往瞳孔裡注射一些化學劑改變瞳色,用類似的方法改變發色或是其他一些身體特徵,此外只要我們說出任何一句家鄉方言就會招致毒打。
這幾年我們會被軍用飛機移送至各個地區,被迫賣淫替他們賺錢,終於有一天我發現房門沒有上鎖,趁機跑了出來,幾個小時後終於逃到了人多的地方,這時才發現自己身處西班牙利納雷斯。
聽到這番證言,探員們驚得說不出話,牽涉到可能存在的軍官涉嫌性虐販賣兒童,事兒太大了,當然這些也並非空穴來風。
當時歐洲恰好爆發類似案件,比利時戀童狂魔馬克· 杜特魯(Marc Dutroux)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旬先後在名下多處房產內對8歲至19歲的女性進行非人虐待。
馬克· 杜特魯,來源:Wikipedia
期間拍下大量性虐錄像,調查人員更是在其中一處房產裡找到多達6000根來自數十位不同女性的頭髮及各類犧牲儀式所用的人類頭骨,然而官方僅僅只確認了其中4名女性受害者遇害。整起案件因牽涉跨國販賣人口、司法腐敗、以及杜特魯向當高層長期提供幼童性服務等各種不堪細節而臭名昭著。
杜特魯虐童案其中一處施虐地穴,來源:dalbyherald
尼古拉斯講完故事,隨即向探員們展示了身上的各種傷痕。
「我很震驚,眼前的年輕人顯然受過很深的傷害,當時我只有兩個判斷,要麼他是千真萬確的受害者,要麼他就是個無與倫比演技高超的演員,說實話在那個時候哪個判斷都不太好下。」
探員們慫了,先讓尼古拉斯回家,通報上級,很快接到指示——做好保密工作,調查必須慎之又慎!
接著戲劇性的事發生,聖安東尼奧市當地一家電視臺正策劃做檔特別節目,打算用尼古拉斯的故事作主題。節目錄製相當順利,尼古拉斯對著主持人一通操作,把和FBI說的一字不差複述了一遍,這回好了,保密工作歇菜,節目火遍全國,輿論瞬間爆炸,大伙兒揪著FBI要求查出幕後真兇,其中鬧得最兇的還要屬陰謀論者,叫囂著隨時舉行遊行。
尼古拉斯在節目中述恐怖遭遇,來源:Youtube
FBI壓力巨大,這怎麼查?雖說尼古拉斯的遭遇人神共憤,但他根本沒有提供任何有用的細節,調查一度陷入困境。
好在電視臺之前特意邀請私家偵探查理· 帕克(Charlie Parker)作為節目顧問,老哥業務水平出色,口碑甚好,正是他的一通電話解了FBI的燃眉之急。
查理· 帕克,來源:Vimeo
研究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時,帕克對蘇格蘭場利用耳朵形狀抓獲兇手的方法記憶猶新,他反覆比對尼古拉斯失蹤前後的耳朵形狀,基本確定丫就是個冒牌貨。
耳朵對比,來源:Vimeo
對呀,比起棘手的離奇案件,眼前的年輕人才更加可疑不是麼?FBI重新找來尼古拉斯,不過其家人反對,採集指紋和血樣,上國際刑警資料庫那麼一查,原來他的真實身份原來是被多個國家通緝,綽號「變色龍」的23歲法國人弗雷德裡克· 布爾丁(Frédéric Bourdin)。
布爾丁的真實模樣,來源:Vimeo
別看年紀不大,案底厚得嚇人,不少於500次的偽造身份實施詐騙,白吃白喝週遊歐洲各國,問起布爾丁的犯罪動機,他倒是很坦蕩:「我就是缺愛!渴望被照顧而已!」
被告知真相,這家人崩潰了,好不容易尋回的兒子竟然是個陌生人,這種結果萬萬不能接受,甚至拒絕配合FBI的調查,仍相信冒充者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弟弟。
也能理解,出於害怕失去而選擇對真相視而不見,寧可用謊言來安慰自己,套用帕克偵探接受採訪時的一段話:「母親怎麼可能無法分辨兒子的真假?」
布爾丁,來源:Youtube
這家人裡對布爾丁的態度比較真實的只有哥哥傑森,當布爾丁第一次走進家時,他就已經察覺到根本不是自己的弟弟,只不過念在母親和姐姐太過感情投入,不忍心拆穿騙局而已。
傑森,來源:Vimeo
為此帕克偵探很想找傑森聊一聊心得體會,正當他打算抽空登門拜訪時,卻聽聞一個不幸的消息——傑森因吸毒過量身亡,破碎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而之後布爾丁在審訊室的一番證言又給予這個家庭一擊重創,同時為今天的故事帶來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布爾丁裝扮成尼古拉斯純屬巧合,他先是假裝落難少年躲進西班牙利納雷斯的「兒童之家」混吃混喝一段時間,奈何管理員非要他說出真實身份,否則就聯繫警方,被逼急了才扯謊說自己是美國人。
偽裝青少年早已駕輕就熟,來源:vt
布爾丁立即找機會以西班牙警方的身份向美國各市的警察局致電,說是在當地發現一個美國小孩兒,按照自己的外貌特徵做描述,要求美國方面給予調查支持,最後從得州聖安東尼奧市警方那邊得到了一個孩子的名字——尼古拉斯。
姐姐凱莉接到的西班牙電話正是布爾丁打去的,他又從凱莉那邊了解到不少關於尼古拉斯的特徵,比如金髮、身上的紋身等等,放下電話一面等凱莉過來接人,一面在兒童之家染髮,偷偷找人紋身。
布爾丁這麼做還是有點害怕的,其實他和尼古拉斯長得一點都不像,光是瞳色就足以穿幫,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忐忑不安好一段時間,直到凱莉前來認親,不由分說將其抱住的那一刻開始,不安逐漸變為疑惑。
明明眼前的男人和你弟弟沒有一絲相同之處,為什麼你能如此篤定,還特意拿出照片告訴我家庭成員的身份方便我通過領事館的測試?
來到美國,他的困惑愈發強烈,倒不是害怕身份被揭穿,而是搞不清楚為什麼這家人知道真相卻還是願意配合演戲,不停向他灌輸尼古拉斯曾經生活過的記憶,就好像是希望布爾丁替代尼古拉斯活在這個家庭裡一樣,其中必定有詐。
不過時間一長,布爾丁慢慢也就習慣了,回想起悲慘的童年生活,由於有非洲裔的血統飽受種群主義霸凌,離家頻繁偽造身份為的就是擺脫自己「錯誤的出身」,現在有吃有喝有人愛,不正是自己想要的麼,管這麼多幹嘛。
布爾丁從小就飽受歧視,來源:Vimeo
至於FBI對自己的懷疑早在預料之中,編一段難以置信的經歷是他應對的第一步——謊言越離奇越真實,找媒體將故事推向高潮是他計劃的第二步,為的就是混淆視聽向當局施加壓力——這樁捏造的跨國高級軍官販賣虐待兒童案你不查也得查。
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布爾丁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交友,比起曾經淘氣的尼古拉斯,他表現得更為乖巧,新生活真得要開始了,無奈千算萬算沒算到帕克。身份被揭穿後,布爾丁對所犯之罪供認不諱,只是另外還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指控這家人謀殺了尼古拉斯。
布爾丁進監獄後放飛自我,來源:Vimeo
布爾丁稱母親貝弗利對他坦白,說與兒子傑森一起殺害並掩埋了尼古拉斯,這下失蹤案的調查方向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由於一些不明動機,傑森連同母親一起(或是傑森一人)將尼古拉斯殺害,姐姐和姐夫作為知情人幫忙掩蓋真相,一家人對外聲稱尼古拉斯失蹤。在失蹤調查第三個月時,傑森曾報案聲稱看到尼古拉斯曾偷偷回家,然而警方調查半天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關於這點帕克認為這是兇手慣用的伎倆,向外界傳達一個信息——失蹤者仍然活著。
面對指控,母親貝弗利難以接受,來源:Vimeo
布爾丁的出現既是意外又是轉機,派凱莉前往西班牙向其灌輸尼古拉斯的記憶,假戲真做,好讓失蹤案順利結案。期間母親私下與布爾丁達成協議,互不揭穿,我做我的「好媽媽」,你做你的「好兒子」,雙方得利,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布爾丁騙局被人揭穿,入獄後為了減輕刑罰咬出當年隱藏的殺人案。
作為最重要的「嫌犯」傑森因吸毒過量身亡死無對證,母親被查出吸毒史和一些犯罪前科,先後接受4次測謊測試,前三次順利通過,最後一次卻在各種關鍵問題上出現破綻。整個調查過程可謂相當艱難,雖然疑點重重,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這家人實施了對尼古拉斯的謀殺,最終案件從謀殺又變成了失蹤,重新回到原點。
布爾丁早已出獄,不過因為偽造身份隨後又多次被捕,目前算是改過自新,結婚育有三子,時不時在油管和臉書上傳一些正能量語錄和家庭自拍,他說自己現在過得很幸福,不再說謊,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布爾丁的幸福生活,來源:Facebook
尼古拉斯是生是死仍未可知,家人的痛苦還在延續,儘管搬了新家,母親仍每天堅持打掃為尼古拉斯預留的臥室,或不定哪天他就會站在門口,淘氣的喊道:「我回來了!」
至於帕克和當時負責尼古拉斯案件的FBI探員們心中雖然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但心中的疑慮尚存,直覺告訴他們尼古拉斯已經遇害,而兇手正是這家的某位成員,他們苦苦追尋著線索,只是不知道他們究竟是離真相更近還是更遠.....
嗨,哥們兒,你還活著麼?
對該案有興趣的可以看看2012年的相關紀錄片《冒充者》(The Imposter),挺有意思,放心,資源很好找的。
END
公眾號:獵奇症候群
沒有乾貨
沒有雞湯
就是單純的人間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