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最近綜藝節目有點多,多得網友連選擇困難症都患上了。跑量還是其次,關鍵是味如嚼蠟的製作、工具人附體的嘉賓,著實很難讓人腎上腺素起波瀾。
但偶爾還是有閃亮的花火,能灼到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比如芒果臺剛剛播出的《舞蹈風暴》第二季第3期,43歲的芭蕾舞演員譚元元用一支《歸來》,告訴了大家什麼叫「一日是舞者,永遠是舞者」。
有人說,譚元元來參加《舞蹈風暴》完全是「降維打擊」,話雖然誇張了一點,但當她開始起舞,時間就仿佛凝固了一般。隨著四位風暴鑑證官同時推桿,現場也秒變大型「粉絲見面會」。
年輕舞者王佔峰跟她打招呼,緊張得語無倫次;鑑證官沈培藝說著說著就哽咽了:「年齡對舞者的生命來講真的不是事兒,只要心跳繼續,舞蹈就不會停止。」就連向來嚴苛的沈偉都兩眼放光,一直念叨著「她就是芭蕾界的天花板」。
完全有資格坐上評委席的譚元元,選擇以選手身份來跳舞,大抵是沒想過要製造什麼噱頭,一切源動力,都來自她對舞臺的眷戀,以及對舞蹈的熱愛。
眼神不會騙人,聽譚元元說出那句「一日是舞者,永遠是舞者」,表情中透出的那種滿足感,你很快就能確信一件事——她真不是「履行合同式」地來拿錢趕通告的,她是真想跳,而且跳得很爽。
因為疫情,在此之前譚元元已經7個月沒有登臺演出了,你會發現,腳尖觸碰到舞臺時,她的雙眼甚至帶著某種敬畏感,自帶靈魂裡的熱愛。
跳《歸來》,也像是雙關寓意,華人之光、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譚元元回到祖國,同時,也是舞者譚元元再次回到舞臺。
18歲被舊金山芭蕾舞團相中,成為多年續約的女一號;2004年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被評為「亞洲英雄」……說句實話,譚元元真的沒有上綜藝博眼球的動機,宋茜、關之琳、王一博這些大咖,都跟她學過舞,就連挑剔的金星都曾感嘆「她真的跳到我心裡去了」。
只能說,這個階段、這個狀態下的譚元元,太想跳舞了,一旦站上舞臺,也沒有任何所謂的大神包袱。放眼當下的綜藝,這樣真性情的選手,太少了。
這种放下,還是源於熱愛。
站上芭蕾舞的金字塔尖,譚元元經歷了20多年的「修行」,直到現在,她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0個小時,每個禮拜起碼跳壞3、4雙芭蕾鞋,每年還要在全世界演出上百場。沒有演出的日子裡,她也會每天8點起床,9點趕到團裡,然後從11點半一直練到晚上6點半。
譚元元曾在採訪時說過,一天不練習,自己會知道;兩天不練習,老師會知道;三天不練習,觀眾會知道。舞臺上,她的每一步都美得不似凡人,但這種美,不正是在跟痛苦的對話中獲得的價值麼?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