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次!中國人在月球上種的棉花發芽了

2020-12-22 騰訊網

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了我國航天領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前,「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都成功完成了探月任務。請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究員、「玉兔二號」移動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殿富在「造就Talk」講述「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故事。

『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呢?

因為我們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人類也從未踏足過月球背面,那裡古老而神秘,對我們而言始終是一個謎。此外,月球背面沒有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也沒有來自地球的電磁波幹擾,是開展天文觀測和研究的理想之地。

「玉兔二號」著陸的地方叫馮·卡門撞擊坑,是一個有著上億年歷史的撞擊坑,它的直徑有幾十公裡,地形相對比較平坦,山峰較少,所以選擇在這裡著陸。

從行駛路線圖上可以看到,「玉兔二號」周圍撞擊坑密布。月球背面的撞擊坑大多經歷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坑中的月壤非常疏鬆,有可能使車輪深陷其中。

為了避開這些撞擊坑,使「玉兔二號」順利到達指定的考察點,它每走一步,科研人員都要對周圍一圈地形進行拍照,然後把照片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張完整的地形圖。經過詳細計算和精心規劃,科研人員最終找出一條羊腸小道,指揮「玉兔二號」一路向西,成功突圍。

設計師們在機動性、穩定性和車輪構型3個方面,把「玉兔二號」的沉陷風險降到了最低。「玉兔二號」具有直線行走、曲線行走和原地轉向的能力,它的機動性較強,有利於在危險地形下脫困。它有6個車輪,但只有一根軸與車體連接,這樣的結構可以保證在任何地形下,6個車輪都始終與月面接觸,防止翻車。最後,「玉兔二號」的輪面構型是篩網的構型,這種構型不容易造成月壤堆積,而且重量較輕,每個車輪只有700克,不易沉陷。

如今,「玉兔二號」已經超過蘇聯的月球車,成為在月球上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種棉花』

「玉兔二號」上配置的科學載荷主要包括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這些載荷用於月球地質探測、宇宙天文科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嫦娥四號」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國際合作。在火箭整流罩上,除了有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外,還有4大國際合作夥伴的標誌,它們分別是德國、荷蘭、瑞典和沙特。

其中,與「嫦娥四號」中繼星一起發射的「龍江二號」微衛星上搭載了沙特的相機,為沙特拍到了第一張月球照片以及網上廣為流傳的最美地月合影,照片在英國《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雜誌上刊發。這也是中國航天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

「嫦娥四號」上還搭載了一項由重慶大學牽頭研製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包括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6種生物。在月球上,第一次有一棵來自地球的植物發芽了,我們也成了第一個在月球上種棉花、種土豆的人。

『中國探月史回顧與展望』

從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至今,目前我國仍有一些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同時工作,包括「嫦娥三號」著陸器、「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月球衛星,實現了繞月飛行目標,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目標中的第一步。「嫦娥二號」同樣也實現了繞月探測的目標,探測時拍攝的月面全景圖至今仍用於「玉兔二號」的路徑規劃。它在完成任務後飛向了深空,在穿過小行星帶時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了清晰成像。「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一號」月球車實現了落月探測的目標,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著陸後,目前仍在履行著它們的歷史使命。

「嫦娥五號」將實現月面採樣返回。它包括4個部分:軌道器負責地月往返;著陸器負責帶著上升器一起著陸到月面;開展採樣之後,上升器負責從月面起飛,飛到月球軌道之後,和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返回器負責攜帶樣品著陸地球。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之前蘇聯也經過了多次嘗試,最終成功了3次,帶回了300多克月壤。「嫦娥五號」這次預計帶回2000克月壤。

中國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目標,眼看都快要實現了。然而,這並不是終點。未來,我們還要在月球建基地,開採月球資源,在月球建造火箭,從月球出發去探索更遙遠的深空。甚至,我們還可以去月球旅遊。

夢想雖然很遙遠,但夢想終將實現。

相關焦點

  • 揭秘 | 六種生物登上月球 為什麼棉花首先發芽?
    △15日,「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布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長出嫩芽。六種生物登上月球「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種子、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均放置於密封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內。△視頻:登上月球的六種生物如何被選出的?
  • 嫦娥四號帶種子到月球背面,棉花種子的發芽,引發科學界熱議
    月球則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而月球的自傳與公轉的周期相等,所以人類抬頭賞月,不管何時,所看到的都是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則是永遠背對著地球,而人類第一次看到月球的背面是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所拍攝到的影像。月球背面顯然受到過撞擊,分布有密集的隕石坑。
  • 月球土壤不能種菜?我們早就在月球上種過菜了
    但你也不要失望,其實咱村在月球上種過菜的,長得還不錯呢。」那是2018年年底,小五的哥哥——嫦娥四號的事了。小四坐著火箭到了月球附近,並於2019年年初登上月球。小四那時還帶著一個叫「月兔2號」的小寵物,那時候,小四是打算定居在月球的,一走就沒回來。
  • 中國在月球栽的嫩芽已經"死了"?這次外媒沒亂說
    (原標題:中國人在月球栽的嫩芽已經「死了」?央視新聞1月15日報導,「嫦娥四號」攜帶的棉花種子已長出發芽眾所周知,月球晝夜溫差極大。連我們的玉兔二號月球車都一度休眠,以「熬過」月球上酷熱的白晝。
  • 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謝更新:上了月球,咱吃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今後萬一我們有機會去月球,吃什麼?嫦娥四號上搭載的首次月面生物實驗,或許能給出答案。 4月25日,正在長沙參加中國航天日大會的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更新,接受了新湖南客戶端記者的專訪,介紹了月面上生物生長的最新情況。
  • 嫦娥四號上長出棉花嫩芽了! 那棉花和嫩芽的英語你知道嗎?
    估計這條新聞你已經在不同平臺上看到了吧!那我們就先來詞彙掃盲!棉花用英語怎麼說呢?
  • 那些小棉花芽在月球上長大?他們現在已經死了!
    它們生長在外太空的小棉花芽,少量的幼苗從嫦娥四號的小型生物圈內的泥土中捅出來。是的,與地球生長的植物相比,這些幼苗發育不良,但他們在艱難的月球之旅中倖存下來,並在地球以外的低重力和高輻射下生長,這已經算是個奇蹟了。
  • 棉花的大小苗是看種子發芽率還是種子發芽勢?
    種子在土裡時間長時間不發芽的情況有,種子在土裡發芽後打彎的、腫根的情況有,種子在土裡根扎到種殼裡的情況有,還有些是子葉破破爛爛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會影響保苗率,整體表現就是出苗的時間比較長,大小苗稀稀拉拉的出上大半個月,有些都出兩片真葉了,還有些種子正在出苗。我們拋開土壤墒情不好的因素,有些滴水出苗的棉田這種現像也是很多的。這期中的原因主要是棉花發芽勢的問題。
  • 月球發現「生命」?多國科學家沸騰了,稱讚嫦娥四號是最大功臣
    文/行走天涯月球被發現「生命」?多國科學家沸騰了,稱讚嫦娥四號是最大功臣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但是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複製美國曾經的榮耀。目前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的背面行駛了一年多的時間了,也往地面上傳回了多張月球背面的環境圖片。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了解月球的避免究竟是怎樣的環境,在此之前人類一直質疑月球的背面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隱藏了何種神秘不可得知的事情。而嫦娥四號的存在也從側面證實了美國登月並不是謊言。
  • 玉兔從嫦娥五號身旁跑過,中國必將在月球上留下屬於中國人的腳印
    我們已不再局限於「舉頭望明月」,中國航天人砥礪篤行,終將在月球上留下中國人的腳印。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小場景,是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返回。在返回器落地的瞬間,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鏡頭,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旁跑過,一時間大家都在猜測這是什麼動物。現場負責搜索的人員透露,這正是一隻小白兔子。
  • 中國人在月球上挖土,美國人還是酸了
    最後,崔娃還不忘了把外星人請出來,說了一句酸不溜秋的話:「我去佛蒙特州都得隔離,我們不應該把人送上太空去碰東西。」問題是隔離的是美國人,又不是中國人,我們上月亮上搞點土特產,和美國人隔不隔離有個毛關係?
  • 月面長出首株嫩芽 嫦娥四號上的這個「不鏽鋼飯盒」大揭密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譚璞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就在今天,一則新聞登上了各大版面的頭條,嫦娥四號「發芽了」!這並不是一則洋蔥新聞,也不是嫦娥四號能夠「逆天」違反自然規律,在接近真空的月球表面種出了地球植物。這一切,都是這個由重慶大學牽頭研發的「不鏽鋼飯盒」搞得鬼。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月球基地想像圖 雖然中美是建設「月球基地」領域的先行者,但是全球對在建設月球基地有興趣的國家非常多。目前,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盟、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在近些年發射了各種各樣的月球的探測器。 月球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當地球上各國都紛紛到月球上去建設基地的時候,該如何確認各自的基地位置?
  • 月球上隱藏59年的謎團,被中國人解開,嫦娥4號做出了很大貢獻
    文/仗劍走天涯 月球上隱藏59年的謎團,被中國人解開,嫦娥4號做出了很大貢獻 在浩瀚的宇宙太空中,存在著數不清的星球,而地球就是其中的一顆,甚至毫不起眼,如果說地球都非常的不起眼,那麼就更不要說月球了。
  • 讀書會︱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
    《棉花帝國》出版後引起學術界的關注與重視,並於次年獲得班克羅夫特獎,入圍普利茲歷史學獎最終名單以及榮膺其他多項史學界殊榮。《棉花帝國》的主角是棉花和棉紡織品。這個如今看來稀鬆平常的物品,曾經有一段從局部區域擴散到全球、並深刻地塑造世界的傳奇。貝克特在表面上討論了棉花產業的興衰史,但他的重心在於資本主義的興衰史。
  • 奧利奧口味真新奇,連「月球」奧利奧都有,這又是什麼神仙味道?
    雖然好吃的餅乾品牌有千千萬萬種,但偏偏只有這一塊小小的餅乾風靡全球,而且,它總有辦法變著法子讓你心甘情願地埋單。奧利奧在口味研發上一直沒偷懶,不斷地推出一些口味新奇的奧利奧來勾引你的好奇心,來到2020年,奧利奧就再宣布推出新口味,當中也有些是限量版,例如美國最近推出的幾款新口味,居然連「月球」味都有,一起來看看吧!
  • 在月球上建旅店如何選址?「老航天」深思熟慮後寫下答案
    韓松對南方周末記者評價,《月球旅店》描述的是五十年內的近未來,「是一種很偉大的想像力,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技術基礎上,可以激勵很多人,可能按照這個路就去實踐了。」一個多世紀前,魯迅把科幻文學介紹進中國,翻譯了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他發現,西方人的夢已經是海底兩萬裡和人上月球,而中國人的夢還是升官發財封妻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