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幾個動作「暗示」已經吃飽了,家長不要再餵了,不然容易積食
現在的寶寶生病一般都是在消化道和呼吸道類的疾病,可以說,積食和感冒真的是現在兒童醫院或者是兒科最常見的小兒疾病了。那麼為什麼現在科學進步那麼大,對於寶寶這些常見的疾病並沒有很大的改善呢?其實如果說到育兒,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有結論了: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如果照顧寶寶太過於嚴苛了,那麼其實對寶寶來說是不利的。
關於寶寶的冷熱,我們通過摸摸寶寶的後背就可以知道,但是寶寶又不會說話,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寶寶是吃飽了呢?
吃母乳的寶寶
寶寶雖然小,但是天生就有尋找母乳和拒絕母乳的能力。當寶寶吃飽了,他們會拒絕銜乳,會將自己嘴巴裡的口糧」吐掉「。這時候寶媽就可以知道寶寶已經吃飽了,不用再餵了。
吃輔食的寶寶
當寶寶發育到半周左右,母乳的營養就不夠寶寶生長所需了,我們就需要給寶寶適當的添加一些輔食。我們在給寶寶餵輔食的時候,如果寶寶有臉扭向另一邊,同時還有把嘴裡的食物往外吐的動作的時候,這表示的就是寶寶已經吃飽了,家長不用再餵了。
當寶寶慢慢長大後,斷了奶,完全開始吃米飯等主食後,我們也是需要注意餵食的方式的。
很多寶寶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給寶寶餵飯會輕鬆很多。但是這時候寶寶注意力在電視上,餵著餵著寶寶不自知的就餵撐了。這樣就很容易積食了。給寶寶餵飯偶爾少一點沒有關係,但是餵多了,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才是真的有害。我們家裡面老一輩的人都有一種寶寶吃得多,就能長得快的概念,但是事實上,餵的太多了,寶寶積食後,反而讓發育變慢了。
所以家裡有老人給寶寶餵飯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普及一個過猶不及的概念,吃得太多可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哦。